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莉;周君;杨红艳;叶早立;裴书敏;凌倩
目的:探析开喉剑(儿童型)治疗小儿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2例慢性咽炎患儿予以分组研究,根据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参照组(n=46)、观察组(n=46).参照组患儿给予西瓜霜喷雾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开喉剑(儿童型)喷雾剂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3.5%,同参照组患儿的71.7%进行对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慢性咽炎治疗中应用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应用普及.
作者:张永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除了接受与对照组一样的护理外,还要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其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操作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脑出血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张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为了探讨癌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注意事项.方法:以该院肿瘤内科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所收诊的59例癌症患者为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进行临床护理,并对其进行了总结性的报道.结果:癌症患者经过护理以后,在临床中,症状都有所减轻了,在睡眠、饮食、精神状态得以改善.结论:通过医生的贴心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情况.
作者:王立新;李桂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并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曲美他嗪实施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同期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因此该治疗方式适合作为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优选方案加以推广利用.
作者:吴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到临床实际的一个转折过程,是一个再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临床实习带教工作是确保医学教育质量,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医学生的实习阶段,也是检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
作者:滕勇;徐建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采用处方点评制度对医院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制定改进方案.方法:对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门诊处方用药情况进行点评,统计合格率及不合理处方情况,依据统计结果于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开展质量改进管理,并于2016年1月-2016年6月针对上阶段临床用药情况再次开展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统计并对比不同时间段门诊处方点评结果,并分析处方点评制度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门诊处方合格率仅为85.59%,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合格率提高至88.80%,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合格率再次提高至92.10%;在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不合格处方占比较高的类型主要有未使用药品通用名、药品规范、剂量使用不规范、儿科年龄使用不规范,在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门诊不合格处方占比较高的类型主要有未使用药品通用名、药品规格、剂量使用不规范、医师签名与留样不符,在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门诊不合格处方占比较高的类型主要有未使用药品通用名、药品规格、剂量使用不规范、医师签名与留样不符.结论:处方点评制度能够细致了解临床用药情况,提高合理性.
作者:罗昌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痔疮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94例痔疮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比组各47例.参比组使用高锰酸钾、马应龙痔疮膏等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采取中医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二者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肛门疼痛、便血、肛门瘙瘁等症状积分对比对照组明显更低,组间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中医治疗痔疮的效果可靠,对于改善肛门疼痛、瘙瘁等症状的作用明显.
作者:罗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的该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患,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病患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病患给予特殊高质量的护理措施.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康复结果,护理效果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患有较高的死亡率,更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利于病患尽快康复.同时针对性的护理是救治中必不可少的,医疗人员应该对病患的病因和症状都有全面的了解,同时加强预见性护理,和有效的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便使患者更快康复.
作者:王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应用在老年急性阑尾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接诊的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90例进行研究,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干预.观察记录两组健康知识知晓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应用在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中,不仅可以明显改善焦虑与抑郁等负面情绪、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程度与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借鉴.
作者:朱月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强化消毒供应室管理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方法:以该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常规处理方法对供应物品进行消毒,观察组按照强化消毒管理方法对供应物品进行消毒.对两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内部对供应室进行强化消毒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医院感染率发生情况的降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修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中健康教育对乳腺疾病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接受在此基础上的持续性护理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各健康教育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03%)明显低于对照组(12.12%,P<0.05).结论:对乳腺疾病手术患者实施持续性护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患者知识及自我护理技能的掌握水平,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米玛玉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方案对慢性支气管炎46例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9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且观察组生活认知、活动能力、健康感觉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即观察组的平均评分为(3.6±0.7)分,对照组的为(1.3±2.4)分,两组具可比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采用针对性护理方案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病情,而且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皓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究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2例电子胃镜诊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胃窦大小弯侧与病变位置常规选取活检3~4块,采用75%酒精有效固定后进行送检.病理学方法如下:常规石蜡制片,HE染色.对胃标附近黏膜变化情况认真观察,根据病理诊断标准作为合理的诊断.结果:92例患者中,病理诊断结果如下:4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轻度肠上皮化生,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中度肠上皮化生,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重度肠上皮化生,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轻度不典型增生,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重度不典型增生.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52.17%.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和病理诊断符合率较低,胃镜检查价值有限,需要以病理检查作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确诊根据.
作者:李轶;韩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在腹股沟区包块患者诊断中应用彩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区包块患者50例参与研究,利用彩超对患者进行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结果:50例患者彩超诊断结果显示为腹股沟区包块的患者有47例,诊断符合率为94%.结论:彩超应用在腹股沟区包块患者诊断中能够获得较高的准确性,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全向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品管圈在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10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展开品管圈活动,对比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品管圈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能够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
作者:丛晓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在缩宫素引产中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统计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缩宫素引产妇女,从中抽取7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干预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护理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干预组总产程(8.75±1.02)h,对照组总产程为(13.91±1.61)h,干预组产后出血评分,VAS分,新生儿Apgar分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缩宫素引产中,可缓解妇女紧张心理,并可以加快妇女的恢复,缩短产程,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因此可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余志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导乐分娩与体位护理矫正胎方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初产妇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分娩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导乐分娩与体位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与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产妇产时胎方位比较,观察组枕前位例数(3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2例,P <0.05);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观察组产妇顺产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与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胎位异常产妇实施导乐分娩与体位护理,不仅能够顺利矫正胎位,也能降低剖宫产率与难产率,有利于提高产妇与婴儿的生存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郭巧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两种空气消毒方法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消毒供应室60例空气细菌培养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以紫外线空气消毒后进行空气细菌培养,而研究组以超薄空气洁净屏消毒后进行空气细菌培养,包括清洁区与无菌区各15例,然后对两种空气消毒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在无菌区、清洁区空气细菌菌落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采取超薄空气洁净屏消毒处理效果更好,且能避免紫外线消毒带来的缺陷,在有人情况下也可实施消毒,使得消毒时机更灵活,值得借鉴.
作者:马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和营养支持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脑卒中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吞咽障碍评估和营养支持).对比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总蛋白、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吞咽障碍评估和营养支持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其营养水平.
作者:程晓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肿瘤免疫微环境在肿瘤常规治疗效应中的作用,旨在提高抗肿瘤的治疗效应,为探求新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基于患者的免疫功能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7d后KPS评分、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其中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基于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改善其体能状态,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艳茹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