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妊娠中期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

尤显红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妊娠中期, 胎儿畸形,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对妊娠中期胎儿畸形患者施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表现出的诊断应用价值.HTH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40例胎儿畸形高危因素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胎儿畸形高危因素患者依据不同胎龄实施分组;A1组(68例):早期妊娠;A2组(72例):中期妊娠;针对两组胎儿情况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施以疾病诊断,对A1组、A2组胎儿畸形高危因素患者诊断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A2组胎儿畸形高危因素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符合率(90.00%)高于A1组胎儿畸形高危因素患者(60.00%)极为明显(P<0.05).结论:对于妊娠中期胎儿畸形患者施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畸胎的早期确诊可以奠定坚实基础,从而说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妊娠中期胎儿畸形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苗药疏风解毒散治疗风热伤络型紫癜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苗药疏风解毒散对风热伤络型紫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0人和对照组15人.观察组采用采用解毒散内服外搽配合中医传统疗法,治疗组采用中医传统疗法.结果:观察组在消除紫斑紫点及中医症状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风解毒散内服外搽配合传统中医治疗手段对风热伤络型紫癜病的疗效较单纯使用中医治疗手段疗效显著.

    作者:于震;孙艳怡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病患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病患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择于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于该院就医的骨质疏松症老年病患82例,所有病患均通过入院前确诊,满足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然后按照随机数表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病患为41例,其中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而对照组则采用一般的护理干预方法,测试各组病患的干预前后的股骨近端骨密度参数,并且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各组干预前后的股骨近端骨密度参数对比方面,干预前,研究组、对照组病患的股骨近端骨密度参数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而干预后,研究组的股骨近端骨密度参数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一般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病患骨密度影响显著,能够大大缓解骨质疏松问题,存在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程伟;杜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人工肛门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利用临床病例对直肠癌结人工肛门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后的效果进行探究.在进行手术治疗后,通过健康指导,使患者在基本掌握造口袋的使用方法后,结合心理护理,使患者的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加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段爱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优缺点分析

    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上将中西药联合应用日趋普遍,合理的中西药联合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中药和西药的优点,取长补短,事半功倍.而中西药不合理的联合使用,会由于相互拮抗降低疗效甚至产生有毒化合物.本文分析了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优点和缺点,希望在临床上会对治疗有所帮助

    作者:孟庆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新旧标准比较

    公共场所是群众工作生活、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它的卫生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原有的《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与《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之间的不配套日益明显,因此,《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的修订势在必行.

    作者:徐秀梅;仲春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产科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产科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62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占31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应用产科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93.51%VS77.41%),组间数据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发现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TK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产科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突出,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效果,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意义重大.

    作者:曾祥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腰背肌功能锻炼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在临床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过程中,实施腰背肌功能锻炼,并观察疗效及远期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非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分组依据为不同的治疗干预方法:观察组,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接受临床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腰背肌功能锻炼;对照组,41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常规临床保守治疗方法.结果: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在2个月治疗效果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观察出院1年后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0.05).结论:综合治疗配合主动腰背肌功能训练能有效降低LDH的复发率,可获得显著可靠的远期疗效,凸显腰背肌功能锻炼的应用价值.

    作者:蔡学侬;李志泓;陈录兴;刘朝明;戴岩衡;潘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比分析手法整复小夹板与石膏两种外固定方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效果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小夹板与石膏两种外固定方法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在该院骨科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并将其根据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采用石膏固定治疗,后者给予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随访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以及治疗3个月的复位效果与腕关节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1个月的骨折复位优良率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比石膏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骨折的短期疗效更显著,且易操作、费用低、应用价值高.

    作者:胡志雄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微型钛板经腕掌关节固定治疗钩骨体冠状面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本文探究钩骨体冠状面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钛板经腕掌关节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HTH方法:本次研究时间范围在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选取该院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30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指标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手术时间均值、术中出血量、支架固定时间钩骨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均值、焦虑评分指标均良好.结论:对钩骨体冠状面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钛板经腕掌关节固定治疗方法,患者康复效果良好、骨折愈合效果较高.

    作者:何光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喜炎平注射液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喜炎平注射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用水平.方法:抽取472例患病后于2014年03月至2017年05月进入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的患者,都施予喜炎平注射液疗法,观察机体用药情况,分析其中不合理问题,再总结改进措施.结果:273例入选病例中,有73例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其中10例药品剂量缺乏合理性,50例配伍形式缺乏合理性,13例用药途径缺乏合理性,且配伍方式缺乏合理性病例数多(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展开喜炎平注射液疗法时,其用药途径与方法都有待提升,要引起重视.

