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注重兴趣培养的医学生见习教学方法探讨

黄韩冬;李露;杨雪峰;何金燕

关键词:兴趣培养, 见习教学, 医学教育
摘要:临床见习是医学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分析见习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兴趣培养的重要性,探讨注重兴趣培养的教学方法,以期有助于提高见习教学质量。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结果深入研究。方法:从2015年01月至2016年07月因肺炎支原体感染进入该院检查的小儿患者中,随机筛选600例进行检验,选择酶联免疫检测方案对其 MP - IgM 抗体(肺炎支原体)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对其血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尿常规指标以及血沉指标等进行检测,并观察检验结果。结果:600例患儿中,白细胞数不足4×109/ L 的有118例,处于4×109/ L 至10×109/ L 的204例,超过10×109/ L 的278例,红细胞组织沉降率超过每小时20.0 mm 的107例,C 反应蛋白超过10.0 mg/ l 的有258例。结论:临床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时,建议联合多种诊断技术进行,有助于提升诊断率。

    作者:马建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永久性房颤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采用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永久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应用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P <0.05);治疗后两组的 NT - proBNP 及 hs - CRP 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永久性房颤采用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能够改善心肌功能、控制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靳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基层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结核病属于高危慢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我国结核病病患人数位于全球前列。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愈发被政府部门所注重,且使用相应方法给予控制。可是总体状况并不乐观。

    作者:余淑梅;胡晓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慢性扁桃体炎微波治疗6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在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治疗中,微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微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治疗中,微波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作者:朱昱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在产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12日至2016年5月12日到该科进行分娩的120例产妇,按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产科护理措施,实验组产妇接受产科人性化护理相应方案。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以及伴随的产后焦虑程度。结果:实验组产妇的焦虑度和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可利于产妇产后恢复,有效防止其产生产后抑郁症状,同时可一定幅度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覃红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对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1例患者行保乳手术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行改良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3年的生存率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的乳房优良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P <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开展保乳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颈椎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在各种类型的颈椎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见。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推拿治疗,特殊情况才会采取手术治疗。推拿治疗在实施过程中风险较小、疗效显著、相对实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也多见。本文将阐述推拿治疗在临床上应用的方法,从方法的使用中总结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优点和缺点。

    作者:王和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某院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规定前32例患者为实验组,后32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实验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抢救,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抢救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进行急诊护理路径的患者急救时间、治愈率、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患者的急救护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均高于常规的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抢救时间,还能使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抢救率和满意度。

    作者:乔亚男;赵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胶片灰雾度增大可能原因查找

    医学影像胶片的质量对于医生诊断病人病情与开展治疗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像。对医学影像照片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为了能够找出导致照片灰舞度增大的原因,改善医学影像照片的质量,在文中从我院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影响医学影像胶片的因素,并提出了改善胶片灰雾度的措施。

    作者:王玉成;傅桂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

    目的:主要讨论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3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65例,接受动态心电图诊断;对照组患者65例,接受常规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两组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成对结果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效果显著,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作者:冯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病人诱导期并发症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在血液透析病人的诱导期循证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情况。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进行血液透析病人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处于诱导期,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两组分别59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期间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比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比率13.6%明显低于对照组42.4%,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 <0.05)。结论:在处于诱导期的血液透析病人治疗期间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关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途径的思考

    医院档案记录了医院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的发展历程,能够在宏观上反映医院不同时期发展情况,不仅是医院发展路程的真实见证,同时还是进行医学相关科学探究的重要资源。加强医院档案管理既可以为医院重要决策决定上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有助于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对确保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3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1和观察组2,每组65例,其中,观察组1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观察组2采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浆 NO、内皮素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1患者血浆 NO 升高,内皮素降低(P <0.05)。观察组2患者血浆 NO 升高,内皮素下降(P <0.05)。但是,观察组1和观察组2在治疗后血浆 NO 和内皮素方面,没有显著区别(P >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者联合氢氯噻嗪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方面并没有明显的疗效差异,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任俊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身健康的影响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身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择取该院收治的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患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病例择取时间为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间,根据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整体组,均采取传统护理措施,而整体组则于传统护理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干预。经护理后对两组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患的心身健康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护理后,两组病患的心身健康情况均有所改善,且整体组病患的心身健康情况改善更为显著(P <0.05)。结论:采取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功能性消化量病患的心身健康,有较好临床价值。

    作者:徐定琼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在中青年与老年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在中青年及老年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治疗中应用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老年胃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40例中青年胃溃疡患者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埃索美拉唑、果胶铋、甲硝唑、阿莫西林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烧心、反酸及上腹痛等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明显较优,差异对比(P <0.05);实验组患者的 Hp 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较高,但差异并不明显(P >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中青年及老年幽门螺杆菌治疗中应用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中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尤其是针对中青年患者而言,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张小英;秦玉洁;楚际平;牛小亚;李银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贝那普利与奥美沙坦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剖析贝那普利+奥美沙坦酯用于糖尿病肾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该科纳入的6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抽签原理,将64例病例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均32例。实验组联用贝那普利与奥美沙坦酯,对照组单用奥美沙坦酯。观察并比较两组相关生化指标与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 Scr、PRO 与 UAER 生化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用药后的 IL -6与 hs - CRP 水平分别是(14.14±3.22)ng/ L、(4.31±3.09)mg/ L,对照组是(22.53±2.56)ng/ L、(7.63±2.29)mg/ L。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低(P <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联用贝那普利与奥美沙坦酯,患者病情恢复迅速,相关生化指标改善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曹晓莉;田勇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讨丹红注射液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丹红注射液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根据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的39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来分析,对患者的疾病、药物使用、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症状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部的不良反应事件中,原发性高血压是原发疾病占比大的,占28.21%。有5例单独使用患者,占12.82%;34例联用患者,占87.18%。35.9%的不良反应是皮肤症状,25.64%是消化系统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7.28%,超过60岁患者的发生率是15.52%。结论:丹红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症状比较轻,通过加强药物监护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避免意外发生。

    作者:郭晓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抚触护理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应用抚触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黄疸新生儿6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儿实施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抚触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0%;观察组护理后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为(3.96±0.11)d、(51.72±16.51)μmol/ l,对照组分别为(5.84±0.15)d、(80.94±23.15)μmol/ l。结论:抚触护理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徐静梅;杜会双;王文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康柏西普治疗 BRVO 伴发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伴发黄斑囊样水肿(CME)的疗效。方法:收集临床上确诊为 BRVO 伴发 CME 的36例(36只眼)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分析对比患者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和 OCT 检查黄斑结构变化情况。结果: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患眼黄斑区结构形态明显好转或恢复,佳矫正视力提高显著。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均减轻 BRVO 伴发 CME 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急性毒性及生命质量

    目的: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急性毒性及生命质量。方法:选取该院近年来符合入组条件的乳腺癌保乳术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分割放疗,观察组实施大分割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毒性以及生命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均为Ⅰ~Ⅱ度,无显著差异(P >0.05),均未出现明显的放射性心、肺毒性,均未出现心前区不适、气促、咳嗽症状,观察组患者的 EWB 得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 PWB、SWB、FEB、AC 得分以及量表总得分(TOTAL)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急性毒性及生命质量与常规分割放疗相同,患者耐受良好。

    作者:康建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