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黎雯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患者, 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各44例.常规组行一般护理干预,康复组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前的Barthel评分和FMA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康复组的Barthel评分和FMA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康复组的护理满意度42例(95.45%)显著高于常规组34例(77.27%),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应用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112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舒适度为93.6%,对照组为83.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8%,对照组为51.2%.观察组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良好.

    作者:张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服药装置在老年患者口服自备药护理中的应用

    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需长期反复用药,针对老年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科设计了口服药物盒及标示牌一体装置,通过应用在临床工作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者:祁生慧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南方部队野外驻训,须做好防病五则

    南方部队每年组织野外驻训或演习,一般生活条件环境艰苦,医疗设施条件不完善,且训练时间多选择在夏秋季节,恰好是皮肤病、传染病和部分流行病的高发期,也是医学昆虫、有害动物等活动频繁时,加上官兵训练体力消耗较大,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各种疾病.为保持官兵的身体健康,保证部队的战斗力,须做好防病五则.

    作者:吴忠斌;吴新贵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PDCA循环方法在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在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方法,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对比分析PDCA循环方法在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中应用前和应用后的感染发病率情况和消毒灭菌用品的检验合格率.结果:在应用PDCA循环方法后,消毒灭菌用品的检验合格率明显上升,而在感染发病率方面,在应用PDCA循环方法后要明显低于应用PDCA循环方法前,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方法.可以达到提升消毒灭菌用品的检验合格率,降低感染发病率.

    作者:庄永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

    目的:探讨分析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方法:该院自2014年开始在消毒供应室中对医疗器械实施清洗质量控制管理,一应复用医疗器械,均在使用完毕后送至消毒供应室统一清洗及消毒处理,随机抽检3个月内的150件医疗器械进行清洗质量情况测评,并将之与未实施清洗质量控制管理之前的3个月内的150件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施清洗质量控制管理后清洗质量迭标的医疗器械共有145件,清洗质量迭标率为96.7%;实施清洗质量控制管理前清洗质量达标的医疗器械共有121件,清洗质量达标率为80.7%;实施清洗质量控制管理后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达标率显著高于实施清洗质量控制管理前(P<0.05).结论:通过清洗质量控制管理可有效提高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达标率,因此应当继续保持及进一步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

    作者:陈红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如何加强心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目的:阐述提高心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水平的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老年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3.3%、满意度96.7%、投诉率为0,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应从病房环境的改善、查对落实的落实、无菌操作的执行等方面,加强对心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以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作者:吴静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循证检验医学在现代临床检验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循证检验医学具有系统、科学、积极的优势,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不同争议,比如研究未进行Mata-分析和临床研究实验,无汝满足临床提出的需求,且偏重于统计学.但近年来,随着对检验医学的深入研究,可发现其科学性、有效性能够促进治疗方案的设计和研究,为医疗决策提供重要信息,指导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且能够加大检验与沟通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作者:刘慧;杨燕;王鸿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并发症致因及护理价值体会

    目的:探究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中并发症致因与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4例行无痛胃病联合肠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资料观察可知,内镜操作的刺激与麻药的不良反应是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过程中的操作刺激与麻药的不良反应常使患者发生检查并发症,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颖;赵佳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探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6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0例)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躯体功能(53.61±3.40)分等更高;实验组术后7d、1 mI-PSS评分(3.08±1.02)分与(2.81±0.89)分更低(P<0.05).结论:于患者围手术期行护理干预可取得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浅谈神经内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与解决措施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常见安全隐患,并且提出相关解决措施.方法:选择该院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未实施安全隐患管理措施前与管理措施之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比较多,在实施安全隐患管理措施之前,神经内科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5%,在实施安全隐患管理措施之后,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中需对常见安全隐患加强注意,并且选择有效对策将其解决,以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左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80例盆腔恶性肿瘤放疗致放射性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盆腔恶性肿瘤放疗致放射性肠炎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80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对所选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后观察其出现放射性肠炎的情况.结果:80例患者经过放疗后,40例患者出现下腹痛,37例出现腹泻,44例出现急性放射性肠炎,与放疗前相比,放疗后出现的上述并发症数量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较易发生放射性肠炎,对该并发症临床治疗有一定疗效,但仍应不断优化放疗技术,减少放射性肠炎的发生.

    作者:陆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该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08例泌尿外科患者资料,分为对照组(54例),研究组(54例);在对照组内施行常规护理服务,而研究组施予优质护理服务,研究两组效果.结果:在QOL(生活质量)总体评分情况中对照组比研究组分数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率在研究组内比对照组内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泌尿外科的护理中,临床效果佳.

    作者:徐学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人工流产(人流)后对患者进行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所产生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在人工流产术后,为患者提供计划生育服务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单位接诊人工流产术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组患者62例,对照组行常规指导,观察组行计划生育服务干预,对比两组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对照组知识掌握优良率为62.90%(39/62),观察组知识掌握优良率为85.48%(53/62),(P<0.05).结论:在人工流产术后给予计划生育服务干预可更好的提升患者的知识掌握率.

    作者:孙兴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4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调查统计48例产妇再次分娩的主要方式及风险情况.结果:48例再次妊娠产妇中阴道分娩率为22.92%,剖宫产率为77.08%;11例阴道分娩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9.09%,37例再次剖宫产术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92%,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再次剖宫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再次妊娠分娩具有较大风险,二次剖宫产是瘢痕子宫产妇的主要分娩方式,临床应当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鼓励初产妇阴道分娩,降低临床剖宫产率.

    作者:沃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该中心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14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硬币法随机分成对比组、研究组,每组各74例,分别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和氨氯地平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治疗方法,比较血压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整体有效率94.6%要显著高于对比组的78.4%(P<0.05);研究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比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血压水平.

    作者:杨汝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乳糖酸阿奇霉素在小儿支气管炎、肺炎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乳糖酸阿奇霉素在小儿支气管炎、肺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 2016年期间收治的100例小儿支气管炎、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使用红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0%、78.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2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肺炎具有更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林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完整的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该院中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的4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然后将这40例结肠癌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给予研究组以已经通过完整的结肠系膜切除手术,而给予对照组的则是传统的结肠癌根治术.之后再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回顾.结果:在经过分析对比之后,发现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短期治疗有效率等,都与采用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的对照组有着显著差异.由此可见,两组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的结肠癌手术来说,完整的皆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则更为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运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门诊老年输液病人焦虑心理的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并分析门诊老年输液病人焦虑心理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在该院门诊输液的116例老年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分为心理干预组与常规对照组,每组58例,后者采用传统护理措施,前者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焦虑评分.结果:在输液前,心理干预组与常规对照组焦虑评分无显著差异,输液结束后10 min,心理干预组焦虑评分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门诊静脉输液中,对于老年患者,要重点关注,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胡贵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后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等工作是在消毒供应中心完成的,此科室的工作质量关系着手术器械的安全,影响着手术效果,间接反映医院的整体水平.彻底清洗是灭菌的前提,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在对手术器械进行清洗后有多种异常情况,如有机物、二氧化铬残留在金属器械表面,金属器械存在蚀损斑、钙物质点状物等,由多种物理或化学因素造成.在此种状况下为顺利进行手术,将术后感染率减少,并为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需采用积极的措施应对手术器械清洗后存在的问题.

    作者:徐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5月23日至2016年5月23日收治的9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其中对常规组采取阿立哌唑治疗,对实验组采取氨磺必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与80.43%,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Barthel与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氨磺必利的疗效显著,便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作者:周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