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建宝
目的:探讨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对产妇分娩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产妇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对照组产妇采取传统助产方法,对观察组产妇采取一对一责任制助产,观察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产程时间、自然分娩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妇及其家属满意率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87.34%,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8.1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对产妇分娩较传统方法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次措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所收治的肝硬化合并小肝癌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造影。结果:在49个病灶中,中低分化癌一共有40个,高分化癌有9个;中低分化癌与高分化癌的开始增加时间、增强峰值时间以及开始消退时间差异性也较为显著(P <0.05);病灶在超声造影前和超声造影后的诊断评分差异十分显著(P <0.05)。结论:在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的过程中,采用超声造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早期诊断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塔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医学领域中应用高新技术的范围不断扩大,高科技的诊疗方式不断出现,目前在临床医学治疗中超声影像已经成为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同时超声的使用频率也在不断地提升,因此对于超声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不断地增多,对于超声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超声诊断中对于超声人员的素质依赖性非常高,然而就目前我国医疗环境来看,仍存在巨大的超声专业人才需求缺口,本文将针对超声人员培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究培养超声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作者:耿庆碧;魏国辉;李文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在临床上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针对不良反应情况提出应对对策。方法:选取该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进行药物治疗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共计42例,对42例患者抗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不良反应情况提出应对措施。结果:在各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左氧氟沙星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高,依诺沙星、洛美沙星发生不良反应几率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对患者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关节软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患者在服用不同喹诺酮类抗菌药时会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需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机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便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作者:郭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临床见习是医学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分析见习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兴趣培养的重要性,探讨注重兴趣培养的教学方法,以期有助于提高见习教学质量。
作者:黄韩冬;李露;杨雪峰;何金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针对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该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胃食管反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以此来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胃镜下食管及不良反应等多种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6%)、胃镜下食管炎愈合率(1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2.6%,91.3%,P <0.05)。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了(13%)则高于对照组(6.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症状的疗效非常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极大的提升了治愈率,并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及推广。
作者:吕江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干扰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于该院就诊的高血脂患者的血标本共40份,将每份标本普通低速离心后得原血清均分为两份按处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 A 组和观察 B 组,每组各40份,其中观察 A 组标本进行冷藏处理,观察 B组标本则予以高速离心处理,另设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标本检验指标情况。结果:对比分析处理前后两组标本的 ALT、GGT、AST 等相关指标间存在的差异,研究表明,观察 A 组和观察 B 组处理前后各项指标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两组标本处理后各项生化指标的检验结果较之正常对照组相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高脂血症的病症反应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较大影响,进而误导临床诊断。本研究表明,高速离心法和标本冷藏法均是有效的处理措施,可以避免相关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保障临床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且对促进临床疗效与改善预后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司宁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析在成人癫痫治疗中采用托吡酯与丙戊酸钠进行分别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抽签的方式对该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88例成人癫痫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44例患者为1组,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采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采用托吡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P <0.05)。结论:成人癫痫治疗中采用托吡酯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与丙戊酸钠相比,不但提升了治疗效果,而且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郭华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体位对于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的产妇的差异性影响。方法:选取无并发症且妊娠37周以上的孕妇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 A、B、C 组。A 组麻醉后用完全左侧卧位姿保持10 min,再改为右侧臀下垫高10 cm 的平卧姿势。B 组孕妇麻醉后采取右侧臀下垫高10 cm 的平卧姿势,调整手术床至向左倾斜20°。C 组孕妇采取右侧臀下垫高10 cm 的平卧姿势,调整手术床至向左倾斜20°。分别对三组孕妇的麻醉平面、血压以及心率进行监控。结果:对三组孕妇进行组间相比,所有孕妇均在麻醉后5和10 min 内温度觉丧失的麻醉平面,且 A 组和 B 组明显低于 C 组(P<0.05)。B 组血压下降较明显,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1),A 组和 C 组相比,血压在麻醉后8、10 min 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剖宫产的孕妇采取腰硬联合的麻醉方法,在麻醉后保持右侧臀下垫高10 cm 的平卧姿势,调整手术床至向左倾斜20°的体位可以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几率。
