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亚男;赵薇
目的:探析双歧杆菌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2例急性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双歧杆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0.05);同时,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双歧杆菌对急性肠炎患者进行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还可以使治疗时间缩短,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裴素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老年肺心病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数字抽签原理,将选自该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的98例老年肺心病患者分成甲、乙两组,每组都有49例病例。甲组行整体护理,乙组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情变化,比较 ADL 评分、患者满意率。结果:甲组 ADL 评分为(74.5±2.3)分,乙组为(52.1±2.9)分。甲组明显高于乙组(P <0.05)。甲组患者满意率为95.92%,乙组为81.63%。甲组明显比乙组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用整体护理法对老年肺心病者进行施护,可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病情归转。
作者:蔡瑷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骨折病人体位安全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接收的150例骨折病人,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n =75)和对照组(n =75),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体位安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研究组接受程度、焦虑程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骨折患者应用体位安全护理,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也能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建议推广。
作者:李桂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运用不同方式输注硝酸甘油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将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硝酸甘油微量注射泵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分析两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尿潴留发生率为0,心率失常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硝酸甘油微量注射泵入治疗心肌梗死,不良反应少,尿潴留率低,心律失常可得到控制,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张晓鹏;张淑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选取该院37例患有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成年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结果:37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治疗后,痊愈的有13例,显效的有22例,无效的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6%,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8±1.3)d,治疗中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成人急性细菌性痢疾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刘成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布氏杆菌病预后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该院诊治的布氏杆菌病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30例,其中常规组给予一般临床护理,研究组给予预后临床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症状恢复状况。结果: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临床症状恢复状况显著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针对布氏杆菌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预后临床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护理满意率提升,可及早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任广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研究消毒供应室清洗复用医疗器械的重要性。方法:该院新消毒供应室自2013年开始投入使用,所有复用医疗器械均送往消毒供应室进行统一清洗和消毒处理,评价比较新消毒供应室投入使用前后的清洗评分与包装评分;同时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至今的4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2013年之前的4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结果:新消毒供应室投入使用后的清洗评分与包装评分均显著高于投入使用前(P <0.05);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消毒供应室清洗复用医疗器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保障医疗安全,减少院内感染的有效手段,应得到重视。
作者:汤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体位对于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的产妇的差异性影响。方法:选取无并发症且妊娠37周以上的孕妇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 A、B、C 组。A 组麻醉后用完全左侧卧位姿保持10 min,再改为右侧臀下垫高10 cm 的平卧姿势。B 组孕妇麻醉后采取右侧臀下垫高10 cm 的平卧姿势,调整手术床至向左倾斜20°。C 组孕妇采取右侧臀下垫高10 cm 的平卧姿势,调整手术床至向左倾斜20°。分别对三组孕妇的麻醉平面、血压以及心率进行监控。结果:对三组孕妇进行组间相比,所有孕妇均在麻醉后5和10 min 内温度觉丧失的麻醉平面,且 A 组和 B 组明显低于 C 组(P<0.05)。B 组血压下降较明显,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1),A 组和 C 组相比,血压在麻醉后8、10 min 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剖宫产的孕妇采取腰硬联合的麻醉方法,在麻醉后保持右侧臀下垫高10 cm 的平卧姿势,调整手术床至向左倾斜20°的体位可以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几率。
作者:郭岩;何秀岩;高文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提高门诊导医服务质量对于就医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效果。方法:通过向在该院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人员调整与培训等一系列整个措施,提高门诊导医的服务质量,同时对整改前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提高门诊导医服务质量后,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度较整改前明显提高(P <0.05)。结论:通过提高门诊导医服务质量,完善门诊各项便民服务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
