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芳
目的:探讨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行醋酸甲地孕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8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醋酸甲地孕酮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40例(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32例(76.19%),两组治疗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93.8±15.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1.2±13.2)分,且对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行醋酸钾地孕酮治疗,不仅能够提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对比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经手术治疗确诊为异位妊娠患者,对比其经阴道超声检查和经腹部超声检查时的诊断符合率和超声图像阳性率.结果:84例患者行阴道超声检查时,其检查符合率为96.88%,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的70.31%的符合率(P<0.05),且两种检查方法在各项观察指标阳性率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超声在用于异位妊娠的诊断时,具有着极高的检出率和阳性表现,且方法操作简便,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郝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螺旋CT在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30日的30例胼胝体发育不全的患者,包括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等.30例患者全部采用西门子Emotion16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常规颅脑CT平扫,层距和层厚为4.8毫米,由三位资深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和判断,必要时进行多平面重建,通过重建图像显示胼胝体发育不全的程度.结果:30例患者中出现有1例出现脑穿通畸形,1例出现巨脑回,1例出现半球间蛛网膜囊肿,3例出现结节性硬化,2例出现脑灰质异位,5例合并胼胝体脂肪瘤,10例出现纵裂池靠近第三脑室,18例第三脑室扩大、上移和两侧脑室体部平行分离,有14例出现枕角扩大,有10例出现双侧侧脑室额角狭小的状况.结论:螺旋CT在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严重胼胝体发育不全的患者有典型的CT表象,确诊率高,能够直接显示部位和程度,直观易懂,有利于临床诊断.
作者:邱志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的并发症与护理策略.方法:选取6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全部临床资料,分析抢救中的肾损伤情况与护理策略.结果:在6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了肾损伤的情况,其中肾炎患者7例,肾功能衰竭5例,肾损伤发生率为20.0%(12/60).经临床抢救和护理之后,治愈8例,好转4例.治愈率以及好转率分别为66.67%、33.33%.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中会出现程度各异的并发症,而急诊护士需按照患者抢救情况以及并发挥情况等,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策略,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梁秀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6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变化、血小板聚集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凝血指标变化、血小板聚集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凝血指标,且能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
作者:胡双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纳曲酮抗复吸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方法,分析100例苯丙胺类兴奋剂成瘾自愿戒断者脱毒后使用纳曲酮抗复吸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纳曲酮对于教育背景良好、收入稳定、戒毒愿望强烈、家庭关注较多者抗复吸疗效好,能明显减少复吸欲望,觅药行为,无明显副作用.结论:纳曲酮在抗复吸中有很好的治疗前景.
作者:徐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接受DR投照技术的患者图像特征进行分析,探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放射科在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接受DR投照技术检查的87例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DR片图像质量及DR投照技术的图像特征.结果:87例患者的DR片中,得到甲级83张,占95.40%、得到乙级2例,占2.30%,废片2张,占2.30%.在2张废片中,其中1张是因为患者体型过于消瘦导致影像片不清晰,1张是因为患者病情十分严重导致影像片不清晰.结论:DR投照技术,操作简单,分辨率比较高,图像清晰,后处理技术强,准确率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春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初产妇分娩时行会阴侧切与限制性会阴切开两组不同方法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就诊该院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采取会阴侧切术进行分娩,对照组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采取限制性会阴切开进行分娩.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的身体检查结果与不同分娩方法对产妇盆底肌力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的尿失禁、排尿困难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的伤口疼痛、性生活障碍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力正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初产妇采取会阴侧切术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大于限制性会阴切开分娩,且会阴侧切术产后的伤口疼痛、性生活障碍发生率较高.
作者:胡九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昌平区学生贫血患病情况,为贫血防治工作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技术规范》规定方法,对昌平区昌平区32所小学、24所中小学学生进行血红蛋白检测,比较低血红蛋白检出率.结果:2006~ 2011各学年度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贫血患病率差异显著(P<0.05).小学学生2006~ 2011各学年度贫血患病率差异显著(P<0.05)、初中学生2006 ~2011各学年度贫血患病率差异显著(P<0.05)、高中学生2006~2011各学年度贫血患病率差异显著(P<0.05).小学男女生贫血患病率2006~ 2011各学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男女生贫血患病率在2006~ 2007、2008~ 2009两个学年度差异显著(P<0.05).高中男女生贫血患病率在2006~2007、2008~2009、2010~ 2011三个学年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昌平区贫血防治工作应当采取“防治结合”,以营养教育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针对重点干预人群,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举办家长学校,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降低贫血患病率.