作者:郭岩;何秀岩;高文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温针灸与推拿联合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16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6例。研究组患者应用温针灸与推拿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采取针灸治疗。结果:2组临床疗效对比中,研究组98.28%高于对照组86.21%(P <0.05)。结论:温针灸与推拿联合治疗肩周炎疗效肯定,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沈丹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剖宫产产妇腰麻与硬膜外麻醉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研究组,联合腰麻与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产妇麻醉效果。结果:对比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及 VAS 评分,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6%,对照组为8%,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剖宫产过程中,联合腰麻与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玉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该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及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5%。研究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优,可有效缓解患者相关症状。
作者:杜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胃癌合并高血压患者65例来进行统计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 T2、T3、T4 SBP、DBP、HR 指标变化情况存在差异(P <0.05),对照组 T2、T3、T4 SBP、DBP、HR 指标明显高于 T1,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 T2、T3、T4、T5、T6各指标与 T1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SBP 在 T2、T3有所下降,但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有效减少应激反应,促使循环功能稳定。
作者:武建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比手术室中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手术患者60例进行研究,收治时间为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进行简单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30例为一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SAS 评分与 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该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其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 <0.05)。结论:在手术室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纪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94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完全以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治疗期间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提提升治疗依从性,高治疗效率,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银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应用于指导围术期输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在该院接受手术且需术中输血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依次编号01至100,以双号患者为对照组,单号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输血,观察组50例患者在血栓弹力图的指导下进行输血,比较所有患者在不同方法指导下输血后术中所需输血量以及患者术后凝血机制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指导方法指导后,观察组患者输注滤白红细胞悬液(22.70±5.78)U、滤白单采血小板(3.68±1.99)U、红细胞比容(412.77±66.09) ml 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输注量;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15.23±1.46)s 以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28.66±4.93)s 显着短于对照组患者的;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101.07±8.25)g/ L 以及红细胞比容30.55±4.09)%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围术期输血患者在血栓弹力图指导下进行输血,可快速增加血容量,减少失血量以及输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患者生命安全做出保障。
作者:邱玉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贫血患者实施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16例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75例缺铁性贫血,41例地中海贫血,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细胞平均体积(MCV)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0.05);患者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在贫血类型的临床诊断中,可以通过血液检验患者的 RDW、MCHC、MVR 等指标进行不同类型贫血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施利青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肛门失禁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护理工作经验,以提升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接诊肛门失禁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临床资料及回访过程进行回顾。结果: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并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1年之后,患者大便次数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有1例患者发生直肠伤口瘘,经治疗后痊愈。全部患者在行双侧臀大肌移植外括约肌重建术之后,均安排进行臀大肌功能锻炼、肛门直肠生物电刺激治疗、肛门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综合性护理措施,有超过80%的患者控便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能够重返学习或工作(P <0.05)。结论:肛门失禁患者手术治疗时,采用以术前肠道准备护理、术后功能锻炼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控便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努尔曼古丽·依地尔思;吴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2012~2015年崇左市的食品微生物安全风险监测情况,并对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改进。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凭祥市、扶绥县等县(市、区)及其乡(镇)的300多家单位,对八大类食品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微生物安全风险检测以肉及肉制品、餐饮食品和饮用水类的合格率偏低,微生物检测主要检出蜡样芽孢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菌。结论:食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销售中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完善食品监管制度,加大对不合格食品的打击力度,提高群众辨别不合格食品的能力,确保食品安全。
作者:农晓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输卵管系膜囊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该院62例输卵管系膜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输卵管系膜囊肿患者的发病年龄(39.0±13.1)岁,主要为育龄女性,临床多无症状,肿瘤标记物正常,囊肿直径4.2~17.8 cm,平均(8.68±2.56)cm。56例(92%)为单侧输卵管系膜囊肿(左侧25例,右41例),6例(7.5%)为双侧输卵管系膜囊肿。56例囊肿囊壁光滑,4例囊壁内有乳头。术后病理结果示57例为单纯囊肿,3例为上皮性囊肿。共9例发生蒂扭转,扭转度180~720度,4例不全扭转例,5例完全扭转,囊肿直径6~14 cm,平均(7.9±2.5)cm。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52例行输卵管系膜囊肿剥除,6例行患侧附件切除术,2例输卵管切除。结论:输卵管系膜囊肿多为良性病变,极少恶变,囊肿直径接近或大于5 cm 时,易引起蒂扭转,临床处理主要行输卵管系膜囊肿剥除术,发生蒂扭转引起组织坏死行患侧附件切除术或输卵管切除术;绝经后囊肿增长快、囊肿较大者,囊肿内有出血者,囊肿内壁有乳头者术中应行冰冻病理检查。
作者:杨生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