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妮娜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显性误吸导致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并以此为基础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将该院收治的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各项心功能以及呼吸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接受研究的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其显性误吸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症状,其中,31例并发急性心功能衰竭,3例死亡,另外9例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5例死亡.结论: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生显性误吸时极其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症状,而心功能衰竭以及ARDS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通过清除吸入物以及提供呼吸支持的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呼吸衰竭症状,同时,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作者:高珊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30例肺炎患儿,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75例和优质组75例),常规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服务,优质组患儿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并比较不同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上,优质组患儿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优质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优质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3%,常规组惠儿并发症发生率为9.3%,优质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儿(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对肺炎患儿护理效果明显,不仅能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其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康建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麻疹疫苗高覆盖背景下的麻疹控制策略.方法:将该市2010~2016年的人口数据统计治疗,以及痰病防控中心提供的这5年的疫情汇编资料纳入研究,统计麻疹病例及其基本资料,记录麻疹发病人数、抗体阳性人数及麻疹病例中的免疫患者人数,计算百分比,计算不同年龄段的麻疹发病率.结果:从2010年至2016年,平均疫苗接种率为97.84%,接种麻疹疫苗后抗体阳性率为95.18%,小于8个月的患儿占比18.18%,15岁以上的患者占比33.72%.结论:在麻疹疫苗高覆盖背景下,为了有效控制麻疹,应充分贯彻落实儿童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研发新型麻疹疫苗和接种方式.
作者:杨冬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快乐护理模式提高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100例哮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对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快乐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8%,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68% (P <0.05),两者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远远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6%,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快乐护理模式在哮喘患者护理中对其病情的缓解和康复有明显效果,通过快乐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医患之间沟通交流和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作者:李健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不同孕周胎儿畸形的价值.方法:在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在该院产检的孕妇中选出1 5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的孕周不同分成孕早期组(11~ 17 w)、孕中期组(18~27 w)、孕晚期组(28 ~40 w);对全部孕妇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对于疑似胎儿畸形的孕妇再次行四维超声检查,统计三组孕妇的检查结果.结果:二维、四维超声联合检查对胎儿畸形检出率96.61%明显高于二维超声检查的82.20%,P<0.01;对于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孕晚期组,二维、四维超声联合检查的确诊率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检查(P<0.05).结论: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声联合检查诊断不同孕周胎儿畸形的准确率高,可以及早发现胎儿畸形,提高检出率,为产前筛查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乔磊;谢丽娜;杨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白血病患者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护理模式.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97例PICC置管出院白血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返院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家庭自我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并发生发生率为14.58%,对照组为16.33%.P>0.05.结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规范化培训之后,在其治疗期间采用家庭自我护理模式的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倩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管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医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恶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纳入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4.82±0.45) mmol/L,早餐后血糖水平为(6.58±0.22)mmol/L,午餐后血糖水平为(6.37±0.34)mmol/L,晚餐后血糖水平为(6.28±0.44) mmol/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管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海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析宫颈癌选择HPV分型联合TCT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5日至2017年5月31日该院宫颈癌患者245例,根据患者接受诊断的方法分成对照组接受HPV分型诊断,观察组接受HPV分型联合TCT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诊断宫颈癌的阳性率为65.57%,对照组诊断宫颈癌的阳性率为89.43%;病变程度越高,HPV阳性感染率越高,同时HPV感染者高危型比重越高.结论:选择HPV分型联合TCT诊断宫颈癌,具有无创性,能够提升诊断准确率,漏诊率低,适用于宫颈癌前病变的常规筛查.
作者:刘贵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74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排便间隔时间较干预前明显缩短,腹胀、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减小,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腹胀、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9%、70.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凤英;覃兰妹;覃兰凤;蔡锦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在胸闷胸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100例胸闷胸痛患者实施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同时对患者监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其临床监测的价值.结果:本次共计纳入的100例患者,监测可见38例患者存在心律异常现象,有3例患者为早期复极综合征,30例为ST-T段非特异性改变,20例为ST-T段特异性改变,9例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显示正常.结论:胸闷胸痛患者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于患者病情监测具有重要价值,利于临床及时诊断治疗,因此可广泛借鉴使用.
