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丽;王倩
目的:探究循证理念在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社区高血压病患者268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依据循证理念,给予循证护理措施,对比其两组的血压前后变化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血压改善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研究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更有利于控制患者血压变化,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丹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治疗翼状胬肉时应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50例(58眼),并随机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25例患者仅实施翼状胬肉切除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25例患者实施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进行治疗,在治疗后经过12~18个月的跟踪随访,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对照组的治愈率仅为58.6%,远远低于观察组的93.1%,同时对照组复发率高迭41.4%,远远高于观察组的6.9%,两组间数据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治疗翼状胬肉时应用翼状胬内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建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制药行业大的特点是强调药品生产流程的合规性和药品的质量控制.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推进,智能制造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会越加广泛和深入,中国的制药行业正在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
作者:江晓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平素多食肥甘厚味或情志失调,肝气内郁,生热化燥,灼伤阴液所致.肺阴伤则多饮而烦渴,胃阴伤则多食而消瘦,肾阴伤则多尿而频,故治疗中多饮食调护而少情志护理.然而糖尿病与其他疾病的一个不同之处是将调护的主动权交给患者自己掌握,而情志护理能调动人内在的积极因素,发挥自我控制的能力,对治疗产生积极的作用.
作者:覃颖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临床伤口换药护理中,评估是伤口康复的重要环节.方法:通过临床换药护理操作的经验累积,发现一例罕见痰病引起的伤口创面,给予疾病早期积极干预.结果:使患者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促进伤口愈合.结论:全面正确评估伤口,能促进伤口康复,值得临床工作中关注.
作者:王雪娜;林秋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比较糖皮质激素每日给药和脉冲给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7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ITP患者49例,随机分为脉冲给药组(25例)和每日给药组(24例),分别给予地塞米松(脉冲给药,疗程18w)和泼尼松(每日给药,疗程20w),治疗结束后再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和随访结束时临床缓解时间、临床缓解率、血小板计数(BPC)、糖皮质激素用量和不良事件.结果:两组各有22例患者完成研究,脉冲给药组用药剂量明显低于每日给药组(P<0.05),两组治疗结束时缓解率、临床缓解时间和末次随访BP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脉冲给药组治疗期间大BPC和末次随访缓解率均大于每日给药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脉冲给药治疗ITP的效果优于泼尼松每日给药,同时不良反应无明显上升.
作者:徐丹;计成阜;姜金龙;刘鑫;王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儿外科手术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外科收治的60例手术患儿设为观察组,接受护理安全管理,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外科收治的60倒手术患儿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3.3%,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非常满意44例,满意12例,满意度93.3%,对照组家属非常满意29例,满意15例,满意度73.3%,P<0.05.结论:在小儿科外手术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值得推广.
作者:王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临床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过程中,评价应用腹腔镜与胆道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结石类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自该院2010年5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切口感染、胆道感染、反流性食管炎、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过程中,应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应广泛推广.
作者:王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总结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该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患者资料90例开展对比分析,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进行分组,A组患者接受一期脾切除,胆囊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B组患者接受门静脉和下腔静脉端侧分流合并胆囊切除术治疗,C组患者接受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手术之后三组患者的胆绞痛症状获得恢复,其中A组患者胆绞痛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手术之后A组患者产生发热、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几率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结石患者,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脾切除,胆囊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96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按照是否行健康教育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1c水平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PG、2hPG、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对糖尿病的认知,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覃兰妹;黄凤英;覃兰凤;蔡锦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70例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的孕妇临床资料,分析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期间因胎儿发生宫内窘迫在该院进行剖宫产的孕妇70例,回顾分析病例资料,计算新生儿窒息率,并分析胎儿宫内窘迫的相关因素.结果:临产前、分娩期的胎儿宫内窘迫率分别为18.57%、81.43%;胎儿宫内窘迫相关因素的百分比和新生儿窒息率会随着胎儿宫内窘迫诊断指标项数的增加而提高.结论:在临床中应结合多项诊断指标综合分析胎儿宫内窘迫,对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严密监测,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剖宫产.
作者:王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比较尿液分离菌株与痰液分离菌株的耐药率,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3-2016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共3719株,比较分析尿液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尿液分离菌株)与痰液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痰液分离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的差异性.结果: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尿液(1972株,占53.03%),痰液分离菌株相对较少(196株,占5.27%),痰液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妥布霉素、头孢曲松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尿液分离菌株(P<0.05).结论:痰液分离菌株耐药性强于尿液分离菌株.
