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措施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心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席春琴

关键词:恶性肿瘤, 护理措施,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护理措施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心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所有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6 w后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从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方面来看,研究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从患者的生活质量来看,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P<0.05).结论:对于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要想更好的改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可以通过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采取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9例,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44例,给予常规药物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4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奥拉西坦、尼莫地平药物治疗,治疗1个月后,采取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对患者痴呆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奥拉西坦、尼莫地平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痴呆整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沈珺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长期失眠对心电图的影响及相应中医辨证分析

    目的:探究长期失眠患者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以及其中医辩证的特点.方法:择取该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42例长期失眠患者组成研究组,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42例健康者组成对照组.为两组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为(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28.57%),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电图传导异常发生率、节律异位发生率、心肌肥厚发生率、ST-T改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各组间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结论:长期失眠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可从中医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并调节.

    作者:雷晓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与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收集该院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与美托洛尔缓释片,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对比(1)两组治疗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2)两组心绞痛治疗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前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治疗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文认为丹参多酚与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肯定,可以减少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

    作者:黄一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人性化带教模式在新生儿病房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人性化带教模式在新生儿病房实习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来该科的88名实习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名.实验组采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临床带教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模式,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综合考核成绩、护生和带教满意率.结果:实验组综合考核成绩平均为(91.48)分,对照组(84.41)分,实验组护生满意率为83.6%,对照组的55.2%;实验组带教满意率为100%,对照组66.7%,对比两组实验数据,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拥有更适于临床工作的综合素质,具备临床实战能力;带教满意率高,人性化模式带教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值得运用开展.

    作者:苏小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大学生抑郁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在心理学中,抑郁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近年来,人群的抑郁时间逐渐延长,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抑郁程度不断加深,严重者导致抑郁症.探讨大学生抑郁相关因素,并为其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贾思侬;谢雪;左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急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方法研究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实验分析探讨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并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以期为今后急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根据.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患有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共10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手段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手段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护理期间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等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在住院护理期间未发生因治疗或护理干预措施不当导致严重不良后果事件.结论:针对患有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工作、心理护理干预等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概率,强化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且综合护理干预具有安全性较高等优点,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绍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急诊心律失常治疗的进展研究

    心律失常一种常见的心内科疾病,并且分类众多,而急诊心律失常主要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及缓慢性心律失常.与心内科病房类似,急诊处理心律失常也需要考虑到原发疾病和心律失常所带来的并发症.目前在治疗急诊心律失常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药品.除外药品,目前非药物治疗也有一些进展.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目前新的国内外文献,探讨急诊心律失常治疗的进展.

    作者:马珍妮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人性化护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了76例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分别对观察组与对照组采用人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采用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相比对照组患者有了明显的改善,且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在化疗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颜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嗓音训练联合线按摩护理喉喑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对嗓音训练联合颈三线按摩护理喉喑患者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收集该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慢喉喑患者共87例进行研究,并把他们随机平均分为A组(常规组)、B组(常规+颈三线按摩)、C组(常规+颈三线按摩+嗓音训练).A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措施,B组给予常规护理+颈三线按摩,C组则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措施+颈三线按摩+嗓音训练,后对三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本次实验中C组病人经过增加的嗓音训练治疗后其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及B组,中医症状自我评价量表、嗓音障碍量表(VHI-10)得分、大声时、声嘶程度护理前后,经卡方检验,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三线按摩联合嗓音训练护理喉喑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嗓音障碍程度,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作者:李楠;黄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呼吸机在ICU应用中的管理与维护

    呼吸机属临床ICU常用急救、生命支持设备,可以此设备缓解患者的呼吸衰竭症状,且因呼吸衰竭致死的患者数量亦随之减少.但若呼吸机应用中未能严格管理与维护,则极易引发患者产生诸多潜在性并发症,这亦说明要不断加强呼吸机应用中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提高呼吸机的应用安全性及临床救治成功率,降低临床风险发生率.

    作者:袁华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患者60例,按照1-60的顺序排列,其中,双数30例为治疗组,实施护理干预;单数30例为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统计护理结果.结果:治疗组患儿的输液依从性为96.8%,一次成功穿刺率为 98.2%;对照组患儿的输液依从性为79.8%,一次成功穿刺率为85.6%,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实施护理干预作用显著,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机体不适,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海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利多卡因行星状神经节阻滞与艾司唑仑治疗失眠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行星状神经节阻滞与艾司唑仑治疗失眠分别所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失眠症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低浓度利多卡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9%,高于对照组的7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利多卡因星行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失眠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柴天波;李勇;郭津锦;武天珍;杨利容;王云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对门诊手术室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心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门诊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200例门诊手术室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门诊手术室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并提升护理满意度,临床意义显著.

    作者:罗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探讨老年性肺炎运用痰热清注射液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的效果

    目的:评估老年性肺炎运用痰热清注射液、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重点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于该院接收并救治的66例老年性肺炎患者,以不同治疗方法为依据分组:治疗组(n=33例,以痰热清注射液、左氧氟沙星联合救治),参照组(n=33例,以左氧氟沙星救治),同时观察、比对两组病例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救治后,治疗组33例:22例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治疗有效率96.97%(32/33);参照组33例:16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治疗有效率72.73%(24/33),两组比对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两组胸片改变时长、发热消失时长、啰音消失时长、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对照,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对老年性肺炎患者展开救治时,以痰热清注射液、左氧氟沙星联合救治,可在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的基础上,缩短患者的胸片改变、发热、啰音等时长,同时还能确保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华明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护理中Orem自理模式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应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该院接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临床资料完整,自愿接受本研究,随机分组,各自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加用Orem自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Orem自理模式应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不仅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满意率,缩短恢复时间,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旋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动态增强MRI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采用动态增强MRI进行诊断,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将进行治疗的35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RA组,另选取3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动态增强MRI扫描和MRI平扫,观察各种MRI异常征象,并对其早期RA的诊断值进行分析.结果:早期RA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后与对照组相比,ERmax值明显较高,Slopemax值与对照组相比也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滑膜厚度RA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A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对其进行动态增强MRI检验能够对充分了解患者关节炎的发展状况,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全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低频脉冲电疗在产后尿潴留产妇治疗中催乳及排尿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低频脉冲电疗在产后尿潴留产妇治疗中催乳及排尿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产后尿潴留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催乳和诱导排尿,观察组患者采用低频脉冲电疗的方法进行催乳和诱导排尿,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泌乳及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泌乳情况、产后乳房胀痛情况、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后尿潴留产妇的治疗中,采用低频脉冲电疗的方法,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催乳及排尿效果.

    作者:张晓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针刀治疗弹响拇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弹响拇的正确操作方法和可能产生损伤的操作步骤,以其减少医源性的损害,提高针刀治疗的准确性和疗效.方法:对30例弹响拇患者进行针刀治疗.结果:30例经针刀治疗的弹响拇患者一次治愈26例,占87%,二次治愈3例,占10%,无效1例,占3%,总有效率97%.结论:针刀治疗弹响拇在熟悉局部解剖学关系、病理特点及正确操作可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斌;李莲雄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分析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于该院接受检查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30例,患者分别应用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诊断情况.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测阳性率为71.54%与动态心电图检出阳性率为94.62%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改变类型情况相比在短阵房速、病态窦房综合征、短阵室速、完全性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方面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检测方法在室性早搏、ST 段改变、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方面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借助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效果较好,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盛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分别计数并测量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的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流速(Vmean)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则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显著改善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较常规治疗更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蒋宗书;杜仲林;赖海波;余木生;方淑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