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妇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进展

何丹;吴玲玲;吴遵琴

关键词:妇科肿瘤, 生活质量, 治疗进展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妇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及新治疗进展,进一步提高妇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概括。结果:影响妇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因素较多,且较为复杂,包括患者自身、社会、家庭等种种因素,目前治疗进展主要是对患者自身心理、社会等因素进行干预。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要提高妇科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对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因素进行干预,并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会阴侧切伤口皮内连续缝合的体会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伤口皮内连续缝合的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140例会阴侧切伤口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参照组70例患者使用传统会阴侧切缝合术,治疗组70例患者采用可吸收缝合线连续皮内缝合,比较2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平均缝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参照组比较均显著缩短(P <0.05);缝合时出血量和 VAS 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参照组(P <0.05);治疗组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参照组,其乙级愈合率低于参照组(P <0.05)。结论:会阴侧切伤口采用可吸收缝合线连续皮内缝合方法具有痛苦小、住院时间短、伤口愈合良好等优势,值得临床借鉴和积极推广使用。

    作者:郭丽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子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临床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颈扩张球囊对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与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产妇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使用缩宫素促宫颈成熟与引产,观察组产妇使用子宫颈扩张球囊,对比两组产妇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促宫颈成熟有效率达到100.0%,对照组产妇促宫颈成熟有效率为80.0%,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而对比两组产妇引产效果的时候,发现观察组产妇引产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促宫颈成熟与引产的过程中,相对于临床常规应用的缩宫素,子宫颈扩张球囊效果更为显著,在促宫颈成熟方面效果显著,且可有效缩短产妇分娩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引产方法可推广应用。

    作者:应洁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栓弹力图指导围术期合理输血的有效性及对患者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应用于指导围术期输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在该院接受手术且需术中输血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依次编号01至100,以双号患者为对照组,单号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输血,观察组50例患者在血栓弹力图的指导下进行输血,比较所有患者在不同方法指导下输血后术中所需输血量以及患者术后凝血机制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指导方法指导后,观察组患者输注滤白红细胞悬液(22.70±5.78)U、滤白单采血小板(3.68±1.99)U、红细胞比容(412.77±66.09) ml 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输注量;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15.23±1.46)s 以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28.66±4.93)s 显着短于对照组患者的;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101.07±8.25)g/ L 以及红细胞比容30.55±4.09)%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围术期输血患者在血栓弹力图指导下进行输血,可快速增加血容量,减少失血量以及输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患者生命安全做出保障。

    作者:邱玉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讨高度近视发生眼底病变的危险因素及措施

    目的:研究分析高度近视导致的眼底病变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根据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的350例高度近视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眼底病变分成两组,统计眼底病变发生几率,对发生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预防措施。结果:眼底病发病率是14.7%。病变组患者的男性数量、高龄数量、高屈光度患者数量以及眼轴长比例均要比无眼底病变组患者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 <0.05)。结论:高度近视患者男性较多、高屈光度较多、眼轴长情况差,用眼不合理情况普遍,这些是眼底病变的危险因素,临床中要针对高危群体提供干预措施,预防高度近视致眼底病变情况发生。

    作者:张智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浅析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预见性护理指引的效果

    目的:浅析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预见性护理指引的效果。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骨科患者展开研究,并根据不同的临床护理模式平均分为两组,即 A 组40例,B 组40例。A 组选择常规护理,B 组在 A 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比较 A、B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B 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 A 组(P <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预见性护理指引应用到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促进其尽快康复出院,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夏坚祯;杜雪清;曾爱贞;熊学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所收治的46例急性脑梗塞病患,将其分为对照组23例(采取内科治疗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3例(在对照组病患的治疗基础上加之早期康复训练)两组,观察分析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能够明显的帮助病患改善效果,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冉琼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2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采用奇偶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进路联合中鼻道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鼻部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并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不同的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鼻部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但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鼻内镜下泪前隐窝进路联合中鼻道手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患者鼻部功能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艳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方法与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该院接受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85例患者,根据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n =45)和对照组(n =40),观察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肌松效果比较,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不仅能缩短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和手术时间,也能起到十分显著的肌松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左志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医辨证施护理在颈椎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针对中医辨证施护理在颈椎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研究组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施护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8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肩部、颈部和上肢 VDS 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效果更加优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辩证理论应用于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有益于病情控制与好转,有效缓解疼痛。

    作者:杨海蓉;符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手术患者实施语言及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手术患者实施语言及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阑尾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语言及细节护理。而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及焦虑评分、术后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5%,P <0.05);实验组的焦虑评分、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焦虑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显著(P <0.05)。结论:手术患者实施语言及细节护理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患者颇为满意,无明显的焦虑情绪产生及术后疼痛较小,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凤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

