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洛酮与氨茶碱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研究

冯变花

关键词:急性呼吸衰竭, 氨茶碱, 效果, 纳洛酮
摘要:目的:研究纳洛酮与氨茶碱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该院接诊的4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抽签的方式对所选患儿进行分组:A组和B组各23例.A组联合应用纳洛酮与氨茶碱,B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手段.观察两组治疗后病情的改善情况,比较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A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比B组的78.26%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住院时间为(10.7±1.6)d,均明显优于B组的17.39%、(14.3±2.0)d,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纳洛酮与氨茶碱对急性呼吸衰竭患儿施以对症治疗,可促进其病情的恢复,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普外科患者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效果评价

    目的:比较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在普外科中起到的护理效果,分析并阐述综合护理对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及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手术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以护理满意程度和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作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护理方案的效果和优势.结果:从情绪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看,两组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均有所好转,但是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从患者满意程度看,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临床应用价值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维持心理健康.

    作者:夏爱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专科护生对临床实习带教教师评价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析专科护生对临床实习带教教师的评价.方法:选择80名二年级专科护生为研究对象,用临床实习带教教师有效教学行为问卷(NCTEI)对护生实习前后予以调查,比较护生实习前后对临床实习带教教师的评价.结果:实习前,护生理想评价排序为教学能力(4.38±0.55)分,评价(4.35±0.56)分,人际关系(4.32±0.60)分,护理能力(4.24±0.54)分,个性特征(4.16±0.60)分;实习后,护生实际评价排序为个性特征(4.13±0.20)分,教学能力(4.00±0.24)分,人际关系(4.00±0.32)分,评价(3.97±0.15)分,护理能力(3.92±0.32)分,除个性特征以外,其他项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实习带教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基本得到了专科护生的肯定,但和护生理想状态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需建立与完善临床教学制度或者机制,以此改进带教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护生需求.

    作者:白连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要点研究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给予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的45例患者采用综合PICC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PICC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PICC置管时间、舒适度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实施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明显降低患者PICC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PICC置管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罗永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正畸支抗选用微种植钉对牙根周组织的损伤影响

    目的:研究正畸支抗选用微种植钉对牙根周组织的损伤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采用传统正畸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种植钉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牙根与牙周损伤率为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观察组患者的牙根吸收量为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正畸支抗选用微种植钉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牙根周组织,临床上应该对其进行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

    作者:解传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动静脉内瘘动脉端两种穿刺方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给暴露不充分内瘘血管一个充分锻炼的时间,给新的内瘘血管一个休养的时间.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动静脉内瘘术后6~8w(除高位内瘘外),内瘘成熟60例,分为2组.实验组肘正中静脉暴露良好,动静脉内瘘侧肘正中静脉做动脉端采用向心性方向穿刺法.对照组动脉端距吻合口至少5厘米以上逆心性方向穿刺法,两组另选一静脉做静脉端建立体外循环.结果:使用肘正中静脉做动脉端内瘘穿刺一针见血,减少穿刺失败,皮下血肿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选择内瘘侧肘正中静脉做动脉端向心性方向穿刺较易,减少反复穿刺,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

    目的:对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到该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选取的70例患者中有3例(4.29%)表现为无效,3例(4.29%)表现为有效,5例(7.13%)表现为显效,59例(84.29%)表现为治愈,治疗总有效率为95.71%.结论:中医推拿手法不仅操作简单、起效快、治疗时间短,而且极少复发、价格低廉,其对急性腰扭伤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于临床中采用.

    作者:梁伯鸿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澳大利亚DRGs模式对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启示

    随着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如何合理运用卫生信息资源,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使全民享受高质量、低费用的医疗卫生服务已成我国卫生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公立医院获得运营资金的现状和澳大利亚DRGs模式优缺点分析,探索在我国实行DRGs模式的可行性,以期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的DRGs模式,降低医疗总费用.

    作者:蒋淑君;何小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成药处方的临床合理性分析与干预措施

    目的:探究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全面提升中成药处方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选择该院216年1~6月门诊开具的2500张中成药处方,对每张处方中开具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相互作用、重复用药等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00张处方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其中42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不合理处方占比为为1.68%,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主要为配伍不当、中西药联用不合理、辨证不相符、无用药指征、重复用药、药理拮抗等.结论:我院门诊在开具中成药处方过程中存在少量的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要加强对临床医师药理及合理用药相关知识培训,加大药师对中成药的审核规范性,促进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完善的基层合理用药监察机制,全面提升我院临床合理规范用药水平.