作者:阎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降低尿毒症患者血透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心理状态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血透治疗.将其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45例.一组尿毒症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护理后,对比2组患者的血透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心理状态(SAS、SDS)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尿毒症患者在护理后,血透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尿毒症患者,不仅可降低血透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作者:张池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农村小儿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法及意义.方法:本文主要选取某市医院中从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300例农村手足口病的儿童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回顾性分析方式,深入分析与研究了本文选取的300例农村手足口疾病患儿的易发年龄、时间以及预防与控制疾病的方法.结果:与其他年龄组相比,1~4岁年龄组的患儿的发病率是高的(P<0.05).与其他月份的患儿相比,5-7月份的患儿的发病率是高的(P<0.05).早产、非母乳喂养、居住环境差、饭前便后未洗手、有病例接触史、体温大于39度、口腔疱疹、EV71病毒阳性的患儿发病率更高(P<0.05).结论:根据农村小儿手足口疾病患儿,应该利用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方法,来控制这种疾病的传播,保证患儿健康的成长.
作者:邓增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分析玻璃纤维桩与金属桩用于上颌前牙残根残冠患者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2例(78颗患牙)实施上颌前牙残根残冠修复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选择修复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38颗患牙),94玻璃纤维桩进行修复;对照组30例(40颗患牙),采用金属桩进行修复.对比观察1年后两组患者桩核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成功率为94.74%(36/38);对照组患者修复成功率为77.50%(31/40),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x2=4.77,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和金属桩用于上颌前牙残根残冠修复时,玻璃纤维桩的修复成功率更高,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经腹超声与经会阴超声联合应用于诊断前置胎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5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前置胎盘的患者,对其接受经腹超声及经会阴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经腹超声检查检出前置胎盘42例,漏诊8例,误诊3例,其诊断准确率为79.25% (42/53);经腹与经会阴联合检查检出前置胎盘51例,漏诊2例,其诊断准确率为96.23%(51/53).结论:与单纯经腹超声检查比较,联合应用经腹、经会阴超声检查诊断前置胎盘的准确率更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前置胎盘的重要检查手段.
作者:张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在腹部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明确认识腹部疾病患者应用外科护理的重要性,实施外科护理来提升患者康复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方法:随机选择该院于2015年06月至2016年06月间收治的腹部疾病患者132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过程以及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有效指导.结果:对纳入研究的实验对象实施了准确、及时有效的外科护理后,腹部疾病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不良反应显著降低,病情控制良好.结论:为腹部疾病患者实施针对性且有效合理的外科护理措施后,可帮助患者快速稳定病情,加快好转,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应用.
作者:吕秀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硫酸依替米星联合抗菌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接诊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愿意配合本研究,随机分组,各自40例,对照组采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研究组则采取硫酸依替米星联合抗菌药物头孢他啶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 (P <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硫酸依替米星联合抗菌治疗重症肺炎,不仅能提高临床效果,缩短住院时间,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任树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评价预防性护理方案应用于防范化疗患者出现静脉炎的价值.方法:研究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于该院接受化疗的患者中,随机抽选56例患者分组观察:28例常规组用药期间行一般护理,28例治疗组用药期间则行预防性护理,对两组内静脉炎症状的发生状况进行观察.结果:28例常规组内有6例(21.43%)静脉炎患者,28例治疗组中有1例(3.57%,P<0.05).结论:当患者应用化疗药物时,为防止出现药物外渗情况出现,从而导致静脉炎形成,需于用药期间给予患者配合落实预防性护理,以进一步提升其用药环节的安全性.
作者:徐小丽;龚亚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细节护理在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内部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4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针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相差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将有效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宜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高慧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方法:在本院择期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女性中选择98例,分为腹腔镜组和传统组各49例.对比两组各项情况.结果: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80.39±11.54) ml、术后排气时间(3.25±1.04)h等都要比传统组术中出血量(123.45±14.78)ml、术后排气时间(5.46±1.22)h等更少(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传统组一年后的子宫肌瘤复发率8.16%;腹腔镜组的复发率10.20% (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先进技术,比传统开腹手术更适合用于推广.
作者:张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与适形放疗的剂量学对比,探讨调强放疗与适形放疗在胸上段食管癌放射治疗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接收的56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放射治疗的方式不同进行临床随机分为适形放疗组和调强放疗组.结果:两种放疗方式靶区平均剂量和高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强放疗组D99和D95明显高于适形放疗组.两组间肿瘤区Davg、Dmax、D99和D95剂量分布结果无显著差异.≥105%处方剂量的相应靶体积的百分比,适行放疗明显高于调强放疗;调强放疗的CI明显好于适行放疗.结论:调强放疗能够有效的降低肿瘤周边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在治疗胸上段食管癌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眭文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门诊优质护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该院门诊科未实行护理风险管理的6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实行护理风险管的6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通过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风险因素,制定对应的解决策略,探究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意义.结果: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实验组门诊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机率为4.44%;参照组门诊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机率为22.22%,实验组门诊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机率明显降低参照组,与参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将两组患者相关数据进行比对,数据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实验组门诊科护理满意度为97.78%;参照组门诊科护理满意度为80.00%,实验组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将两组患者相关数据进行比对,数据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门诊科优质护理工作之中,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门诊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机率,还可提升患者整体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余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