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志钧;周日宝;贺又舜;曾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共60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配合中药治疗,观察视力、视野、眼压、滤过泡,并进行平均6个月的随访.结果:术后患者对数视力由治疗前的(4.13±0.76)增进到(4.27±0.66)(P<0.01);视野改善MS由治疗前(7.14±2.49)提高到(10.04±2.49)(P<0.001);眼压由治疗前(33.5±2.28)降低至(15.88±2.41)(P<0.01);功能性滤过泡占90%,而传统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只有(54.9%±18.9%),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并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波;朱惠安;蒋欣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方法对改善痛风症状的作用.方法:用三棱针刺络放血及四黄水蜜外敷的方法,护理痛风急性期的病人,对60例病人随机分组对照.结果:治疗组在疼痛持续时间、住院天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护理方法对改善痛风症状具有良好作用.
作者:萧蕙;郑榕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运用五步强化外治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5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中药药物离子导入、推油、拔火罐与运动五步强化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痛点阻滞封闭疗法,1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13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85.3%;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3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6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五步强化外治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王德瑜;许卫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尿液中粘多糖含量的变化能否作为痰证的辅助实验诊断指标.方法:提取痰证、阴虚证患者及正常人各10例尿液中粘多糖,以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阿利新蓝染色定量法分析测定粘多糖种类和含量.结果:尿液中提取的粘多糖分为透明质酸和硫酸软骨素两种,总含量呈痰证组>正常组>阴虚证组变化.结论:通过进一步扩大样本的研究,尿液中粘多糖含量测定可望作为痰证的辅助实验诊断指标,并为体内粘多糖的变化与痰证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前期实验基础.
作者:王剑;陈群;周静;余丽娟;刘小斌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口疮是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疑难之证,发病机制复杂,西医学尚无特效药物.文章认为口疮的发病过程具有阶段性,证型可以相互转化,指出积极预防口疮的发生及设法减少其复发,是防治的关键,主张采用综合疗法,突出中医优势,在辨证上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并强调加强对活血化瘀药物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对本病的防治.
作者:陈建灵;杨华萃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采用三棱和伤汤为基本方,将胸胁迸挫伤分伤气、伤血、血气两伤3型论治,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王鹏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石海澄同志为解决疑难疾病困扰患者,四十多年如一日,刻苦钻研中医中药,研制出了20多种疗效显著的中草药制剂,为国际国内许多疑难病患者解除了痛苦.他担任院长后,走出了一条在医院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开发中草药种植和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的新路子,发展了医院,富裕了百姓,造福了一方社会.
作者:黄笃高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以急性缺血中风为疾病载体,以临床流行病学/DME的研究方法,从中风四诊信息采集客观化和规范化、中风辨证体系的临床可操作化以及疗效评价体系的客观化3大内容进行中医辨证和疗效评价的示范研究,以期达到客观、科学评价中医药真正效能,突显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目的.
作者:郭建文;杨小波;蔡业峰;卢明;杜宝新;裴建;黄燕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建立鲜鱼腥草汁制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槲皮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认为鲜鱼腥草汁中槲皮素含量不得少于0.008%,口服3次,每次25ml,冷藏下有效期为3天.结论:采用本方法建立鲜鱼腥草汁口服液的质量标准简便、可行.
作者:冯丙江;莫金海;倪力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葛根通督汤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葛根通督汤内服,对照组予颈复康冲剂1袋,每日2次,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8.3%,治疗组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葛根通督汤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杨巍;刘定安;陈卓夫;张斌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对两种疗法治疗母乳性黄疸的实用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88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予以茵陈汤、乳酶生及鲁米那相结合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予以蓝光照射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每日胆红素平均下降幅度和疗程.结果:两组日均胆红素下降量及黄疸消失天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疗效方面虽然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疗法经济适用,更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王永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文章从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变化、微循环障碍等几方面阐述了血瘀证实质研究进展,并对近年来真红细胞增多症血瘀证实质研究的进展作了总结,认为真红细胞增多症血瘀证,有不同于其他疾病瘀证的特点,但仍可利用现有血瘀证诊断量化指标进行研究探讨.
作者:孙金芳;芦连菊;臧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难治性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泽苓保赤饮.观察不同时间的症状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组显效率94.1%,对照组41.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泽苓保赤饮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小儿难治性秋季腹泻疗效满意.
作者:聂繁荣;陈秀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比较补肝肾方和消炎痛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补肝肾方组和消炎痛组,分别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服药前后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用李克累计法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补肝肾方和消炎痛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方面均有显著差异,两者在改善程度上无显著差异;在生理功能、活力、情感职能方面,补肝肾方在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肝肾方作用优于消炎痛.结论:补肝肾方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仅改善了躯体疼痛及功能活动的症状,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精力、日常生活能力等.
作者:谢国平;樊粤光;王海彬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建立溶栓通络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TLC法对穿山甲、丹参进行定性鉴别,应用HPLC法测定丹参酮ⅡA的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Hypersil ODS2(5mm×150mm,5μm),室温,流速:1ml/min,流动相:甲醇-水(155),检测波长:270nm.结果:薄层色谱定性方法简便、灵敏、专属强;丹参酮ⅡA在0.00724μg~0.0362μg范围之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98.38%,RSD=3.40%.结论:此法简便、准确,可有效控制产品质量.
作者:陈静君;赖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从养血解郁、扶脾解郁、滋肾解郁3个方面,浅析<傅青主女科>治疗郁证的特点.
作者:陈怀敏;尤昭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文章就中医骨伤专业的教学阐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完善对中医骨伤专业学生的培养制度,以培养出更合格的现代化中医骨伤专业人才.
作者:陈波;邹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经验方凉血消风散治疗亚急性湿疹的效果.方法:将118例亚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以凉血消风散内服,对照组58例以地氯雷他定片、扑尔敏内服.结果:治疗组痊愈21例,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显效率70%;对照组痊愈17例,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13例,总显效率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凉血消风散治疗亚急性湿疹疗效肯定.
作者:朱霞;杨志波 刊期: 200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