马冬梅
目的:对内镜下胃黏膜形态的改变与肠上皮化生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方法:选取该院接受内镜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探究内镜下胃黏膜形态变化与肠上皮化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内镜下不同黏膜形态其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存在很大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在溃疡、小结节以及黏膜粗糙等形态下检出率要更高(均>50%)。结论:内镜胃黏膜形态与肠上皮化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应该以此为标准来提高肠上皮化生的有效检出率和相应病变的确诊率。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运用不同方式输注硝酸甘油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将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硝酸甘油微量注射泵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分析两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尿潴留发生率为0,心率失常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硝酸甘油微量注射泵入治疗心肌梗死,不良反应少,尿潴留率低,心律失常可得到控制,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张晓鹏;张淑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降低电子胃镜使用中产生交叉感染,探讨预防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分析电子胃镜在操作管理中存在的感染隐患,制定电子胃镜清洗消毒操作预防感染的具体措施。结果:正确的电子胃镜清洗消毒方法,能够避免胃镜清洗消毒不彻底,减少交叉感染机会。结论:严格执行胃镜感染管理防护措施,预防胃镜使用时的院内交叉感染。
作者:宿玉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本文就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该院自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6例,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比例33例。接受腹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接受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后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天数以及引流管留置时间较比参照组明显较短,且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经比对后,实验组也明显较少,从并发症发生率来看,实验组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结果经统计后可知。两组间差异正相关。结论: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应用腹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其临床疗效较比传统治疗更具优势,可以进一步实践和应用。
作者:张建辉;郭光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对剖宫产产妇行以责任制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5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产妇行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以责任制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产妇剖宫产指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行以责任制护理能够降低其手术指征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作者:付春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危药品管理的有效措施,规避高危药品的高风险性,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通过该院在高危药品知识培训、制度制定、目录筛选、操作流程等各环节执行情况的回顾,对高危药品在各环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结果:通过探讨,提出了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法制化的必要性,从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监督等各环节建立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切实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结论:在我院管理高危药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完善了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提高了管理质量,有效防止高危药品在使用中的错误,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刘金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并总结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同时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小儿暴发性心肌炎患儿3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总结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和有效护理措施。结果:35例患儿中有29例出现发热,8例存在消化系统症状,11例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7例出现惊厥;均存在心电图异常和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下降;35例患儿在住院期间有2例死亡,33例患儿治愈。结论: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复杂,加强临床分析、提高早期诊断意识很有必要,同时也要求根据患儿实际情况予以有效针对性护理,以便更好促进病情康复。
作者:陈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在腰间盘诊断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方法:该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共收治腰间盘突出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方式为磁共振脊髓造影诊断方法,对照组诊断方式为常规核磁共振诊断方法,将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在腰间盘突出治疗中的特点。结果:在54例患者中所检查到142个突出椎间盘,椎间孔型22个、中央型40个、旁中央型52个、游离型28个,在检查过程中,观察组中所采用的磁共振脊髓造影法对于对照组中所采用的常规磁共振法在椎间孔型、旁中央型判断中灵敏度占有优势,两组腰间盘突出诊断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腰间盘出突出的诊断过程中,磁共振脊髓造影诊断方法更加具有应用价值,其诊断结果更为准确有效。
作者:徐长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临床见习是医学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分析见习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兴趣培养的重要性,探讨注重兴趣培养的教学方法,以期有助于提高见习教学质量。
作者:黄韩冬;李露;杨雪峰;何金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在中青年及老年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治疗中应用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老年胃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40例中青年胃溃疡患者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埃索美拉唑、果胶铋、甲硝唑、阿莫西林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烧心、反酸及上腹痛等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明显较优,差异对比(P <0.05);实验组患者的 Hp 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较高,但差异并不明显(P >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中青年及老年幽门螺杆菌治疗中应用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中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尤其是针对中青年患者而言,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张小英;秦玉洁;楚际平;牛小亚;李银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盆腔炎病人的护理要点与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该院门诊收治的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分析其护理要点,对照组慢性盆腔炎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加强护理进行干预。护理后,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慢性盆腔炎患者在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为94.29%,高于对照组(77.14%,P <0.05)。结论:采用加强护理方式干预慢性盆腔炎病人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陈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本次临床实践课题研究,重点探讨品管圈在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的效果。方法:该院手术室(2014年3月)成立专门的 QCC 小组,小组成员为7人,7成组成品管圈。全面探讨分析手术室护士工作人员在患者手术治疗配合过程中各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通过探讨研究分析指出原因,后再制定出相对应的方案措施。结果:手术室护士接受品管圈培训后,在术前访视效果上明显提高,缺陷率大幅度降低;并且护士手术急救能力得到有效加强。差异显著(P <0.05)。结论:品管圈在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实践领域,效果显著。
作者:张富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老年精神病是现代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该疾病患者往往合并低血钾症,对患者预后及日常生活均具有十分严重影响,因此对低血钾症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且选择有效对策进行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够有效防治该疾病的发生,并且能够改善老年精神病患者预后情况。本文就老年精神病患者低血钾症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作者:费为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于该院妇科确诊并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均分为 A 组50例与 B 组50例。A 组患者采取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措施,B 组患者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措施,观察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A 组手术所需时间明显低于 B 组,且前者总有效、满意度明显高于后者(P <0.05),而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在一定程度上均有疗效,但前者临床疗效更为显著,手术用时短且患者满意度高,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栾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医院档案记录了医院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的发展历程,能够在宏观上反映医院不同时期发展情况,不仅是医院发展路程的真实见证,同时还是进行医学相关科学探究的重要资源。加强医院档案管理既可以为医院重要决策决定上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有助于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对确保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 CRRT 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中毒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中毒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 CRRT 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和单纯 CRRT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四项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尿素氮、血肌酐、谷丙转氨酶以及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CRRT 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中毒并多器官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冯志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骨科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将相应的护理措施融入其中。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安全问题的比例。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在便秘或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坠床或跌倒的方面,观察组的发生机率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骨科护理当中,针对安全隐患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安全问题的几率,对于患者的康复较为有利。
作者:蒋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腹部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间该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其中常规组给予 CT 检查,研究组给予腹部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确诊率为96.67%(29/30),常规组患者确诊率为66.67%(20/30),研究组确诊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 <0.05)。结论:腹部检查,对形态变化、胰腺重大、腹腔积液以及实质变化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于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确诊率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该院收治13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研究组采用24 h 动态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对比两组采用不同方法检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检出心肌缺血阳性患者62例,检出率为93.93%;对照组检出心肌缺血阳性患者48例,检出率为72.72%;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检出36例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54.54%;35例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53.03%;7例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10.60%;9例短阵室上速,检出率13.63%;研究组检出62例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93.93%;64例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96.96%;21例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31.81%;28例短阵室上速,速检出率42.42%;研究组的各项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可以检测出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发作情况,能够更准确、更精细地监测患者心电信号,对临床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周九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胸外科患者中合理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器对其病情康复产生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03月至2016年09月因胸部外伤以及肺癌等疾病进入该院胸外科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6例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基础组32例行常规护理,而治疗组34例则加行呼吸功能训练器护理,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对照。结果:基础组32例胸管留置期(4.36±0.92)d,治疗组34例(2.76±0.51)d;基础组住院时间(15.69±2.42)d,治疗组(11.67±2.17)d,(P <0.05);且两组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照(P <0.05)。结论:对于胸外科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呼吸功能训练器护理,除了可缩短其胸管留置期以及住院时间外,还能防止并发症,可推广。
作者:周琪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