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娟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对血液灌流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68例血流灌流期间下肢深静脉形成患者作为研究病例,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实验组以此为基础再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和尿激酶治疗血液灌流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明显,建议应用.
作者:杨素云;李兰兰;高妍;林国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浅谈放射介入科实习医生的带教方法及带教效果.方法:选取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2011级放射介入科的实习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学号将该组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分5个批次接受放射介入科的实习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比较两组的考试成绩及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观察组的专业知识理论、报告单书写、阅片分析能力、介入手术操作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实习学习兴趣的满意度、教学参与度等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景教学法能够提高放射介入科实习医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且得到实习生的高度评价,值得推广.
作者:朱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自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来该院就诊的120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的同时,加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观察组的肠梗阻缓解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在常规方法治疗肠梗阻时加用生长抑素,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肠梗阻缓解率,促进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少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模式在剖宫产手术术中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60位剖宫产手术术中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采取分层管理模式对剖宫产术中护理进行管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医生、患者以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层管理模式在剖宫产手术术中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尤淑恩;刘启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多种管道护理干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2015年收治的60例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式上采用多种管道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比较护理价值.结果:多种管道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多种管道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以及患者满意度,护理干预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手术室强化护理模式对预防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350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手术室护理模式,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明显差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切口感染率为2.3%,对照组为9.2%,两组切口感染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强化护理模式与常规手术护理相比,能够有效的促进切口愈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作者:闫海波;张梅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分期护理与系统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分期护理与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护理与系统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群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分析患有脑梗死处于恢复期的病人使用康复护理的方案对其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到该院接受治疗处于脑梗死恢复期的病人6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30名处于恢复期的脑梗病人实施康复护理,对剩余病人使用普通护理进行对比,治疗完成后总结分析两组处于恢复期脑梗病人康复情况.结果:康复护理组病人的康复效果明显好于普通护理组病人的康复效果.结论:对患有脑梗死且处于恢复的病人,应实施适当合理的康复训练,来提高今后生活的能力,改善病人和病人家属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秀芝;杨忠坤;汪学波;于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人性化管理在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将本科室的20名护理人员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其中的一组进行人性化管理,作为观察组;另一组延续原来的管理,作为对照组;分别调查并对比患儿及家属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经对比显示,患儿及家属对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儿科护理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提升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证明了人性化管理在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性.
作者:王晓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高校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和防治策略.方法:对该市某高校2013~2015级入学新生的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5级,我市该高校入校新生共计11235人接受体检,HBsAg阳性率为3.21%(361/11235),男生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生,农村明显高于城市(P<0.05).结论:我市该高校新生存在乙肝感染的潜在危险,为有效控制乙肝的传播,可采取综合新的防治措施.
作者:罗燕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不孕不育患者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检测及药敏结果,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不孕不育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有生育史的健康体检者140例作为对照组,所以研究对象均进行支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感染总人数与对照组差异较大,观察组Mh感染和Un+Mh感染人数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支原体阳性标本中,Un耐药率、Mh耐药率、Un+Mh耐药率大的分别为四环素、四环素、环丙沙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药敏试验,病根据试验结果选择适宜的药物,以强化治疗效果.
作者:马晓东;潘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对老年人危害严重的疾病,其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现今仍然没有明确的特效药.认知训练作为一种对于治疗AD具有明显作用的治疗方法而受到人们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AD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认知活动对AD的影响.
作者:周婵;兰文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经阴道超声检查方案在内膜息肉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取随机方案选择该院妇产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内膜息肉患者共128例,均予以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其病理资料、临床信息、检查结果进行收集以及整理,再与病理结果进行客观对照.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出的128例患者中,病理证实有116例确诊,出现12例误诊患者,包括4例内膜增长异常患者、5黏膜下肌瘤患者,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精准性是90.63%,且两种方案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膜息肉患者诊断中,推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方案效果突出,因此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作者:樊春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栓和维生素E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前来就诊的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62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31例患者,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双氯芬酸钠栓治疗,B组患者给予维生素E治疗.结果:A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3.6%,显著高于B组患者,且A组患者在5个月的治疗期间,疼痛感在逐渐降低,且降低幅度大于B组患者.结论:双氯芬酸钠栓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症状改善明显,显著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种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张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老年患者高血压护理的68例体会.方法:随机选取高血压患者68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行护理.结果:所有患者中,有40例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有20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的不良反应,有1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满意40例,满意率为59%,较满意为20例,有效率为29%,不满意为8例,无效率12%.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行护理,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有效的达到治疗效果,患者病情恢复效果明显,更加能促进患者后期身心健康发展,应推荐于临床应用.
作者:陈秀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由于我国老龄化规模的扩大,膝关节疾病的患病率日益增高,随着人工关节材料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采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的相关疾病逐渐增多.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易出现肿胀和疼痛,具体原因有:①患膝术后早期肿胀是由于炎性物质在局部浸润,胶体渗透压增高,引起组织发生水肿.②疼痛是由于局部末梢神经被水肿压迫或炎性反应物质刺激所引起.对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应用冷疗法,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关节活动度,增强病人信心,促进其快速康复.现将冷疗法在膝关节置换术后肿痛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胡美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临床医学生在预防医学中的操作能力和整体水平要通过实践过程来提升.高水平高层次的医学人才需要医学生把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经验相结合形成临床能力.本文对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实践学习的问题进行探讨,从培养预防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了增强其实践能力的重要对策.
作者:周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前房穿刺技术应用于青光眼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68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组:30例(34眼)前房穿刺术治疗者为A组,38例(45眼)常规手术治疗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预后.结果:A组术后眼压降低幅度显著高于B组(P<0.05);A组眼压控制率为94.12%(32/34),较B组的71.11%(32/45)显著提高(P<0.05);A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8.82%(3/34),较B组的24.44%(11/45)显著降低(P<0.05).结论:前防穿刺应用于青光眼治疗中能够更好地控制眼压,减少浅前房发生风险,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王立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剖宫产手术护理中无缝隙护理模式进行分析.方法:剖宫产的产妇800位分为常规组以及实验组,常规组使用一般的护理形式,实验组使用无缝隙护理形式,对比两组病人的满意程度、手术时间以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满意程度高于常规组,常规组手术时间、低血压数以及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实验组.结论:剖宫产手术护理使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的出现,可以在临床当中广泛使用.
作者:赵广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根据实际案例探讨对煤工尘肺诊断中肺结核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方法:煤工尘肺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诊断时间的不同而变化,1986年以前按1963年相关的尘肺X射线诊断标准,1986~2001年按《尘肺X线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5906-1986),2002-2009年9月按《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诊断,2009年10月份以后按《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9)诊断.具体诊断由多名具有尘肺诊断资质的执业医师共同完成.结果:在本研究所涉及的680例煤工尘肺肺结核患者的研究表明,煤工尘肺诊断中肺结核主要与尘肺严重程度、接尘工龄、煤工工种及年龄等因素有关,尘肺合并肺结核时,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单纯尘肺,分析结果表明肺结核恶化是煤工死亡的主因,同时尘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及X线影像无显著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而煤工尘肺合并结核后的病情进展快,使得病死率明显升高.结论:肺结核是煤工尘肺的主要合并症,在煤工尘肺的诊断中至关重要,确诊煤工尘肺患者是否合并肺结核对于患者病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的判断十分重要.此外要注意对于尘肺结核的防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居爱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