作者:宗瑾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剖宫产术致瘢痕子宫孕妇78例做为研究对象,按首次剖宫产术腹壁切口选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横切口组39例与纵切口组39例,当两组孕妇行二次剖宫产术时,将其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种腹壁切口致盆腹腔粘连发生率比较:腹壁纵切口组患者盆腹腔粘连率低于腹壁横切口组(P <0.05)。两种腹壁切口对再次行剖宫产术治疗孕妇术中相关指标影响:腹壁纵切口组孕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腹壁横切口组(P <0.05)。两种腹壁切口对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娩出困难发生情况影响:腹壁纵切口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娩出困难发生率均低于腹壁横切口组(P <0.05)。结论:将腹壁纵切口方式应用于首次行剖宫产术孕妇治疗中,其对盆腔干扰性较少,有利于在行二次剖宫术时快捷、顺利取出胎儿,减少术中孕妇出血量及缩短手术时间,对保证母婴安全及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艳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中药外敷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出现局部血管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纳入动静脉内瘘出现局部血管硬化的患者共36例,平均分成三组。中药组12例,每日给予中药外敷局部血管硬化处,喜辽妥组患者12例,给予喜辽妥外敷局部血管硬化处.硫酸镁组12例,给予硫酸镁外敷局部血管硬化处,三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局部血管硬化的改善情况。结果: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1.6%,喜辽妥组的总有效率83.3%,硫酸镁组总有效率66.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中药外敷在动静脉内瘘局部血管硬化治疗中疗效较喜辽妥组、硫酸镁组疗效显著,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李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黄疸防治中采取早期抚摸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2名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名.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早期抚摸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总胆红素、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四项指标。结果:两组对比,观察组患儿总胆红素数值低、首次排便时间早、胎便转黄时间早、黄疸消退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黄疸防治中采取早期抚触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黄疸,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贫血患者实施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16例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75例缺铁性贫血,41例地中海贫血,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细胞平均体积(MCV)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0.05);患者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在贫血类型的临床诊断中,可以通过血液检验患者的 RDW、MCHC、MVR 等指标进行不同类型贫血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施利青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降低电子胃镜使用中产生交叉感染,探讨预防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分析电子胃镜在操作管理中存在的感染隐患,制定电子胃镜清洗消毒操作预防感染的具体措施。结果:正确的电子胃镜清洗消毒方法,能够避免胃镜清洗消毒不彻底,减少交叉感染机会。结论:严格执行胃镜感染管理防护措施,预防胃镜使用时的院内交叉感染。
作者:宿玉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通过 PBL 教学法在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PBL 教学法在提高麻醉教学效果中所起到的作用。运用 PBL 教学法后,观察组学员期末和毕业考试成绩均较对照组高,并且对 PBL 教学法的满意程度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表明 PBL 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将多个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并运用到麻醉科教学中,整体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黄宇;潘灵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影响妇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及新治疗进展,进一步提高妇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概括。结果:影响妇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因素较多,且较为复杂,包括患者自身、社会、家庭等种种因素,目前治疗进展主要是对患者自身心理、社会等因素进行干预。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要提高妇科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对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因素进行干预,并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
作者:何丹;吴玲玲;吴遵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剖析整体护理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该科纳入的48例急性阑尾炎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盲法,将所选病例分成甲、乙两组。甲组予以整体护理,乙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护理总有效率。。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针对并发症发生率,甲组明显比乙组低,两者之比为:8.33% vs.29.1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整体护理用于急性阑尾炎中,并发症少,护理质量高。
作者:孙艳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临床见习是医学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分析见习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兴趣培养的重要性,探讨注重兴趣培养的教学方法,以期有助于提高见习教学质量。
作者:黄韩冬;李露;杨雪峰;何金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相关因素,同时总结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不同科室2016年2~8月收治的90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本次患者均进行临床标本检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总结临床检验标本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想要的解决对策。结果:本次9000例采集标本中2250例标本采集误差,其中1350例标本采集前出现误差,670例标本采集中出现误差,219例标本采集后出现误差,采集前标本误差率(15%)显著高于采集中标本误差率(7.4%)、采集后标本误差率(2.4%),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集标本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根据样本采集操作规程采集,标本采集人员也应该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尽可能提高标本检验准确率。
作者:从建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剖析美托洛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中的疗效。方法:抽取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该院接收的心力衰竭病例,共计76例。根据入组时间分组76例病例:单号入组列入试验组(n =38),双号入组列入对照组(n =38)。前者于常规治疗中加用美托洛尔,后者单用常规疗法。观察两组心脏指数变化,比较心输出量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心脏指数、心搏出量与心输出量的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疗效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为76.32%。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美托洛尔积极用于慢性心力衰竭中,既能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又能增强临床疗效。
作者:贾相科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