作者:胡明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初步观察用干粉抗凝剂测定血沉的优势.方法:选取两根血沉测定管,一管内预置109 mmol/L枸橼酸钠0.4ml作为标准管,另一管把109 mmol/L枸橼酸钠加至0.4ml,置80℃烘箱内干燥至无水,降至室温后作为干粉管.随机选取31例病人,抽取新鲜血液4ml,分别按随机顺序注入标准管,干粉管,新鲜血量分别为1.6ml及2nl,混匀后,以同样仪器测定血沉值.结果:标准管、干粉管血沉值分别为25.03±24.38,38.15±33.44 mm/hr;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别(t=-5.76,P<0.0001);散点图示干粉管血沉值(Y)与标准管血沉值(X)呈线性正相关,经回归分析两者关系的回归方程为Y=1.31X-5.46(r =0.91,F=279.72,P<0.001).结论:目前使用的标准血沉测定由于血液受到抗凝液的稀释,与使用干粉性同样抗凝剂相比,其血沉值压低了一半以上(52.42%).使用干粉性抗凝剂测定血沉更能真实反映临床实际.
作者:胡晓凤;孙莲娜;奚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人性化护理对关节骨科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关节骨科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5例髋关节置换患者为观察组,予人性化护理,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关节骨科接受髋关节置换的85例患者为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住院天数、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费用、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广人性化护理,可以促进疾病康复,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构建更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粟登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儿童恶性血液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该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儿童恶性血液病发生CLS疾病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组成观察组,并对40例正常儿童组成对照组,对其高危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0.05检验的背景下,是否存在低氧血症和败血症以及应变量间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这一疾病的前白细胞数目,是否存在严重的骨髓抑制在检验水准周围.结论:儿童毛细血管渗漏的综合征是恶性血液病在治疗过程中非常少见的一种急重症,综合分析,低氧血症与败血症两者都是儿童恶性血液病并发CLS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中要加强重视.
作者:蒋焰;王小勤;陈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切除手术应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2,给予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和实验组(n=32,给予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2组麻醉苏醒情况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甲状腺切除手术应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具有苏醒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孙文孔 刊期: 2017年第12期
1.病例陈述男性患者,76岁,8年前患者无明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紧,偶有胸痛,持续约数十秒自行缓解,偶有水肿,无头昏、头痛、黑朦、晕厥,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于医院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术后长期服用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扩冠等药物,3月前,患者出现胸痛不适加重,为心前区绞痛,阵发性发作与活动无明显关系,不伴放射痛,数分钟自行好转,伴胸闷、乏力,无气紧,无头昏、头痛、黑朦、昏厥,无畏寒、发热、咳嗽、咳痰,于门诊药物治疗,症状逐渐加重,遂于2月前收入我院我科,诊断为: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心功能级;②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肾性贫血,血小板减少;③高血压2级,极高危;④脑胶质瘤;⑤肺部感染;⑥双侧胸腔积液;⑦气管切开术后;⑧低蛋白血症;⑨继发性癫痫.入院后行痰培养检查示:多重耐药菌感染.
作者:于小丽;王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体温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围术期凝血障碍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资料分析该院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接收的114例老年骨折患者资料,依据临床实施护理方案的不同分成2组,对照组(52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62例)实施围术期体温护理,比对2组护理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护理前后FIM与McGil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比对对照组,护理后实验组TT(11.32±1.52)s、PT(11.36±1.75)s、APTT(35.74±3.24)s均更高,且Fbg(2.13±0.53) g/L更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FIM(108.34±1.53)分更高,且McGill(13.06±1.20)分更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折患者围术期实施体温护理可取得满意效果,有效改善凝血功能,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福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中使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痛患者78例,按照奇偶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39例.常规组患者实施硝苯地平控释片药物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实施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药物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压、血脂指标及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其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并高于常规组(P<0.05);且患者的血压以及血脂指标得到显著的降低,并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痛病症治疗中实施吲达帕胺药物联合氨氯地平药物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压和血脂.
作者:侯翠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早期胃癌患者应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某院的100例早期胃癌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设计将其分为对应组和试验组,每组纳入50例患者,对应组进行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试验组使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相对于对应组,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肠蠕动恢复时间更短,术中平均出血量更短;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可缩短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肠蠕动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深究.
作者:常源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