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松;刘毅毅;刘静;温风霞;李蕾;焦建新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的临床评价.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社区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治疗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生活习惯养成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生活习惯及遵循医嘱情况比较,观察组的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血压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均有提高,该护理方法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郭春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脑出血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移动医疗App+微信群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均进行延续护理,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延续护理中运用移动医疗App+微信群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在Fual-meyer和Barthel指数、SF-36量表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移动医疗App+微信群模式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可取的显著效果.
作者:王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06例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采用扩冠、抗凝、补镁、补钾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上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在经过治疗后有48例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改善,而对照组在经过治疗后有38例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改善,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1.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上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时,其治疗效果良好,能够快速且有效地控制患者的心律,缓解患者室颤的症状,且不良反应少,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患者的预后也有了保障.
作者:马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和评价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在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92例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每组46例.A组给予循证护理,B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其止血时间、出血次数、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A组的止血时间少于B组,出血次数多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P<0.05).A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B组(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工作中,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均较好,可将二者相结合,以便取得佳的护理效果,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为适用的护理方式.
作者:谢宗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断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体表心电图检测,观察组患者行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应用体表心电图检出快速心律失常患者29例,检出率为64.4%,观察组患者应用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检出心律失常患者40例,检出率为88.9%,组间检出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可快速诊断心律失常患者,与体表心电图检测比较,检出率明显提高,可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分析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CVA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确诊的小儿CVA50例平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吸入气雾荆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随访结果中观察组仅1例患者哮喘复发,复发率(5%)远远小于对照组(25%,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用于治疗小儿CVA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作者:王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析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相关资料,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急性鼻窦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的药物不同,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其中A组采用基础性的常规消炎治疗,B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鼻渊通窍颗粒进行治疗,对比各组间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不同的治疗方式后,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较A组少,各组间患者的结果对比显示,具有极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急性鼻窦炎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璟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析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子宫腺肌病患者110例,收治时间在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期间,并将子宫腺肌病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子宫体积、月经延迟时间、月经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子宫腺肌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27%,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体积(148.01±1.06)cm3、月经延迟时间(4.21-±0.05)d、月经量(38.45±12.33) ml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不仅能减少多种不良反应,还能缩小子宫体积,减少月经时间、月经量.
作者:曹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该院诊治的7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全程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以后的NIHSS、ADL评分以及平均卧床时间、住院天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张广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为手足口病患儿运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52例手足口病惠儿作为对象,将患儿分为A组和B组,所有惠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之上,为A组患儿运用热毒宁进行治疗,为B组患儿应用刹巴韦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恢复时间.结果:A组患儿不管是恢复时间还是临床治疗有效率均明显优于B组患儿(P<0.05).结论:为手足口病患儿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效果确切,可以有效缩短患儿的恢复时间,应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贾洪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索钼靶X线及超声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治150例疑似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钼靶X线及超声检查.结果:钼靶X线检查单方面的诊断正确率、特异性、灵敏性(分别为60.91%、50.00%、60.91%)和超声检查单方面的诊断正确率、特异性、灵敏性(分别为64.55%、52.50%、64.55%)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存在差异性(P<0.05),而将两种检查方式联合实施的诊断正确率、特异性、灵敏性(分别为98.18%、97.50%、98.18%)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差异性(P>0.05).结论:钼靶X线联合超声检查在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中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刘梅;刘亚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胃炎应用两种药物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该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的200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口服雷尼替丁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概率为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0%,P <0.05);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面,两组概率均较低,对比性不强(P>0.05).结论:相比而言,雷尼替丁应用于,急性胃炎中的效果更佳,可有效控制病情,缓解疼痛,且安全性较高,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低,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程永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艾灸法“治未病”在亚健康中的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20例亚健康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艾灸法“治未病”方法,观察分析患者治疗干预前后的疲劳量表评分及工作效率得分.结果:所有患者都接受了艾灸法治疗,患者在治疗干预前的疲劳量表评分为(10.40±2.01)分,干预后的评分为(5.62±1.50)分,P<0.05;患者治疗干预前的工作效率得分为(6.05±0.93)分,干预后得分为(8.08±0.50)分,干预前后评分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法“治未病”在亚健康中具有较好的干预作用,能显著改善亚健康患者脑力疲劳状态,并提升其工作效率,值得使用与推广.
作者:赵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患者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进行体检的老年急性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患者8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胆固醇(TC).根据病例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脑梗死(n=30)、中度脑梗死(n=30)和重度脑梗死(n=20),比较三组患者之间外周血Hcy水平的差异.结果:病例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hs-CRP、T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脑梗死组患者血Hcy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脑梗死组患者(P<0.05),中度脑梗死组患者血Hcy水平显著高于轻度脑梗死组患者(P<0.05).结论:老年急性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患者外周血Hcy水平表达较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徐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应用于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的检验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来该院就诊的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共57例,同时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效果.结果:对照组56例患者中,检出梅毒的有1例,阳性率为1.79%,研究组57例患者中,检出梅毒的有55例,阳性率为96.49%,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应用于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的检测敏感性为96.49%(55/57),特异性为98.21% (55/56).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星相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剖析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的方法与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该院接收的左心室肥大病惠共40例,并利用数字抽签的方式,将所选病例随机分成实验与对照两组,每组20例.其中,试验组予以心电图诊断,对照组予以超声诊断,然后再详细分析两组的诊断结果,比较诊断符合率.结果:试验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5.0%,对照组为70.0%.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左心室肥大病患进行心电图诊断,可明确其病情,并为患者后期的治疗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李文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提出一些建设性的针对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的对策.方法:选取该院检查科在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00例需要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中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一些相应的建设性的解决对策,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对这400例标本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这些标本有110份是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7.5%.其中公共卫生用具检验不合格的有35例,占不合格比例的31.8%;水质检验不合格的例数为40,所占不合格比例的36.3%;空气检验不合格的例数为18,所占不合格比例为16.3%;一次性消毒餐具的检验不合格数为17,所占不合格数的比例为15.4%.经过对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导致微生物标本检验不合格原因主要是两种,一是标本本身存在着问题,达不到检测的基本条件;一是送验不及时导致标本的质量出现问题.结论:对于微生物标本的检验质量控制应该加大对水质、公共用具等的监控力度.另外还需加强各个科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职能,使送验过程及时、规范,从而提高检验的质量.
作者:马兵兵;王裔雄;侯文华;李雪莲;邱荣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在不明原因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肺结节患者均采用胸腔镜手术,根据术后结果判断其早期手术的治疗价值.结论:孤立性结节是胸科常见的疾病,临床通过血栓、影像学、气管镜等检查很难明确性质,在本组孤立性结节中原发性肺癌占80%.因此强调肺结节的早期手术切除,术中活检在早期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明湘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对患者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80例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护理组40例,进行手术室护理;常规组40例进行手术基础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护理组术后感染和并发症共为12.5%(5例),明显小于常规组[27.5%(11例),P <0.05].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能够减少患者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术后疗效.
作者:罗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脑梗死面积变化及神经功能保护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9% (P <0.05).观察组治疗后梗死面积及C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可缩小脑梗死面积,对改善临床预后有重要价值,且用药安全可靠.
作者:蔡秋伶;杨益铁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