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损伤高危儿童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尹鲜桃;靖敏;李博;卫彦君

关键词:脑损伤, 高危儿童, 早期康复治疗,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脑损伤高危儿童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脑损伤高危儿童的一般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早期康复治疗,对这68例脑损伤高危儿童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68例脑损伤高危儿童经康复治疗12个月后,治愈率为66.18%(45例),好转率为30.88%(21例),其早期康复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06%(66例),而无效仅2例.结论:脑损伤高危儿童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肌张力、运动发育以及异常姿势,能显著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首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首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至2016年收治的100例妇科肿瘤首次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妇科肿瘤首次化疗患者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更好,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体重减轻更少(P<0.05),且患者的不良反应也更少(P<0.01),另外,患者化疗后,其出现的不良情绪评分与化疗前相比更低(P<0.01).结论:对妇科肿瘤首次化疗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有着显著的效果,因此,该护理方法在临床中应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姜小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前瞻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便秘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前瞻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这一段期间内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分组法将其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26例,一组为对照组26例,分别给予前瞻性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为7.7%,对照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为23.1%,可见观察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6.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76.9%,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前瞻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其发生便秘,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东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CIK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CIK联合化疗对于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前来该院诊断治疗的68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上述患者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为34例.其中,对A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B组患者采取CIK联合化疗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恶性肿瘤患者经过护理之后,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B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将CIK联合化疗治疗性肿瘤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丹凤;汪锦飘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疗效.方法:把在2011年2月至2016年11月在该院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共4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纠正贫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每日l剂,连续治疗2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0%明显优于对照组(70%,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可以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罗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小儿脑损伤恢复期的早期治疗和干预康复训练

    目的:分析并研究小儿脑损伤恢复期在进行早期治疗和干预康复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在2014年4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146例小儿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为小儿脑损伤恢复期,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73例.为对照组仅单纯配合运动康复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感知语言等综合康复措施进行干预,对两组的康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两组患者的早期治疗和干预期为1~2个月,对两组患儿总体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患儿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脑损伤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时候,选择综合的康复干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还能够降低脑瘫的发病率.

    作者:颜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应用到辅助生殖技术中所能够带来的效果以及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对医患之间矛盾的缓解、提高病患满意度的作用.方法:采取分组对照观察实验的方法将参与就诊的病患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而比较两组病患在接受治疗之后的妊娠率和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分组对照观察可以看出,观察组的妊娠率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值均小于0.05.这充分说明了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将有助于提升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效果、提升病患满意度.

    作者:张琼芬;冯蕾;王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嗓音训练联合线按摩护理喉喑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对嗓音训练联合颈三线按摩护理喉喑患者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收集该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慢喉喑患者共87例进行研究,并把他们随机平均分为A组(常规组)、B组(常规+颈三线按摩)、C组(常规+颈三线按摩+嗓音训练).A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措施,B组给予常规护理+颈三线按摩,C组则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措施+颈三线按摩+嗓音训练,后对三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本次实验中C组病人经过增加的嗓音训练治疗后其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及B组,中医症状自我评价量表、嗓音障碍量表(VHI-10)得分、大声时、声嘶程度护理前后,经卡方检验,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三线按摩联合嗓音训练护理喉喑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嗓音障碍程度,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作者:李楠;黄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脑栓塞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作用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脑栓塞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作用.方法:在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选取所在科室72例脑栓塞患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B组和A组,每组实验样本为36例,B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A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的NFA评分,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结果:相对于B组,A组的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较高,P<0.05;相对于B组,A组NFA评分较低,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脑栓塞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干预,神经功能康复显著,值得临床效仿.

    作者:翟晓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彩色B超筛查胎儿畸形佳检查孕期选择的研究

    目的:探讨孕期利用彩色B超筛查胎儿畸形的佳时期.方法:对该院2014以来经彩色B超进行胎儿畸形筛查的1800例孕妇资料进行统计,分别统计晚孕期和中孕期的胎儿畸形检出率,同时对中、晚孕期胎儿畸形漏检率进行统计分析,终确定胎儿畸形佳检查孕期.结果:在彩色B超检查的1800例孕妇中,共筛查出胎儿畸形7例,胎儿畸形超声检出率为3.89‰.中孕期与晚孕期分别检出胎儿畸形5例(2.78‰)与2例(1.11‰).胎儿畸形漏诊、误诊共计3例,超声漏误诊率为1.67‰,其中孕中期漏误诊1例(0.56‰),孕晚期漏误诊2例(1.11‰).结论:中孕期是彩色B超筛查胎儿畸形的佳孕期.因此,中孕期产妇应当接受全面详细的彩色B超胎儿畸形筛查,必要情况下晚孕期产妇应进行复查.