作者:张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延续护理对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生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医院治疗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患者给予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生理社会的适应能力.结果:研究组的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高于对照组,且两项指标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延续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加强生理社会的适应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雪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完整的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该院中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的4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然后将这40例结肠癌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给予研究组以已经通过完整的结肠系膜切除手术,而给予对照组的则是传统的结肠癌根治术.之后再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回顾.结果:在经过分析对比之后,发现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短期治疗有效率等,都与采用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的对照组有着显著差异.由此可见,两组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的结肠癌手术来说,完整的皆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则更为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运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在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中应用微创松解术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康复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该院从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48例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24)与实验组(n=24),将予以常规护理患者作为参照组,将予以康复训练患者作为实验组,对两组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引流量、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变化情况与参照组对比P<0.05且差异显著,统计学具有分析意义.结论:将微创松解术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应用于膝关节功能障碍中效果显著,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斌;孙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中国社会进入老龄化阶段,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心力衰竭作为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终末阶段,一旦确诊明确,5年和10年病死率分别为76.5%和87.6%,是心血管疾病的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主要原因.尽管心力衰竭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现有的治疗仍不能大程度的控制心力衰竭病死率.因此有效预防,控制和治疗心力衰竭的发生是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本研究就心力衰竭能量代谢的相关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赵珊;金圣宇;金春子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急危重症护理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PBL组48例和传统组48例,分别采用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对比两组护生的考核分值、护生满意度及被护理患者的满意度.结果:PBL组与传统组在考核分值、实习护生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采用PBL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更佳,有效提高护理实习生理论、笔试以及病历书写能力,提高护生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伟红;陈春娟;赵丹;吴丽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小儿烧伤患儿家属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64例小儿烧伤患儿家属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家属的自身意愿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32例.常规组给予基础护理干预,护理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心理情绪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护理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有满足P <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结论:对小儿烧伤患儿家属行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改善患儿家属的负性心理情绪.
作者:黄小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行吞咽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各48例.常规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康复组行吞咽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吞咽功能恢复优良率以及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结果:康复组吞咽功能恢复优良率42例(87.50%)显著高于常规组32例(66.67%),两组护理前的VFSS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康复组的VFSS评分(5.62±2.88)分显著高于常规组(3.47±2.18)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行吞咽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同时,还能够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
作者:赵正维;杨光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盆腔恶性肿瘤放疗致放射性肠炎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80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对所选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后观察其出现放射性肠炎的情况.结果:80例患者经过放疗后,40例患者出现下腹痛,37例出现腹泻,44例出现急性放射性肠炎,与放疗前相比,放疗后出现的上述并发症数量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较易发生放射性肠炎,对该并发症临床治疗有一定疗效,但仍应不断优化放疗技术,减少放射性肠炎的发生.
作者:陆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检查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该院经产前超声检查被确诊的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78例、前置胎盘未合并胎盘植入60例和胎盘植入未合并前置胎盘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产前超声诊断检出率差异及特点.结果:胎盘植入合并前置胎盘或合并凶险型前置胎盘的检出率明显较高,且差异明显(P<0.05);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30例产妇中,年龄≥35岁者12例,占40.0%,宫腔操作次数≥2次者14例,占46.7%;与同期未合并胎盘植入者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超声诊断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年龄≥35岁、宫腔操作次数较多者,更应该提高警惕,及时进行产前检查.
作者:费华昆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在术后的早期下床活动之中行护理干预所取得的护理成效,了解早期下床活动护理对临床疗效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08月16日至2017年08月19日间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42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病患纳入第一组,其他的42例接受早期下床活动护理干预的病人纳入第二组,对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分析.结果:第二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第一组,第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第一组,组间数据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在治疗时行早期下床活动护理,护理效果佳,能够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念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