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曦;于志涛
目的:本文立论的主要目的以研究银屑病治疗为主,研究温阳活血解表法在银屑病应用中的疗效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到该院看诊并确诊的银屑病患者148例进行治疗观察,根据患者意愿平均分为温阳组与一般组,并分别采用温阳活血解表法与一般治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本次观察显示,温阳活血解表法治愈率达到77.03%,并无一例显示无效或不显效;相对的一般治疗组治愈率仅为41.89%,其中有8.11%表现不显效或无效.结论:结合本次研究可知,温阳活血解表法在银屑病治疗中具有相应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医学使用.
作者:杨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62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视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的眼压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眼压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提高率为83.87%,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提高率为51.61%,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4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6.13%(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眼压和视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曦;于志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贫血患者中开展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缺铁性贫血(实验组A)与地中海贫血患者(实验组B)各2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对其进行血液检验,观察其血液指标变化.结果:在实验组A中RBC与Hb指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而RDW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实验组B中RBC、RBC/MCV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中的MCH与MCV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血液检验中的各项指标能够为贫血症状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并且能够鉴别不同的贫血类型,在贫血患者中的临床诊断鉴别准确性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秀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管理中运用细节思维管理方法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1~10月,接收的门诊输液患者,共计11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理,将110例患者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细节思维管理,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36%,对照组为72.7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细节思维管理法,并将其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可提升护理水平,使患者得到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李桂侠;王亚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症患者的内分泌情况.方法:根据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的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合并不孕症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这些患者分组为A组单纯不孕症患者共38例,B组单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42例,AB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共40例,对照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采取化学免疫荧光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的睾酮(T)、胰岛素(INS)、雌二醇(E2)、泌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并采取ELISA酶联合免疫法进行测定各组患者抗卵巢抗体(AOAb)、抗心磷脂抗体(ACAb)、抗精子抗体(ASAb)、抗绒毛促性腺激素抗体(HCGAb)及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阳性情况.结果:PRL、INS、T、E2水平为AB组比A和B组高,结果存在差异(P<0.05),FSH及LH水平三组对比无差异(P>0.05),血清PRL为A组和对照组患者较低,B组较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临床中主要的发病因素是子宫内膜异位导致的T、E2、和PRL内分泌异常,临床中对患者的内分泌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能够为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石晶;邹子明;侯敬丽;刘树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分析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个组,一组为联合用药组(n=36,联合使用阿托伐汀和曲美他嗪治疗),另一组为单独用药组(n=36,使用曲美他嗪治疗).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4.44%,比单独用药组的77.78%高(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症状(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联合使用阿托伐汀和曲美他嗪两种药物治疗效果理想,不良反应症状少,推荐使用.
作者:陈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与探讨超声预测胎儿体重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在该院进行检查的200名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出生前胎儿体重进行超声预测检查.在新生儿出生30 min内进行体重测量.并在孕妇分娩前的72 h内对胎儿的双顶径、腹围宽度、股骨长度进行测量.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出生前进行的超声测量的FL、BPD、AC的数据值,与出生后新生儿体重数据值进行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预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准确预测胎儿体重,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曾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我院2015年1~8月接受无痛胃镜的300例患者在检查前、中、后进行了有效的全程护理.结果:本组3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优质的全程护理保证了胃镜检查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祁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4年3月至2014年10月我院的56例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28例,对照组使用贝纳利普和常规治疗,观察组除了对照组的治疗内容还增加了吲达帕胺治疗,比较分析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指标比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P<0.05),两组之间对比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接受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联合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患者的血压和心功能改善明显,临床中应用价值高.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该院自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胃肠道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次数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其临床疗效显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胰腺功能,安全性能高,应广泛推广.
