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晓明;吴志强;何永恒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并配合中药治疗的处理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在52例外伤性白内障眼中,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配合中药治疗.结果:术后1周视力低于0.1者2眼(3.84%),0.1~0.4者12眼(23.08%),≥0.5者38眼(73.08%).结论:采用超声乳化、连续环形撕囊、对玻璃体脱出者进行回压玻璃体,酌情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或剪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或睫状沟,并配合中药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喻京生;彭清华;李波;张晓利;谭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一种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诱导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血瘀证模型.方法:取SD大鼠,分离左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结扎左颈外动脉远心端,夹闭左翼腭动脉和颈总动脉,经颈外动脉逆行插管并缓慢注入月桂酸钠至颈内动脉系统,造成大脑中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结果:从模型动物的行为表现、梗死灶形态学和病理学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考察,大鼠可产生一定程度的脑梗死和血瘀证表现,造模成功率为90.9%.结论:该模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能在大脑中动脉的供血区产生恒定的梗死灶,适合进行中医药防治脑梗死血瘀证研究.
作者:朱惠斌;陈懿;葛金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伲福达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参麦注射液配合伲福达治疗.结果:降压疗效:治疗组显效16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显效11例,总有效率为86.7%;症状疗效:治疗组显效26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6例,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马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预测中药制剂利胆合剂的稳定性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采用经典恒温加速法,分别在45℃、55℃、65℃、75℃恒温条件下,在不同间隔时间内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制剂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制剂中总生物碱含量平均回收率为94.67%.结论:制剂稳定性与温度有关,符合Arrhenius公式.本制剂在室温(25℃)时贮存期为324.6日.
作者:周国平;吴宇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宁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甲襞微循环.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用益气活血法组方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观察甲襞微循环、心电图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对照组为82.5%,两组比较:P<0.01.两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自身比较: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1.结论:甲襞微循环的观察对于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可以给予定量评价.
作者:左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HPLC测定化癥回生口服液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KromasilC18色谱柱(250×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254nm.结果:大黄素在0.0098~0.049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γ=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8.62%,RSD为1.40%(n=5).大黄酚在0.0212~0.106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γ=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8.77%,RSD为1.88%(n=5).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化癥回生口服液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谭朝阳;尤昭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通脉汤对气虚血瘀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通脉汤,连续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心电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能有效地降低血脂(P<0.05).结论:通脉汤治疗气虚血瘀型UAP效果较好.
作者:邹晓玲;屈娅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临床观察加减酸枣仁汤对脑出血急性期躁狂症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观察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除了常规处理措施之外,治疗组使用加减酸枣仁汤处理,对照组采用地西泮处理,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均见明显疗效(P<0.01),在改善症状和预后的程度上,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减酸枣仁汤能显著改善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狂躁症患者的相应症状.
作者:袁梦石;卢芳;陈向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文章介绍了程丑夫教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顽固性头痛等疑难杂症中灵活运用小柴胡汤加减的临床经验,并通过采取抓主症、识客症;明经络,中病机;知犯何逆,随症治之等有效措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作者:辜大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补肾活血汤治疗,对照组予以骨松保颗粒治疗.结果:临床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8.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活血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其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作者:章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灼口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辨证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7%,对照组有效率59.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灼口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胡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对盐酸川芎嗪、磷酸川芎嗪进行定性鉴别.方法:用四甲基吡嗪作为对照品,采用甲醇作为溶剂,用薄层方法进行鉴别.结果:通过实验方法考察,使用碱性氧化铝板,以浓氨-甲醇(1.5:100)为展开剂,碘化铋钾显色能对产物作出定性鉴别.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能有效地对合成过程中产品进行监控.
作者:韩克俊;秦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清开灵为主联合中药银翘散加减及正大捷普滴眼液综合治疗肝经风热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59例(65只眼)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肝经风热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34只眼内服中药银翘散加减及正大捷普滴眼液点眼治疗,治疗组29例31只眼在内服中药银翘散加减及正大捷普滴眼液点眼治疗同时加用清开灵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疗程、愈后追踪2年的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3.5%,对照组治愈率7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5);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20.48±9.95天,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30.29±12.1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组治愈患者2年内无1例复发,对照组2年复发率2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开灵为主联合中药银翘散加减及正大捷普滴眼液综合治疗肝经风热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较好.
作者:庄晋峰;廖素华;郑雄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消银汤内服加外洗方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银屑病患者口服自拟消银汤再加外洗方治疗.结果:治愈18例,好转25例,总有效率达93.5%.结论:该方法治疗银屑病有良好疗效.
作者:肖春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化痰汤,对照组只用西药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有显著疗效.
作者:钟冬梅;冯崇廉;吕金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医保守治疗内痔便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用中医保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两组病例局部用药均采用化痔栓塞肛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效率69%,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保守治疗内痔便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欧阳晓明;吴志强;何永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小切口可折断式加压螺钉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采用闭合复位经小切口可折断式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内服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小切口可折断式加压螺钉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股骨颈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金亮;郭良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文章阐述了现代中医对脊髓损伤病机的认识,根据病变损伤部分和督脉的生理机能,认为本病的病机为瘀血阻滞督脉,枢机统率失职,三阳经气血逆乱而致督脉和其它经络、督脉和脏腑、督脉和气血之间功能紊乱,内治须以祛瘀通督为要.
作者:王明新;汪茜;姚共和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