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节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郝艺娇

关键词:血液透析, 尿毒症, 细节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06月至2016年06月收治的60例行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有效的细节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妇女急腹症的探析

    目的: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选我中心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治疗的39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患者在超声临床诊断中,31例确诊,临床诊断准确率是79.49%,8例患者误诊,误诊率是20.51%.结论:彩超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能够准确显示患者的子宫、附件情况,显示患者血流,提高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具备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福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我院早期先兆流产妊娠妇女D-二聚体参考区间的建立

    目的:建立该院先兆流产妊娠妇女D-二聚体的参考区间,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符合筛选标准的妊娠妇女共261例,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系统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参考区间.结果:早期先兆流产人群的D-二聚体的参考区间为0~0.807(mg/μl),与正常人群D-二聚体的正常参考区间有显著差别.结论:建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D-二聚体的参考区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白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经皮肾镜碎石术主要是借助超声或者X线予以定位经皮穿刺到肾脏扩张后建立操作通道,进而击碎结石,取出碎石.现今,经皮肾镜碎石术已经彻底代替了开放手术,成为了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的首选方法,同时,因为具有创伤轻、治疗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复杂肾结石治疗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随着影像学的不断进步,碎石仪器的快速发展,腔内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对经皮肾镜碎石术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作者:何桂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应用PDCA原理提高肿瘤专科医院护生带教质量

    目的:应用PDCA循环原理,提高肿瘤专科医院护生带教质量.方法:利用PDCA循环4个阶段对教与学质与量进行监控.结果: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肿瘤专科知识培养,学到了人文关怀,体会到了优质护理的内涵.结论:通过PDCA循环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做追踪,不断纠正偏差,做到质量持续改进,从而提高带教质量.

    作者:滕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高校校医院输液室人性化护理研究

    目的:于高校中校医院输液室展开人性化良好护理,探讨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之间于校医院实施输液治疗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划分为数量均等两个小组,分别是实验组以及相应的对照组,各组分配患者6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方式护理,而给予实验组人性化良好护理,对比两者患者对护理实际满意状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实验组开展人性化良好护理后患者对各项护理内容评价较高,总满意度较高,两组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高校中校医院输液室展开人性化良好护理效果较好,患者好评不断.

    作者:尹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部疾病患者原因外科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在腹部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明确认识腹部疾病患者应用外科护理的重要性,实施外科护理来提升患者康复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方法:随机选择该院于2015年06月至2016年06月间收治的腹部疾病患者132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过程以及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有效指导.结果:对纳入研究的实验对象实施了准确、及时有效的外科护理后,腹部疾病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不良反应显著降低,病情控制良好.结论:为腹部疾病患者实施针对性且有效合理的外科护理措施后,可帮助患者快速稳定病情,加快好转,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应用.

    作者:吕秀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预防胃镜室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

    目的:分析预防胃镜室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该院于2015年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将其与2014年来实施护理管理措施进行比对,统计感染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后和未实施护理管理措施经比对后可知,前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护理满意度同后者比对也明显升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胃镜室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可以预防感染,使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降低,护理满意度也会有所提升,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作者:郑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hs-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hs-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90例进行研究,入院时间均在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上述患儿均进行hs-CRP检验与血常规检验,对比其上述检验方式的阳性率.结果:hs-CRP联合血常规检验的阳性率为80.00%,hs-CRP检验的阳性率为44.44%,血常规检验的阳性率为41.11%,联合诊断的阳性率明显较hs-CRP与血常规检验单独检验的阳性率高(P<0.05).结论:hs-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应用于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探析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析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子宫腺肌病患者110例,收治时间在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期间,并将子宫腺肌病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子宫体积、月经延迟时间、月经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子宫腺肌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27%,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体积(148.01±1.06)cm3、月经延迟时间(4.21-±0.05)d、月经量(38.45±12.33) ml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不仅能减少多种不良反应,还能缩小子宫体积,减少月经时间、月经量.