作者:胡采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奥深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将该院皮肤科收治的75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常规组(35例),观察组采用口服左西替利嗪和外涂奥深治疗,常规组采用口服左西替利嗪和外涂皮炎平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52.5%)和总有效率(85.5%)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治愈率(28.5%)和总有效率(54.2%),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深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美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患此疾病病患126例,依照其患病类型将其分为脑出血组及脑梗死组,分别为53例及73例.对两组资料做回顾式分析处理.结果:在126例急性脑出血病患中,心电图异常病患91例,所占比例为72.22%,其中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46例,在整组中所占比例为86.79%;脑梗死组心电图异常45例,在整组中所占比例为61.6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表现主要为:ST-T波变化、Q-T延长、异常Q波、T波变化及心律失常.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的出现会导致病患的心电图出现异常变化,应在今后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着重注意此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助力.与此同时,还可将此作为疾病判定预后的主要指标.
作者:孙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卵巢储备功能不足患者接受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某院的98例卵巢功能不足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共56例患者,使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对照组42例患者使用坤泰胶囊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情况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共有22例治愈,14例好转,6例无效,治愈率52.38%,有效率85.71%,治疗组有49例治愈,6例好转,1例无效,治愈率87.50%,总有效率98.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治疗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E2、FSH、LH等指标对比,在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阴超检查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卵巢储备功能不足患者接受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效果比单纯使用坤泰胶囊优秀,临床应该推广使用.
作者:刘树辉;王芳芳;侯敬丽;王金凤;石晶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16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探讨原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某院使用中药注射剂输液后发生不良反应病例共计168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差异,药物在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情况,不良反应所累积的系统以及预后情况,统计发生不良原因的原因.结果:<30岁共计发生不良反应38例;30~60岁患者发生94例.>60岁患者发生36例.<10 min出现症状的患者36例,10~60 min出现症状患者109例.1~24 h出现症状患者18例,24 h以后出现症状患者5例.常累及的是皮肤,占48.81%,其次是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分别占13.10%、10.71%.其中123例患者症状轻微,不需治疗,停药后自愈,占73.21%,42例患者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后痊愈,占25.00%,3例患者转入上级医院治疗,占1.79%.在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中,医源性因素150例,占89.29%,居于首位的是药证不符73例,占43.45%.个体因素18例,占10.71%.结论:只有临床医生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辨证施治,提高用药水平,注意输液反应,才能降低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丘远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临床观察分析.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的10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各54例,同期选取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健康人群对照组各54例,对患者的冠脉病变炎症程度进行分析,并与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脉病变炎症三支和双支的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单支(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患者的冠脉病变炎症程度有密切关系.
作者:崔晓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精神病症状抑郁症患者接受动力取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某院对接收的72例精神病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有32例病例,观察组有40例病例,对照组采取的治疗方式是抗抑郁症治疗,观察组是用动力取向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8.13%,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210,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的症状积分要比对照组低,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的抑郁量表评分结果为观察组较为优秀,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神病抑郁症患者临床中使用动力取向治疗的效果更加好,临床有效率高,情绪趋于稳定,自我能力得到了恢复,能够对他人表示理解,各项指标良好,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寇金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300例患儿,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沟通方式主要为语言沟通,观察组患儿的沟通方式为语言沟通结合非语言沟通.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对护理态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的应用效果良好,提高患儿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和对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使用范围.
作者:滕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期心理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所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抑郁患者80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分期心理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护理干预后HAMD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刘志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在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8例与同期实施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39例作为研究对象.糖尿病患者中共有3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39例为常见的糖尿病.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神经电生理进行检测,比较三组研究对象NCV的变化及MCV、SCV异常和上肢、下肢NCV异常情况.结果:比较结果发现,DPN组患者的MCV低于DM组患者与健康人群(P<0.05),且常见糖尿病患者的MCV低于健康人群(P<0.05);与此同时,DPN组患者MCV、SCV异常和上肢、下肢NCV异常现象显著于另外两组研究对象,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伊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行针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病例均来自于该院在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68例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患者,征得患者和其家属同意后开展研究,以随机法把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两组均施予常规治疗,基于此实验组加施针刺,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分析可知,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1%),明显比对照组(76.5%)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的常规治疗中加施针刺,可提高治疗效果,推荐应用于临床.
作者:明春平;裴付彬;高鸿亮;鲁博文;杨忠友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