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王加
目的:分析和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预测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了该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其进行激惹因子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冲动行为及激惹因子评分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冲动行为,发生率为6.67%,而对照组中有25例出现冲动行为,发生率为5.4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激惹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首先借助观察量表(NOSIE)对患者的激惹因子进行评测,从而预知患者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然后根据评测结果为其提供系统性的护理干预,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继芬;李玉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提取该社区老年冠心病病人100例实行护理干预,体会观察对病人护理的效果。结果:被护理干预的病人均得到效果较好的护理,病情得到较好改善,且老年人自我防护意识得到了加强。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病人有较好的效果,减少了其疾病加重的风险,且在护理干预下,冠心病病人的诸多症状均有改善,自我防护、护理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病人有积极的意义,其经验值得推广。
作者:朱王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替硝唑栓直肠给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硝唑栓直肠给药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1%)高于对照组(79.4%)(P <0.05)。随访3~1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17.6%)明显低于对照组(29.4%)(P <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和替硝唑栓直肠给药治疗慢性盆腔炎,近远期疗效均较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冬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对下一代人口素质的重视也较前明显提高。长期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执行30多年后,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我国人口已明显向老龄化,人口红利的优势逐渐消退。近二胎政策放宽,经济发展,适龄女性晚婚晚育,可以预见高龄产妇将会越来越普遍。为了可持续的进一步发展,更加突出了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与悠关性。孕期产检和产前诊断变得尤为重要。
作者:勾宪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规范化护理模式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随机抽选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100例神经外科患者,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护理干预,对比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肺部感染率差异。结果:常规组患者满意度76.0%,肺部感染率12.0%;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8.0%,肺部感染率2.0%,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规范化护理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中起到积极作用,护理质量显著提升。
作者:冷思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喉罩全麻对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的影响。方法:64例择期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 A 组与 B组,32例每组。A 组常规行喉罩全麻,B 组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喉罩全麻,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B 组围手术期 SBP、DBP 及 HR 均无明显波动(P >0.05),A 组清醒睁眼时(T3)及拔出喉罩后1 min(T4)SBP、DBP 及 HR 均较麻醉诱导前(T0)及 B 在显著升高(P <0.05);B 组麻醉清醒时间及喉罩拔出时间均较 A 组显著缩短(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喉罩全麻对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术能够提高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降低血液应激反应,提高麻醉苏醒质量,提高麻醉及手术安全性。
作者:王樱;聂洪杰;杨春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社区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重庆市4个社区2200名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三个年龄段进行分层抽样,进行回顾性调研或现患调研。分析其应用中医药治疗情况。结果:根据病案资料,涉及206味药物。累计频率在24%以上使用相对频率多的为黄芪、山药、丹参、生地黄、麦冬、葛根、茯苓等。在中药防治糖尿病中共选用中药制剂84种,累计频率50%以上应用频次多的方剂为六味地黄汤、左归丸、消渴方等。针灸拿及外治法类包括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穴位注射等。进行中医药治疗的患者,治愈16例,治愈率为11.59%,缓解86例,缓解率为62.32%。其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具有显著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药防治社区糖尿病具有明显疗效,其在患者的机体调理方面据偶遇重要作用。但中医药应用率较低,应加强教育宣传工作。
作者:夏祥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析应用三联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均采取药物三联治疗,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96%明显优于对照组75.0%;治疗组 HP 根除率84.78%明显优于对照组5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52%明显低于对照组1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消化性溃疡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疗效理想,根除 HP 概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作者:张月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本文在分析了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的难点及应对对策,总结分析了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
作者:辛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病人中,对其健康知识掌握率、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病人,随机分为给予常规护理方案的对照组,和在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的研究组,然后将对照组病人与研究组病人的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病人的住院天数平均为(8.31±2.21)d,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的(12.36±2.9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健康知识掌握度上,研究组病人掌握率为9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病人中,能够缩短住院的时间,提高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廖华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小儿癫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74例小儿癫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并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单纯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75.68%,组间有明显差异(P <0.05)。患者经过护理后,对疾病的认识、用药方法以及日常的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提高,而观察患者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癫痫患者的护理中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具有较高的护理效率,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促使其早日康复出院,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马惠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针对在分娩后访视的过程当中产妇以及新生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法。方法:随机选取该中心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进行访视的102例产妇,作为主要的观察对象,通过上门访视来了解产妇以及新生儿出现的情况,并且尝试制定出有效的解决策略。结果:102位产妇当中,在进行了产后访视之后发现,出现了母乳喂养方面、产妇分娩后出现产后抑郁、产妇的会阴伤口出现感染以及新生儿黄疸和红臀等不同方面的情况。结论:在产妇分娩之后及时对产妇以及新生儿展开访视,可以及时发现产妇以及新生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直接提升产妇以及新生儿的日常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产后发病的概率。
作者:姚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新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该院选取100例中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急救新技术对中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术对组内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解毒时间、治疗效果以及副作用控制情况的各项数据普遍高于比对照组,另外从两组患者死亡人数看,观察组的死亡人数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救新技术可以使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病情能够迅速得到控制,帮助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田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常见的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预防对策。方法:该研究选取了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6040例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总结分析患者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6040例输血患者中有16例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6%。16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有9例输注冰冻血浆,有4例输注血小板,有2例输注红细胞,有1例输注冷沉淀。16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有10例为过敏反应,占62.5%;有3例为发热反应,占18.8%;有2例为肺损伤,占12.5%;有1例为溶血反应,占6.3%。结论:过敏反应、发热反应、肺损伤及溶血反应等为常见输血不良反应,临床输血过程中应加强输血防治工作开展,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袁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中喉罩通气全麻联合颈深、浅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于该院的甲状腺手术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3例以及对照组4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喉罩通气全麻联合颈深、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后 VAS 评分以及 OAA /S 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甲状腺手术患者而言,在麻醉过程中选择采用喉罩通气全麻联合颈深、浅丛神经阻滞具有患者苏醒时间快、不良反应少同时持久镇痛的作用,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作者:胡云峰;聂立海;吴志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不同的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气管炎患者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近两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的老年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平均6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疾病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试验组患者总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试验组给予优质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显然高于对照组,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提高,值得广泛推广并可以应用到临床。
作者:王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应用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该疾控门诊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分别有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波依定治疗,治疗组患者应用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95.5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77.78%,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154,P =0.013),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应用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秀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小儿癫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癫痫患儿102例,对这102例癫痫患儿进行脑电图诊断,并且对脑电图诊断小儿癫痫的价值进行评定。结果:102例患儿中有90例患者诊断脑电图异常,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描记发作。结论:脑电图诊断小儿癫痫诊断价值高、脑功能异常检出率较高,该种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门诊行血液透析的患者36例,所有患者透析剂量相似,每周行2~3次透析,4 h /次,透析时间超过2年。所有患者实施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灌流2~3 h 后采用血液透析1~2 h,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2~3次/w,4 h /次,血流量200~250 ml /min,透析器相同。联合治疗1次/w,连续治疗8 w。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化验检查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皮肤瘙痒的缓解率为77.78%,食欲减退缓解率73.33%,睡眠障碍总缓解率64.52%,骨痛总缓解率72%,不安腿综合征78.57%,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以及甲状旁腺素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并发症能显著减少患者血中的毒素,改善患者的症状,但联合治疗费用较高,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很难长期维持。另外症状缓解的持续时间以及是否可完全逆转症状,还有待进一步循证医学研究的证实。
作者:石慧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儿科收治的108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雾化吸入疗法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45例,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总有效53例,总有效率为98.15%,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雾化吸入疗法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谭红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