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利军;张建强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采用常规护理的为普通组,采用延续护理干预措施的为试验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腰椎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经治疗后的腰椎功能明显优于普通组,但其并发症发生率则显著低于普通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采用延续护理,既可以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又能够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因此更适合在临床上进行积极推广.
作者:贾欣刚;赵庆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肿瘤晚期患者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之间接受护理的100例肿瘤晚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疼痛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2.00%,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86.00%,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的方法,在肿瘤晚期患者的护理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以广泛的应用于肿瘤晚期患者的临床护理之中.
作者:孙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护理采取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为改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该院出生的13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68)和观察组(n=68),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采取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得分为(9.21±0.56)分、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1.18% (62/6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采取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改善新生儿的生存质量,而且家属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因此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明东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孕中期产妇筛查中采用血清筛查结合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对唐氏综合征的诊断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该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23例孕中期产妇,所有患者均采用血清筛查结合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对比不同检测方式的筛查效果.结果:从血清筛查诊断结果看,123例孕妇中,低风险孕妇为123例,高风险孕妇为23例,诊断阳性率为18.7%;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孕妇有23例,诊断阳性率为18.7%;18三体综合征孕妇为3例,诊断阳性率为2.4%;从基因诊断结果看,对23例高风险孕妇进行诊断,其中21三体综合征为1例,18三体综合征1例.结论:在孕中期产妇筛查中采用高危血清筛查结合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提高筛查质量.
作者:兰有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STEMI患者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急诊就诊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接受直接PCI的116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将患者分为≤120 min组(51例)和>120 min组(65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进门球囊时间、进门球囊时间达标率、总缺血时间、术后室颤发生率、随访半年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射血分数.结果:A组患者进门球囊时间、进门球囊时间达标率、总缺血时间及左室舒张末期内经明显小于B组(P<0.05),术后室颤发生率、半年内死亡率及半年后射血分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缩短发病至球囊扩张的时间,可以缩短患者的总缺血时间,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灌注,保护心功能,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园;许向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螺旋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接收的9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盲选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CT检查,对照组患者使用B超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根据研究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采用螺旋CT诊断,其诊断率为100%,对照组患者采用B超诊断,其诊断率为88.88%,观察组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诊断病情的过程中采用螺旋CT诊断,其诊断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傅良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据调查,国内基层医院的药事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人员专业素质偏低,药事管理的制度不够全面等,严重影响了药事管理的整体质量.随着国内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对药房工作的管理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且只有不断改善、优化医院药房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基层医院的药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策略,现作如下阐述.
作者:景照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本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方法:自行设计《大学生肺结核防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对不同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匿名调查.结果:本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对结核病有较正确的认知态度,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但对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大部分人很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宣传预防肺结核病的活动,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肺结核病的有关知识.结论:由于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特殊性,学校应尽早开展针对性宣教活动,加强大学生的对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形成对结核病正确的认知态度和疾病预防行为,有利于全社会结核的防治.
作者:董玉芬;王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探究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该院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西药治疗,而在观察组中,则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终探究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完成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刘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诊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4月该院急诊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采取急诊常规的治疗手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厄贝沙坦联合美洛托尔的治疗手段,通过运用纽约核心协会分类(NYHA)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能够稳定患者病情,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病情复发率,总体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健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2017年8月21日因“口干多饮多尿伴体重下降15d,恶心呕吐1d”为主诉入院.患者于15天前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伴体重下降20斤,平素进食饮料和甜食,1d前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水样物,伴有胸闷气急,无咖啡样液体,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否认“冠心病”、“高血压”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作者:王莉;沈娟;黄翰宇;陈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脾双介入治疗肝癌合并脾亢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36例肝癌合并脾亢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部分脾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介入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细胞变化,统计并发症.结果: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脾脏不同程度缩小,肝癌治疗有效93.75%.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血细胞计数恢复正常.4例栓塞综合征,1例胸腔积液,并发症发生率15.63%.结论:肝脾双介入治疗肝癌合并脾亢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家焱;周亚军;刘家勇;陈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探讨并分析其对患者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选择腰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均为该院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n =40)与康复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轻了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避免了护患之间的医疗纠纷与矛盾,对护理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意义显著.
作者:罗会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在妇科盆腔炎患者盆腔灌注治疗过程中应用规范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8例妇科盆腔炎患者分为两组,即常规护理组(n=49)与规范化护理组(n=49),对常规护理组研究对象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对规范化护理组研究对象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结果:常规护理组妇科盆腔炎患者的护理有效率(81.63%)与规范化护理组(97.96%)相比,差异较为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且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结论:对接受盆腔灌注治疗的妇科盆腔炎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作者:吴丽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4 ~2017.4期间收治的8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0例.将采取米非司酮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将采取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雌二醇(E2)和孕酮(P)与治疗前相比较具有明显的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泌乳素(PRL)和促卵泡生成素(FSH)与治疗前相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患者采取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临床上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谢长秀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总结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该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患者资料90例开展对比分析,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进行分组,A组患者接受一期脾切除,胆囊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B组患者接受门静脉和下腔静脉端侧分流合并胆囊切除术治疗,C组患者接受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手术之后三组患者的胆绞痛症状获得恢复,其中A组患者胆绞痛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手术之后A组患者产生发热、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几率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患者,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脾切除,胆囊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开展念珠菌性阴道炎治疗工作期间,观察选择伊曲康唑+硝酸咪康唑栓施治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07月收治的112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56例):选择硝酸咪康唑栓药物施治;观察组(56例):选择伊曲康唑+硝酸咪康唑栓药物施治;终就两组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治疗结果施以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病症治疗总有效率(83.93%)展开对比,观察组阴道炎患者结果(98.21%)获得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临床合理选择伊曲康唑+硝酸咪康唑栓药物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施治,对于终确切疗效的获得可以充分确保.
作者:匡圣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评价.方法:选取本辖区火石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189例患者(变异性老年高血压),治疗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数量分别为94例、95例,分别采用贝那普利(对照组)以及贝那普利+氨氯地平(观察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贝那普利+氨氯地平)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贝那普利),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变异性老年高血压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润明;金太明;宋雪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管通路认知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8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予以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对血管通路自我护理认知度与遵医行为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认知度及遵医行为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维持性血透患者予以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可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血管通路认知度,并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徐梦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螺内酯在治疗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患者中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设70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分析组则予以螺内酯治疗,经随访8个月,总结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结果:较之对照组,分析组血钾、醛固酮指数(AL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分析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内酯在治疗IHA患者中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作者:赵俊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