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香;舒湘德
目的:观察中医益气补血活血法治疗阳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114例阳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7例,患者入院后分别进行阴茎硬度测试和FSH(促滤泡激素)、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PRL(泌乳素)测定.对照组予温肾壮阳中药加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予自拟益气补血活血法方药加减治疗,并辅以精神疏导.对两组病例的疗效进行总结和随访.结果:114例病例全部得到随访,治疗组治愈率63.12%,总有效率91.23%;对照组分别为50.87%;68.41%.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益气补血活血法治疗阳痿病疗效显著,尤对血管性阳痿病显效.
作者:张良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降脂调肝汤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降脂调肝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脂必妥治疗,进行B超、血脂、肝功能检查及临床症状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治疗组在综合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脂调肝汤对B超声图改变、血脂与肝功能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有一定疗效,提示降脂调肝汤治疗脂肪肝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夏香;舒湘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介绍钉钩系统单节段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不连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应用钉钩系统单节段固定加上峡部植骨融合,配合完成青少年腰椎峡部不连5例.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患者腰部活动恢复满意,术后3个月腰痛症状完全消失.术后4个月X线示峡部裂消失,植骨融合满意.结论:要确保钉钩系统单节段固定手术成功,除了常规方法外,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步骤.
作者:赵丽娟;梁惠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sCD40L)的变化,了解其对ACS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6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解毒活血法治疗组33例和辛伐他汀对照组29例,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CD40L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CD40L水平均明显下降,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用药前比较和用药后分别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解毒活血法可使ACS患者血清sCD40L水平明显降低,对斑块免疫炎症反应有类似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从而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作者:余蓉;叶秀琳;何淑娴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乌鸡地黄胶囊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BDS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丹参酮ⅡA在0.0845~0.2535μg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3,平均回收率为98.15%,RSD为1.05%(n=6).结论:本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能够控制产品的质量.
作者:苏连彩;邝裕兴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银杏酸的色谱分离和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氯仿提取,SiO2/Ag+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法从银杏外果皮中分离得到3种银杏酸单体,应用光谱技术鉴定了其结构,并建立了银杏叶制剂中的银杏酸含量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结果:通过结构确证,分离得到的3种单体银杏酸-Ⅰ(C13:0)、银杏酸-Ⅱ(C15:1)、银杏酸-Ⅲ(C17:1)结构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在总银杏酸中所占比例高.结论:本法确立了银杏酸的分离纯化方法和银杏叶及其制剂中银杏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用3种单体作为对照品来定量分析能更准确测定银杏酸含量.
作者:赵月珍;陈正收;徐瑾;周应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TAH)在成人高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中的治疗体会.方法:对42例成人高位DDH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42例经9~30个月的随访,术后患髋疼痛缓解,行走时稳定性明显增强,活动度和步态接近正常,用Harris评分平均90分,1例股神经损伤,3例因术后患肢短缩大于2 cm而有跛行.结论:非骨水泥型假体安装简单,翻修容易,运用于成人高位DDH的治疗,能有效解决患髋疼痛和行走问题.
作者:邹晖;黄勇军;邹大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针灸与中药辨证相结合治疗呃逆的疗效.方法:80例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运用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单纯用中药辨证治疗.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2.50%、90.00%和32.50%、7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较好.
作者:刘金芝;鞠琰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运用自拟清热固肾安胎饮配合西药维生素E、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58例,总有效率达94.8%,结果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标本兼治,疗效较好.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建中愈疡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将10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给予建中愈疡散治疗;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主要症状,溃疡愈合,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以及血清中生长因子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18例,总有效率89.3%;对照组分别为10例,78.9%.治疗组在主要症状的改善,溃疡愈合,Hp根除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Gas,SS,EGF,TGF-a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建中愈疡散能促进溃疡面愈合,根除Hp,从而有效地治疗消化性溃疡.
作者:郑爱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通过查阅三子养亲汤近十年来的文献报道,对该方近十年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发现三子养亲汤在临床应用、药理研究、药效部位研究方面的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其镇咳、平喘、祛痰的作用通过药理研究进一步得到证实.
作者:隋利强;李树沛;吕文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文章从中、西医两方面阐述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单纯性蛋白尿和单纯性血尿的病因病机.认为本病的诊断依据临床宜参照1985年中华肾脏病学会第2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治疗方法重点探讨了中医辨证论治的进展.
作者:米秀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中药调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中药的临床疗效,中药调剂应遵循规定的程序操作,做好处方审查,按处方付药,做到调配剂量、临时处理的准确,确保入药的中药饮片质量,认真执行脚注和调剂包装复核工作,重视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确记发药前的交待,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张谢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维奥欣治疗慢性甲亢性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病人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维奥欣,并与常规治疗的24例病人进行比较.结果:维奥欣组21例治疗8周后病人尿肌酸浓度由治疗前(1327±350)μmol/24h降至(492±121)μmol/24h,下降幅度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恢复程度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好转显著(P<0.01).结论:联合维奥欣治疗慢性甲亢性肌病较常规方法更有效.
作者:罗长青;王晓岳;孙清元;许露;方烨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脑心清分散片中原儿茶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C18色谱柱(200 mm×4.6 mm,5μm),甲醇-水(10:90)(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2.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6 nm,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10μl.结果:原儿茶酸在30~600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8.52%(n=5).结论:本测定方法为脑心清分散片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胥新元;彭艳梅;胡薏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测定妇炎洗液中小檗碱含量的RP-HPLC方法.方法:以Kromasil KR100-5 C18为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48:52,每100 ml含0.1g十二烷基磺酸钠),检测波长365nm,样品用流动相稀释后进样分析.结果:小檗碱在0.2~2.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1%,RSD为1.51%.结论:本方法能准确、快速测定妇炎洗液中小檗碱的含量.
作者:喻红专;彭学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加味二妙散治疗原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采用加味二妙散治疗,对照组采用理疗治疗.结果:两组治疗5天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2%,对照组为81.5%,治疗组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二妙散治疗原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疼痛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伍崇武;王文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消支护精散对雄性大鼠生殖器解脲支原体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膀胱注射法(逆行性感染)造模,以强力霉素作对照,观察模型大鼠生殖器的病理形态变化.结果:解脲支原体经膀胱感染后,能继发引起生殖系统多种组织器官的损伤,睾丸生精细胞脱落,胞浆空泡化,部分精子细胞核皱缩,细胞核染色质边移、凋亡,前列腺、精囊、附睾等组织上皮细胞结构紊乱.治疗后模型组实验大鼠精子畸形率明显增高,中药组与强力霉素组精子畸形率较低,中药组与正常组交配雌鼠受孕率明显高于强力霉素组与模型组.结论:消支护精散能消除解脲支原体,改善精子存活率和活动力,提高雌性大鼠受孕率.
作者:刘青;郑佑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通过对80例下肢骨骼牵引病人进行辨证施护,有效的预防了褥疮、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缩短了住院周期,促进了病人功能的快速康复.
作者:吕泳灵;尹新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按常规运用强心利尿等西药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正元强心饮治疗.通过观察日均尿量、水肿及心功能情况,并采用分项记分进行量化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总有效率55.9%;且治疗组日均尿量、水肿及心功能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衰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蒋再轶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