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白
目的:观察对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应用投掷硬币法将50例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A组(全面护理)与B组(常规护理),25例/组,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病例选取时间是2016年1月份至2017年1月份.比较两组有创通气时间、通气总时间、气道损伤率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HTH结果:A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6.25±1.34)d、通气总时间(11.56±2.47)d、气道损伤率24.0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0.00%均优于B组(P<0.05).HTH结论:全面性的护理干预应用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可预防气道损伤等不良反应,缩短通气时间.
作者:李梅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不同雾化吸入方法的实际护理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使用普米克令舒溶液和沙丁胺醇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空气压水泵雾化吸入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法,并给予两组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是90.7%,对照组是72.1%,两组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效果更好,可推广.
作者:岳卫英;孙慧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ICU)脑出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HTK选取该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接收的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采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患者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中运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大限度的降低患者腹部感染率,护理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谷一梅;刘志宁;徐凤玲;方业香;徐恭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产妇助产护理运用温馨助产服务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该院进行生产的产妇中选取200例,并依照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及参照组,各10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温馨助产服务模式,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新生儿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各产程用时较参照组明显更短,观察组的新生儿情况也明显更好,同时,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明显更高,所有差异均十分显著(P<0.05).结论:对产妇助产护理运用温馨助产服务模式能够显著缩减产程,减少新生儿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同时使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大大提升.
作者:武智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研究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108例患者,随机分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经过比较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在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后,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夏芸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四物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并进行全面分析.方法:以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甲(45例)、乙(45例)两组,给予甲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乙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不良情绪的变化.结果:护理后,乙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低于甲组(P<0.05).结论:四物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上施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预后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展婷婷;王学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临床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Dieulafoy病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本组17例患者出血部位为胃体10例,胃底2例,胃窦2例,十二指肠2例,胃角1例,15例行急诊胃镜下钛夹止血治疗,2例保守治疗无效后再次行胃镜下钛夹止血治疗,均治愈,平均住院时间为11.8天,随访4周,无1例再发出血,4周内死亡率为0.结论:胃镜下钛夹止血是治疗Dieulafoy病的首选的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苏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延续护理措施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该院在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延续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总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物质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生理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HTK延续护理措施对提高肺结核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郑小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他汀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究应对措施.方法:选择该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服他汀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38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应对措施.结果:有14例(36.84%)为肌肉损害,11例(28.95%)为肝脏损害,8例(21.05%)为消化系统损害,2例(5.26%)表现为多尿、蛋白尿,3例(7.89%)为其他类型.结论:使用他汀类药物难免会出现不良反应,要改善此种现象,临床医师需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周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纳洛酮与氨茶碱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该院接诊的4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抽签的方式对所选患儿进行分组:A组和B组各23例.A组联合应用纳洛酮与氨茶碱,B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手段.观察两组治疗后病情的改善情况,比较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A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比B组的78.26%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住院时间为(10.7±1.6)d,均明显优于B组的17.39%、(14.3±2.0)d,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纳洛酮与氨茶碱对急性呼吸衰竭患儿施以对症治疗,可促进其病情的恢复,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冯变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替普瑞酮与雷贝拉唑联合用于慢性胃炎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该院消化内科的慢性胃炎患者,共68例.将此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经传统西药奥美拉唑、铝碳酸镁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选用替普瑞酮、雷贝拉唑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替普瑞酮、雷贝拉唑联合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TH结论:替普瑞酮与雷贝拉唑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疾病时疗效显著,值得被广泛应用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中.
作者:李秋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平扫静脉窦CY值对急性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共收治急性脑静脉窦血栓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升高及正常的人群进行对比.结果:40例CVST患者的脑静脉窦CT峰值分别为60~88HU,平均为(75.6±6.3)HU.相关资料显示,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正常者其脑静脉窦CT值平均水平为(44.1±4.0)HU,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升高者其脑静脉窦CT值水平平均为(62.6±4.7)HU.CVST患者的脑静脉窦CT值明显高于上述患者.结论:CT平扫可有效反应CVST患者的脑静脉结构,不仅可对静脉病变进行观察,同时通过对患者静脉窦CT值进行测量可为此类患者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畅秦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又称PIVAS,指的是在符合国际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经过执业药师审核的处方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药技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全静脉营养、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药物的配置,为临床提供优质产品和药学服务的机构.通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后的处方在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有效减少差错率并同时防止不合理用药发生的高频发生,在临床安全用药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孟壁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硬化腹水并发症发生率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该院进行就诊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共6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都遵医嘱进行对症治疗,其中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则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仅为20%,而对照组达到53.33%,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肝硬化腹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必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在临床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过程中,实施腰背肌功能锻炼,并观察疗效及远期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非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分组依据为不同的治疗干预方法:观察组,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接受临床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腰背肌功能锻炼;对照组,41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常规临床保守治疗方法.结果: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在2个月治疗效果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观察出院1年后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0.05).结论:综合治疗配合主动腰背肌功能训练能有效降低LDH的复发率,可获得显著可靠的远期疗效,凸显腰背肌功能锻炼的应用价值.
作者:蔡学侬;李志泓;陈录兴;刘朝明;戴岩衡;潘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该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4按照硬币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术期指导,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较之于护理前均有改善(P<0.05),且研究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作者:张冉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随机双盲法将2016年1月至8月在该院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的70例患者分为康复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康复组应用快速康复理念进行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康复组患者住院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康复组患者术后48h和术后5d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髋膝关节置换术,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还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李乙;李峰;张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多段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于该院治疗胫骨干多段骨折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试验组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55%,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5.81%;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6%,远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5.81%,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K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胫骨干多端骨折效果确切,且术后并发症少,预后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青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单项ALT不合格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的无偿献血者1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性别、年龄、献血次数、献血方式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单项ALT不合格的诱因结果:1500例无偿献血者中,单项ALT不合格300例,概率20%(300/1500);性别(男、女)、年龄(18岁~30岁、30岁~40岁、40岁~55岁)、献血方式(街头自愿、集体组织)对单项ALT的影响比较,差异明显(P<0.05);献血次数(首次献血、2次以上)对单项ALT的影响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无偿献血者单项ALT不合格,与献血者的性别、年龄与献血方式有关.
作者:崔桂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糖尿病是老年人内分泌代谢为常见疾病之一,绝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T2DM).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将其定义为老年糖尿病患者.针对老年人各方面依从性较差,自我保健意识相对缺乏,心理自我调整能力不足,由于糖尿病需要长期治疗以及糖尿病伴随有多种并发症等因素,所以做好老年糖尿病的各方面防治至关重要.
作者:闫兴尧;常慧;胡珍渊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