    目的:对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骨科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将相应的护理措施融入其中。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安全问题的比例。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在便秘或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坠床或跌倒的方面,观察组的发生机率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骨科护理当中,针对安全隐患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安全问题的几率,对于患者的康复较为有利。

    作者:蒋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阑尾炎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将该科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接收的92例阑尾炎手术病人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行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结果:甲组并发症发生率2.17%明显低于乙组15.22%,住院时间(6.11±1.2)d 明显短于乙组[(8.32±1.47)d,P <0.05]。结论:于阑尾炎围手术期中积极引入护理干预法,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俊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病人诱导期并发症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在血液透析病人的诱导期循证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情况。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进行血液透析病人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处于诱导期,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两组分别59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期间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比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比率13.6%明显低于对照组42.4%,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 <0.05)。结论:在处于诱导期的血液透析病人治疗期间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讨提高门诊导医服务质量对就医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提高门诊导医服务质量对于就医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效果。方法:通过向在该院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人员调整与培训等一系列整个措施,提高门诊导医的服务质量,同时对整改前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提高门诊导医服务质量后,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度较整改前明显提高(P <0.05)。结论:通过提高门诊导医服务质量,完善门诊各项便民服务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

    作者:宗瑾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经口吸吮与管饲喂养结合促进早产儿完全胃肠喂养的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经口吸吮与管饲喂养结合促进早产儿完全胃肠喂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管饲喂养护理,观察组实施经口吸吮和管饲喂养结合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胃管留置的时间为(11.28±1.49)d。对照组早产儿胎胃管留置的时间为(13.53±2.49)d。两组在喂养后相关指标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早产儿患者实施经口吸吮语与管饲喂养相结合的护理方式,能够加快早产儿体重的增长速度,减少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能够充分促进早产儿完全胃肠喂养,提升早产儿的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股沟疝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意义探析

    目的:研究分析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在该院接受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分成两组,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0例患者使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则采用传统疝修补术(Bassini 修补术)治疗,对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治疗指标进行观察对比;对患者实施12个月的随访,了解腹股沟疝的复发率。结果:研究组40例患者的各项手术治疗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有4例,占10%,对照组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有17例,占42.5%;一年后,研究组患者中复发的有1例,占2.5%,对照组患者中复发的有5例,占1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朱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检验与药敏情况分析

    目的:探究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检验与药敏情况。方法:选择该院自2014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收治的38例复发性尿路感染的患者,采取中段尿对其进行细菌检验及药物敏感试验,对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经检测发现的菌株有38株,27株(71.05%)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余11株(28.95%)为革兰氏阳性杆菌,所有菌株敏感度依次为亚胺培南、三代头胞菌素与喹诺酮、青霉素;细菌阳性组为11例,阴性组有27例患者;所有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7.37%,细菌培养阴性组总疗程为(51.93±13.23)w,阳性组为(48.93±14.28)w,相对比虽有差异,但不明显,P >0.05。结论:对于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细菌检验与药敏试验,对我们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煜丰;叶茂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应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应。方法:以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5例拟行腰-硬联合麻醉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咪达唑仑组(M 组)、右美托咪定组(D1、D2、D3组)和空白对照组(K 组),每组各19例患者,记录五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 Ramsay 评分。结果:D1、D2、D3和 M 组患者 T2至 T5时的 Ramsay 评分明显高于 T0至 T1时(P <0.05)。T3至 T5时,D2、D3和 M 组患者的 Ramsay 评分明显高于 K 组患者(P <0.05)。结论:老年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时,右美托咪定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镇静效果好。

    作者:刘建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与疗效初步评定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日期尾数进行分组。尾数为奇数的42例患者纳入甲组范畴,采用手术治疗;尾数为偶数的44例患者纳入乙组范畴,采用非手术方式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甲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P <0.05);此外,甲组患者的盆腔疼痛、性交疼痛、不孕症改善结果明显优于乙组(P <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满足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予以手术治疗具有很高的疗效,值得研究和推广。

    作者:王庆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急诊内科昏迷的病因和临床急救对策分析

    目的:探究急诊内科昏迷病因与临床急救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急诊科昏迷患者,回顾性分析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昏迷程度),分析昏迷病因以及急救成功率、病死率。结果:患者病死率以及相关病因,性别、年龄、病因与患者病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中度、重度昏迷患者病死率,重度昏迷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轻度昏迷(P <0.05)。结论:昏迷急救时需加强中、轻度昏迷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加强重度昏迷患者的抢救,充分了解病因,减少病死率。

    作者:黄艳丽;李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