    作者:曹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在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取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将在2013年进行常规护理和电话回访时接收的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采取延续性护理时接收的6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ADL和HAM[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好转有明显效果,有效提高患者的言语、应人、应物等能力,缓解其抑郁状态.

    作者:赵英凯;刘丹丹;孙惠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针灸法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间前来就诊的82例脑平中后抑郁症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法治疗,试验组在给予药物的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口服盐酸帕罗西汀).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2周末,4周末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定,采取中医脾胃症候量评定针灸疗效,采取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在治疗2周后,4周后脾胃症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副反应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法协助治疗抑郁症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应用于临床.

    作者:孙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采取经尿道等离子双极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采取经尿道等离子双极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该院行传统开放术治疗的50例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A组,另选同期行经尿道等离子双极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的50例同疾病患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B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运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出血少、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鼻内镜辅助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的初步分析

    目的:分析鼻内镜辅助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85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开放手术和鼻内镜辅助下术式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的生存率69.7%,对照组的生存率47.6%,治疗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复发率和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其中对照组满意率为64.3%,治疗组满意率为88.4%,治疗组的治疗优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应用鼻内镜辅助切除术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钟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医院门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精神专科医院2016年门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为提高处方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从该院2016年医院信息系统中对门诊处方进行分层抽取,每天抽取10张,将药品说明书作为使用依据,对超说明书药物种类、疾病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共抽取3 650张处方,所占我院2016年门诊处方总数的1.39%;其中326张(8.93%)为超说明书用药处方;适应证超说明书情况多,发生比例占到60.12%,其次为给药频次超说明书(19.02),适应人群超说明书(13.19%);抑郁症超说明书处方张数多,所占抽样比例的24.03%,其次为强迫症(11.73%)和躁狂症(11.11%);超说明书的主要药物为喹硫平、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卡马西平、拉莫三嗪、丙戊酸钠.结论:我院门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需要对超说明书处方加强分类点评,改进初级职称医师超说明书用药现状.

    作者:邹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重症颅脑损伤的护理方法分析与研究

    目的:探究重症颅脑损伤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6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做研究,随机分2组/3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相比2组患者的病症程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优良率为77.42%,且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薛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沟通技巧在门诊分诊护理中的应用

    患者到医院就诊,大多数对就诊环境陌生,不知去哪个科室,需咨询门诊导医,导医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医院,因而在门诊分诊室护理人员需应用良好的沟通技巧,解答患者的疑问,给他们一个好的印象.

    作者:谢男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心电图危急值的临床应用及价值初步研究

    目的:分析心电图危急值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得出的120例心电图危急值报告结果以及相关处理措施,从而分析出心电图危急值在临床的应用效果.结果:在120份危急值心电图中,急性心梗34例,快速性心房纤颤38例,窦性停搏14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显著的心动过缓3例,快速的实性心动过速2例,室颤、室扑1例,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7例.结论:通过心电图危急值能够及时的了解患者状况,并且使得患者在快的时间内接受治疗,保障了患者的诊治速度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目的:研究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该院诊治的7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全程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以后的NIHSS、ADL评分以及平均卧床时间、住院天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张广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高原地区中老年白内障筛查回顾

    老年性白内障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我县地处青海省东部,海拔在2200~4500 m之间,是一个多民族聚集,以农业为主,兼有畜牧业的地区.为了解在不同海拔和不同民族人群中白内障患病率的差别,收集了近10年中进行的“健康快车”,“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爱德扶贫光明行动”等每年在本院进行复明手术时,对中老年视力障碍患者进行的筛查资料,进行了系统回顾,现报告如下.

    作者:东主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浅谈青年人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胃癌是我国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同时也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致死性癌症.该病通常被认为是中老年疾病,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但受吸烟过度、饮食不当、酗酒、生活不规律或精神紧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青年人胃癌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新发胃癌病例趋于年轻化,由于该病早期无典型临床表现,误诊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预后较差,加之患者对其临床特点认知不足,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严重威胁青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研究证实,青年人胃癌的恶性度高,转移较早,且预后较差.本文对不同性别青年胃癌患者床病理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明确影响青年胃癌患者预后生存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赵卫星;杨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