    作者:王惠霞;陆建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疼痛护理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析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予以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干预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疼痛护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与舒适程度.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疼痛评分为(2.4±0.5)分,舒适度评分为(108.1±7.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4.7±0.8)分、(98.1±6.9)分,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疼痛护理的效果更好,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程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电视胸腔镜单孔解剖性肺段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在IA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单孔解剖性肺段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I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采用电视胸腔镜单孔解剖性肺段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IA期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左肺上叶尖后段11例、固有段7例、舌段3例,左肺下叶背段6例、基底段4例,右肺上叶尖段6例、后段3例、前段4例;右肺下叶背段5例、基底段7例(表1).

    作者:钟健;王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科学编制居民医保基金预算的财务路径探析

    居民医疗保险基金预算是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编制是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前提,因此科学编制居民医保基金预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科学编制居民医保基金预算的财务路径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意见.

    作者:李婷;罗晓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X线技术应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X线技术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05月至2017年05月间该院收治的51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X线技术予以诊断,以此来研究X线技术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并将X线诊断结果与实验室诊断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经实验室诊断,慢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率为100.00%、100.00%、100.00%,X线技术诊断率为100.00%、94.45%、94.12%,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X线技术进行诊断,效果肯定,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张治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院财务管理中常见问题与改进途径分析

    财务管理,是医院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着医院正常运行,与医院向前发展存在密切联系.然而,现如今,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医院财务管理仍存在多种问题,阻碍着医院发展.因此,医院财务部门应准确分析财务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与价值,为医院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孙师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抚触护理对新生儿奶量、排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目的:分析抚触护理对新生儿奶量、排便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在该院新生儿病房接受治疗的3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将这34位患儿平均分为两组:抚触护理组和基础护理组;抚触护理组在基础新生儿护理基础上外加抚触护理,基础组只进行基础的新生儿护理,观测两组患儿的排便情况、奶摄入量和血清胆红素.结果:抚触护理组患儿排便量和奶摄入量明显多于基础护理组(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含量均下降,对比两组发现抚触护理组患儿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抚触护理可以加快改善高胆红素血症,而且对新生儿的胃肠道也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可增加奶摄入量促进胃肠道蠕动,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周杭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对2016年1~12月实施膝关节单髁置换术33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和效果.结果:患者护理后,膝关节疼痛减轻,功能恢复.结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综合性护理,能够减少关节疼痛,提高关节功能,具有应用的价值.

    作者:张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24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干预组(n=61例,实施常规护理),常规组(n=63例,开展心理护理、生活方式干预、用药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评价两组生活质量得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不同护理方式观察发现,干预组在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得分与常规组存在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33%,85.94%,P<0.05.结论:积极的为银屑病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任加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风险管理在老年患者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老年患者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154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当中纳入7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采取风险管理方法进行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几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几率为9.0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6.1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护理管理工作中,对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应用,能够有效减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几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静媛;胡红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县级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损伤的调查分析及职业防护

    目的:调查分析县级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损伤的相关因素、损伤方式、发生环节,探讨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为下一步对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制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损伤调查表,于2016年5月9日至5月13日对该院工作人员430人进行调查核实、统计分析.结果:①职业损伤率:项目实施前调查430人,总发生率33.72%.项目实施后调查570人,总发生率12.98%.各类人员职业损伤发生率依次为:医疗废物收集人员29.03%,护士13.62%,实习护生11.92%、医生11.33%,其他部门4%.②有害因素:经调查统计,56例病毒性因素中有HBV30例、梅毒螺旋体13例、HIV12例、HCV1例.化学性因素主要有:清洁剂及消毒剂、麻醉剂;物理性因素主要有安瓿伤、辐射、负重伤,安瓿伤高占88.67%.③损伤方式及次数占比:污染锐器伤占68.89%,接触皮肤或粘膜占31.11%.④发生环节及次数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手术、助产、拔针、配药治疗、清理废物、抽血、穿刺、注射、检查.结论:针对生物性因素,把预防HBV感染放在首位;损伤方式以锐器伤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减少锐器伤,切断传播途径,是减少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根本方法.通过加强职业防护、手卫生、安全注射、医疗废物管理、标准预防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及督导,是降低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损伤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石登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针灸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方式分析

    本文分析了针灸专业的培养目标,阐述了针灸教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提高针灸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措施,旨在通过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的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满足现代社会对综合化、符合型人才的需求.

    作者:张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下肢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分析下肢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其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该院60例行下肢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结果:术后对照组发生11例(28.95%)深静脉血栓,实验组发生1例(2.63%)深静脉血栓,实验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63%)明显比对照组小(26.32%),差异显著,P<0.05(χ2=9.90);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是术后干预措施.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案预防措施全面,护理方案预见性、主动性强,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及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控制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和满意度.

    作者:翁光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