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葵
目的:探讨肛肠手术对患者提供术中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根据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该院的155例肛肠手术患者来分析研究,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术中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术中血压、心率等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和临床满意度.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要高一些,满意度也相对较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肛肠科手术患者接受术中心理护理对患者的负面情绪具有比较好的改善效果,临床中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稳定,对手术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安良;任晓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开窗引流与腹腔镜下开窗联合聚桂醇注射液治疗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60例肝囊肿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肝囊肿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囊肿开窗联合聚桂醇硬化残余囊壁.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前2d引流总量、拔管时间、6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谷丙转氨酶(Aminotransferase ALT)变化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开窗联合聚桂醇硬化残余囊壁治疗肝囊肿能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复发、缩短带管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惠彬;程立超;李茂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因素,并探讨具体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该院于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2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对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因素进行分析,并将患者随机均分作常规组与预防组,常规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干预,预防组患者则接受预防护理,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观察.结果:预防组患者护理后的手术切口感染例数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与手术室因素有密切联系,预防护理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值得应用.
作者:楼艳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患者以及50例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比较各组研究对象血浆D-二聚体的差异性.结果: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3.24±1.80) mg/L,健康孕妇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70±0.30) mg/L.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孕妇,结果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对预测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夏雪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运动协调能力与生长发育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对我地区10所幼儿园的1 165例儿童进行抽样分析,采用发育性协调障碍问卷(DCDQ)评估儿童运动协调能力,观察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运动协调能力与生长发育的相关性.结果:性别、年龄以及生长发育情况均是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的影响因素.生长发育正常儿童运动协调能力与生长发育无差异(P>0.05);生长发育低下儿童运动协调能力与生长发育呈明显正相关(P<0.05);而生长发育超重儿童运动协调能力与生长发育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儿童运动协调能力与生长发育水平密切相关,发育低下或超重的儿童均会影响运动协调能力.
作者:陈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白血病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两组患者统一采用血液科对白血病患者的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对照组的评分降低较小(P<0.05).结论:白血病化疗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能降低焦虑抑郁等情绪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取得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郑思敏;何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分析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中单发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0年5月至2015年11月,选取在该院收治的167例接受MDP(亚甲基二磷酸盐)检查的受检者.采用统计学分析肿瘤病史和无肿瘤病史的骨转移率.结果:167例患者中,100例患者有肿瘤病史,骨转移率为23.00%(23/100);无肿瘤病史的有67例,骨转移率为2.99% (2/67),有肿瘤史患者的骨转移率显著高于无肿瘤病史患者骨转移率,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类型有以下几种: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消化系肿瘤、泌尿系肿瘤或者其他肿瘤等.无肿瘤患者的单发病灶主要是良性病灶,占98.51% (66/67).结论:在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的单发病灶中,无肿瘤病史患者的主要病灶为良性病灶,有肿瘤病史患者的主要病灶为早期骨转移灶.
作者:吴昊;孟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尿微量白蛋白与尿糖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5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同期51例健康检查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尿微量白蛋白、尿糖检测.结果:实验组尿微量白蛋白平均水平为(34.27±1.53) mg/L,尿糖值为(3.43±0.21)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08±0.88) mg/L、(1.96±0.17) 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中,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尿糖联合检测,有利于及时了解患者的肾功能损伤情况,避免漏诊、误诊,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李成;刘志艳;周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TACS)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66例患者均随机从该院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中筛选而出,将其随机分对照组(在剖宫产术中用传统止血方法)和研究组(在剖宫产术中应用TACS止血)两组,各33例.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欣母沛及缩宫素使用量、近期并发症、子宫复旧状况纳入对比研讨中.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欣母沛使用量、术中出血量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缩宫素的使用量、子宫复旧状况、并发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ACS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简单快速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作者:张瑗;何红梅;刘颖;瞿邦敏;郑雯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52例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6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结果:护理1年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罗健予;何春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研究避孕药在育龄女性的使用情况,分析避孕药具失败的原因,很多育龄的文化程度较低,掌握避孕知识量较少,所以要加大教育和宣传的力度和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妇女的避孕意识,减少避孕失败的情况,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所以,本文对育龄妇女使用避孕药具失败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作者:沈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急性阑尾炎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22例右下腹痛临床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腹部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22均经手术治疗证实,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显示阑尾单纯性肿胀7例;显示阑尾粪石11例;显示阑尾周围炎5例;阑尾周围脓肿1例;未清晰显示阑尾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发症可做出正确诊断,对右下腹痛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多层螺旋CT在阑尾炎的诊断中可定性和定位,了解阑尾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对外科医生选择适当的手术切口,以及在术中快速寻找阑尾有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
作者:张全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血液质量控制体系对临床输血质量的影响.方法:从该站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未进行输血质量控制体系的血液标本中抽取出120份为对照组,从我站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进行输血质量控制体系的血液标本中抽取出120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关键物料质量、全血及成分血质量、卫生质量、关键设备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关键物料质量、全血及成分血质量、卫生质量、关键设备质量均达到质量标准.结论:中心血站实施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作者:师延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本文通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6932例顺产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顺产2 641人,剖4 281人,记录了其中发生婴儿锁骨骨折的情况,统计得出骨折患儿18例,占到总体数量的0.68%.并对发生骨折胎儿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此作为基础来探讨如何有效的预防顺产过程中的婴儿锁骨骨折问题.结果表明,顺产出现的婴儿锁骨骨折与难产,高龄产妇及巨大儿等因素有关,以下将结合这些问题对如何有效预防顺产过程中的婴儿骨折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作者:潘富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运用微创并骨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就诊的4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B组实施动力髋螺钉(DHS)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A组临床效果更优于B组,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确切,应用价值高.
作者:彭建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门诊260例患者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该院门诊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归档病历中260例Ⅰ类手术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药物应用情况探讨相应的对策.结果:抗菌药物应用比例列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二代以青霉素类药物,各占35.0%、23.1%以及18.5%;联合用药43例,占16.5%;103例患者术后用药时间≥7d,占39.6%.结论:Ⅰ类手术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着抗菌药物应用指征把握不严、给药时机不当以及无指征联合用药等情况,为保证药效,临床应用时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作者:赖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X线检查对急性踝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查体中心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的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共8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综合检查证实.结果:观察组检查正确率为97.5% (39/40)高于对照组的72.5% (2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X线诊断急性踝关节损伤,可较准确地判定患者是否出现关节脱位或骨折症状,有很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赵磊;张洪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利用经皮椎间孔镜下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联合髓核摘除修复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在该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例,通过经皮椎间孔镜下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联合髓核摘除对患者实施修复治疗,分析效果.结果:治疗后ODI、JO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联合髓核摘除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李波;崔宝文;齐宝贵;朱贺全;张文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脑梗塞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老年脑梗塞患者90例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服务;优质服务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就两组患者情绪状况、康复时间、遵医行为评分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半年再入院率进行比较.结果:优质服务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半年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优质服务组患者情绪状况、康复时间、遵医行为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脑梗塞护理中的作用确切,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改善其负性情绪,加速患者康复,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半年再入院率,值得推广.
作者:于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贫血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64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其中32例患者为高通量血液透析,为观察组,另32例为选择低通量血液透析,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连续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对比血液透析期前后两组的血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等指标变化,评价两组患者的贫血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BUN、SCr、B2-MG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Hb、Hct较透析前均有上升,而观察组以上各自指标的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尿毒症患者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贫血亲症状,应在临床推广.
作者:邓道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