    作者:陈秀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责任组长负责制在心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责任组长负责制在心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75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责任组织复杂制管理.结果:观察组治疗护理、康复护理、病房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延迟出院率、循环系统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与健康教育评分与对照组(P>0.05).结论: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采用责任组长负责制,虽然不能提高治疗护理质量,但可提高治疗、康复、病房管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周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分娩方式健康教育与降低剖宫产率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健康教育与降低剖宫产率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期间于该院接受产检的13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常规护理+分娩方式健康教育)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5例,对照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结果:两组产妇初的分娩方式意向接近,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有剖宫产意象的产妇明显减少(P<0.05),而对照组变化差异不大(P>0.05).接受分娩方式健康教育的研究组产妇,其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娩方式健康教育对降低剖宫产率具有积极的影响,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王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研究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毒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后观察.方法:选取该市三甲院在2016年13月至2017年1月共十个月的时间内收取入院治疗的被查出患有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将其依照病情程度、年龄以及性别等差异,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分为60例患者.治疗期间,治疗组使用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方法,对照组则使用酶链检测法(ELISA)检测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所带来的差异.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研究组采用奥氮平药物治疗,对照则采用对照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的标志物联合检测法对比于单项酶联免疫法检测数据和情况更加清晰详细,临床应用效果甚好.

    作者:南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压疮的预防护理

    目的:研究肝癌介入治疗中患者压疮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肝癌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预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压疮的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肝癌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郝丽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系统健康教育在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系统健康教育在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给予系统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认知度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溃疡患者护理中加入系统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可行的增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小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54例产后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产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性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4例产后首发精神分裂症病患进行一定的研究与探讨,并依据我国的相关标准做出诊断类别划分,并统一发放了药物进行治疗,以阳性与阴性的症状表的减分率来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这54例产后首发精神分裂中一个月之内发病人数占74.07%,一个月之后发病的人数占25.93%.根据分类标准偏执型占比51.85%,青春型占比29.63%,未分化型占比18.52%.这些患者在经过药物、心理治疗之后,痊愈的患者占比50%.显效占40.74%,有效占9.26%.结论:产后首发精神分裂症发病比较急,并且具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原因,21~29岁的剖腹产的首次产妇比较常发生,并且城市的发病率比农村要高,主要为偏执型,经过一些有效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后都会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淑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护理措施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心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护理措施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心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所有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6 w后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从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方面来看,研究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从患者的生活质量来看,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P<0.05).结论:对于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要想更好的改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可以通过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

    作者:席春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该院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42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CT增强延时扫描予以价差,对比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与CT增强延时扫描诊断结果.结果:42例肝脏肿瘤患者中,手术病理诊断率达到了100%,CT增强延时扫描诊断准确率达到了95.23%(40/42),两种方法诊断结果对比发现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延时扫描中,被误诊的2例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结论: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高,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维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护理中Orem自理模式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应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该院接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临床资料完整,自愿接受本研究,随机分组,各自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加用Orem自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Orem自理模式应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不仅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满意率,缩短恢复时间,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旋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关爱分析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其心理关爱.方法:将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接诊的艾滋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临床资料完整,均采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患者的心理情况,总结心理特征,同时针对性予以心理关爱、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特征变化.结果:艾滋病患者心理特征主要有怀疑心理、恐惧焦虑心理、羞耻悔恨心理、悲观失望心理及逆反心理等,护理完成后这些心理特征百分比明显低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常有怀疑、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羞耻悔恨及逆反等心理情绪特征,积极做好心理疏导与心理关爱,可以改善这些不良情绪特征,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静;张媛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给药途径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对不同给药途径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的疗效予以观察和分析.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患儿8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氨溴索静脉滴注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之间无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患儿采用雾化吸入氨溴索进行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虽然在治疗有效率方面与静脉滴注没有明显的区别,但是采用雾化吸入氨溴索进行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静脉滴注,而且可以有效缩短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患儿体征改善所需要的时间更短,雾化吸入这种给药途径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陈志贵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