    作者:邢成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肝硬化腹水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硬化腹水并发症发生率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该院进行就诊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共6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都遵医嘱进行对症治疗,其中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则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仅为20%,而对照组达到53.33%,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肝硬化腹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必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抽取该院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此次实验的对象,所有的患者均实施CT与MRI检查,之后通过手术进行验证.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MRI检查在椎间盘变形、脊髓变形等征象方面的检出率明显的优于CT组,但是CT检查在钙化与椎间盘积气方面的检出率优于MRI组(均P<0.05).结论:采用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能够提供有利的诊断依据,诊断的准确率比CT高出许多,但同时存在价格高和扫描时间长的缺点,则需要在实际诊断中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作者:杨永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干预作用探析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6年该院患者抽取800例患者处方资料,研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资料,内容包括:患者依从性影响因素、药物品种、药物剂型、药物规格、依从性不好的表现形式.结果:干预前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干预后患者的依从性较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依从性不好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随意停药、剂量应用错误、自行更换药物种类等.HTH结论:中药药学服务可有效改善医患关系,可充分体现中药用药的个体化差异,提高临床治疗的临床成功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郑文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义眼片的挑选及试戴护理

    目的:探讨义眼片挑选及试戴的技巧,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回顾总结64例试戴义眼片患者的结膜囊大小,是否有狭窄、粘连等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膜表面是平坦、凸起或凹凸不平;与另眼对比预计试戴义眼片后眼球的饱满度;评估眼睑的功能.比对另眼角膜大小、虹膜颜色.结果:通过充分的评估可以初步判断适合患者的义眼片型号、厚薄以及弧度,角膜的大小、虹膜颜色,角膜在义眼片中的位置等信息,依照以上信息在备用义眼片中挑选,可以在短时间内挑选到合适的义眼片进行试戴.结论:试戴前充分评估患者的眼部基本情况以及与另眼的比对是义眼片挑选试戴并获得满意效果的基础.

    作者:饶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艾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艾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80例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康复组与联合组各40例,康复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艾灸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SI评分,联合组低于康复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联合组低于康复组(P<0.05);康复组的总有效率是82.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是95.0%,联合组高于康复组(P<0.05).结论:HTK艾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疗效确切,值得推行.

    作者:闫瑾;郭泽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参麦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理及临床效果对照分析

    目的:着重于观察参麦在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与药理作用.方法:将80例该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接受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心脏指征改善率与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心肌炎治疗时间、心脏扩大改善率、症状体征改善率、心律失常改善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在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疗效确切,可充分发挥改善心肌炎、心电表现、心脏指征等药理价值,故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李磊;王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研究概况

    本文综述了颈源性头痛的病因病机,以及小针刀综合治疗此病的方法,认为小针刀对颈源性头痛有着较好的疗效.

    作者:林炜钰;喻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低位马蹄型肛周脓肿切开挂线引流与单纯切开引流的疗效评估

    目的:低位马蹄型肛周脓肿切开挂线引流与单纯切开引流的疗效评估.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肛周脓肿的100例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均为50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切开挂线引流和单纯切开引流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显著、治愈率、脓肿复发率以及术后肛瘘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肛周脓肿患者采用切开挂线引流治疗的成功治愈率较高,缩短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同时降低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程惊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输液速度对左氧氟沙星所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研究与分析输液速度对左氧氟沙星所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该科需采用左氧氟沙星行静脉滴注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输液速度为慢速41~50gtt/min,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输液速度为快速61~70gtt/min,行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发生静脉炎的情况.结果:HTK观察组有2例发生静脉炎,发生率为5.0%(2/40),而对照组有9例发生静脉炎,发生率为22.5%(9/4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HTH结论:在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时,采用稍快输液速度可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且输注的同时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还能有效预防各种静脉刺激症状,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钟文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胸导管结扎在肺癌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析肺癌手术中应用胸导管结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92例肺癌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根据病床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i组46例.对照组患者肺癌手术中不予以胸导管结扎,观察组患者肺癌手术中予以胸导管结扎,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统计对比.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个数方面,两组患者比较不具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7%,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肺癌手术中予以胸导管结扎,不会给患者带来手术创伤,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值得临床广泛借鉴与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魏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