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患者急性腹痛分诊与护理

曾镜枝

关键词:急性腹痛, 分诊,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患者急性腹痛分诊与护理.方法:回归线分析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1856例急性腹痛患者,统计分析患者急诊分诊情况急救护理措施.结果:急性腹痛患者分诊与确诊结果相比较,准确率达到97.74%.结论:分诊急诊护士对急性腹痛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分诊判断,可提高腹痛患者分诊的准确率,利于患者的及时准确治疗,缩短患者就诊时间.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耳鼻喉科进行治疗的11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采用自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791,P<0.05).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与实验组相比较,评分明显升高(t=2.874,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满意率(72.73%,F=11.758,P<0.05).结论:针对耳鼻喉科患者采用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作者:马永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应用到辅助生殖技术中所能够带来的效果以及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对医患之间矛盾的缓解、提高病患满意度的作用.方法:采取分组对照观察实验的方法将参与就诊的病患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而比较两组病患在接受治疗之后的妊娠率和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分组对照观察可以看出,观察组的妊娠率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值均小于0.05.这充分说明了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将有助于提升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效果、提升病患满意度.

    作者:张琼芬;冯蕾;王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应用于鼻窦炎护理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应用于鼻窦炎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6例鼻窦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数据具有较大差距(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鼻窦炎护理的效果较好.

    作者:魏建丽;任文华;翟冬梅;龙雅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用依达拉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剖析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该院接诊的74例急性脑梗死病患的病历资料,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将74例病例随机等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依达拉奉,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分析比较两组用药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显效率为86.49%,对照组为67.57%.试验组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者应用依达拉奉,可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抑制病情进展.

    作者:杨海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非洛地平缓释片在高血压治疗中的达标率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缓释片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效果,分析其临床治疗的达标率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降压药物+非洛地平缓释片)和对照组(非洛地平缓释片)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极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治疗达标率(93.3%>80%)相对更高,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11.7%)相对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得以明显降低(P<0.05),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BP[(122.1±8.6)mmHg<(137.4±9.8)mmHg]和DBP[(89.6±7.5)mmHg<(107.1±9.6)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以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同时提升临床治疗的安全性,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楼利君;周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可定与立普妥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可定和立普妥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来该院行治疗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以可定和立普妥治疗,疗程一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一年检测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同型半胱氨酸(Hcy) 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结果:治疗后,组内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一年后治疗效果,组间比较显示,可定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立普妥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可定和立普妥均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作用,且可定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叶风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饮食管理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饮食管理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希望能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接受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抽取出60例,根据患者的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第二组30例患者采取饮食管理,第一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第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0.0%,第一组的总有效率是63.3%;第二组并发症发生机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第一组;对比两组数据,数据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饮食管理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和护理之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增强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首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首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至2016年收治的100例妇科肿瘤首次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妇科肿瘤首次化疗患者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更好,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体重减轻更少(P<0.05),且患者的不良反应也更少(P<0.01),另外,患者化疗后,其出现的不良情绪评分与化疗前相比更低(P<0.01).结论:对妇科肿瘤首次化疗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有着显著的效果,因此,该护理方法在临床中应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姜小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呼吸内科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后,治愈55例(70.51%),好转14例(17.95%),无效5例(6.41%),死亡4例(5.13%),总有效率为88.46%.治疗后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性、总体健康等方面明显好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高对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的认识,以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和防治效果.

    作者:李晋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胆道手术后带T管病人的护理对策及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胆道手术后带T管病人的护理对策,并对护理方法进行评价,旨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该院病例40例,均为胆道手术后带T管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对策,观察组加强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评价护理对策的可行性.结果:观察组在并发症率、非计划拔管率、再次手术率以及疾病认知度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术后带T管病人的综合性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手术效果,能显著降低带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优越.

    作者:梅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门诊输液室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价值评估

    目的:研究和评估门诊输液室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门诊输液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门诊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前后对疾病知识的掌握评分.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对疾病知识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输液室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能显著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且能增强门诊输液护理效果,因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雪华;张玉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锁定钢板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38例因出现肱骨近端骨折进入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当作此次研究的对象,均接受锁定钢板治疗,回顾分析其治疗过程与结果.结果:38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是(61.35±5.26)分钟,骨折愈合时间是(15.3±1.5)周,均没有神经损伤、肱骨头坏死、螺钉松动出现,治疗总有效率是97.4%.结论: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锁定钢板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推荐选用.

    作者:张金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对比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妇产科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患者4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及经阴道超声检查,将腹部超声结果定为对照组,将阴道超声结果定为观察组,结合术后病检结果,回顾性分析两组超声检查结果的诊断符合率,及对其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检测出病变44例,漏诊1例,诊断符合率97.8%,对照组检测出病变40例,漏诊5例,诊断符合率88.9%,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腺肌病及子宫肌瘤,诊断准确率优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推荐临床诊断子宫腺肌病及子宫肌瘤首选经阴道超声.

    作者:邓雪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加强标本运送人员管理 防控医院感染

    目的:探讨加强标本运送人员的管理措施,防控医院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各科室标本送检情况,分析标本运送过程中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通过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强对标本送检人员的培训,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在医院化验标本的送检过程中,加强送检人员的管理,严格按照标本送检流程进行,可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杨彩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急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方法研究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实验分析探讨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并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以期为今后急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根据.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患有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共10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手段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手段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护理期间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等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在住院护理期间未发生因治疗或护理干预措施不当导致严重不良后果事件.结论:针对患有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工作、心理护理干预等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概率,强化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且综合护理干预具有安全性较高等优点,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绍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浅谈在病理学教学中seminar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seminar教学法是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现已成为国际流行的教学方式之一,利用seminar教学法开展病理学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深入探究在病理学教学中seminar教学法的运用策略,以期对一线教学工作有所裨益.

    作者:刘起胜;曹寅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分别计数并测量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的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流速(Vmean)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则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显著改善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较常规治疗更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蒋宗书;杜仲林;赖海波;余木生;方淑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45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探讨

    目的:分析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活动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所在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45例贫血患者作为实验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就诊资料,对其临床血液检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同时,选取同期45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受检者血液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贫血患者MCV、RDW、MCHC等指标会发生显著变化,应重视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工作,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作者:黄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人性化带教模式在新生儿病房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人性化带教模式在新生儿病房实习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来该科的88名实习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名.实验组采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临床带教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模式,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综合考核成绩、护生和带教满意率.结果:实验组综合考核成绩平均为(91.48)分,对照组(84.41)分,实验组护生满意率为83.6%,对照组的55.2%;实验组带教满意率为100%,对照组66.7%,对比两组实验数据,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拥有更适于临床工作的综合素质,具备临床实战能力;带教满意率高,人性化模式带教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值得运用开展.

    作者:苏小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强化免疫在麻疹预防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强化免疫在麻疹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针对本地区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80例麻疹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强化免疫预防麻疹的效果.结果:本地区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80例麻疹患者,其中男54例(67.5%),女26例(32.5%),年龄分布:<1岁组为13例(16.3%)、2~14岁组为39例(48.7%),≥15岁组为28例(35.0%).以2~14岁麻疹患者居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对本地患者进行了强化免疫,发现2014~2015年间(30.0%)麻疹患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2012~2013年间(70.0%)未实施强化免疫患者麻疹的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可以有效的控制麻疹发病率,值得提倡.

    作者:唐建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