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金云
目的:研究急诊护士压力分析及应对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该院急诊科护士现存的压力源分析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实践后,根据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检测,抽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急诊科护士进行压力检测,对比实施应对措施前后,急诊护士压力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应对措施后,急诊护士压力分值明显低于实施应对措施前(P <0.05)。结论:急诊护士压力源有工作强度大、护患关系、护理人员不足及社会心理支持不足等问题分析急诊护士压力源之后,给予有针对性的应对处理措施,可以明显减轻急诊护士压力,使急诊护士可以更好的应对日常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接受 rt -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溶栓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0.97%、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23%,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 rt -PA 静脉溶栓治疗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方明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D -二聚体的临床可行性与价值。方法:随机选择该科2014年08月至2016年01月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45例(A 组),同期选取45名体检者作 B 组,对所有入选对象血浆 D -二聚体值进行测定,并观察、对比其测定结果。结果:对所有入选对象测定结果进行评定后,发现 A 组入选患者血浆 D -二聚体值比 B 组高,且患者神经功能组织的障碍程度和血浆 D -二聚体值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P <0.05)。结论: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D -二聚体,除了可客观判断患者病情外,还能准确预测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邹品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哮喘疾病患者接受茶碱类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根据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的120例哮喘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治疗,观察组除此之外增加茶碱类药物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比对照组优秀,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结论:哮喘患者可以使用茶碱类药物进行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能够显著的降低,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使用,其应用价值比较高。
作者:张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有50名消化内科患者。在实验的过程中,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实施一般性的常规护理;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则在实施一般性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进一步的优质化护理。结果: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康复效果及患者满意程度的比较可知,对照组患者康复率为84.2%,观察组患者康复率为9,6.8%,其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0.05);同时对照组的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十分明显的低于观察组。结论:在消化内科内实施优质的护理可以切实有效地推动患者的恢复,同时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作者:黄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出现感染的因素和相关的护理措施和手段。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来该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划分为综合组和比较组各40例,比较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综合组患者运用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其他方面的指标变化。结果:经过护理后发现,综合组的护理满意度为(38/95%),比较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29/72.5%),综合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要明显优于比较组(P <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患者诊治阶段中出现肺部感染的因素非常繁杂,其中涵盖了患者自身的疾病要素,护理人员的违规操作等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影响。
作者:张贵晓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筛查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干预措施应用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主要选取了本地两个农村地区作为对比研究的试验对象,其中观察村选择恰当的干预措施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宣传教育和免费筛查,而对照村不进行任何的干预,12个月之后进行宫颈癌认知水平以及宫颈癌筛查意愿的调查了解,采用 SPSS16.0检验两者间是否存在着差异性。结果:本研究调查显示观察村和对照村之间在宫颈癌认知水平和宫颈癌筛查意愿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观察组相关表现更为理想。结论:针对农民地区妇女开展宫颈癌筛查的宣传教育以及进行免费宫颈癌筛查确实能够有助于提升农村妇女对于宫颈癌的认识,促使其能够愿意接受宫颈癌筛查。
作者:廖祥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以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知情且同意后,利用血红素加氧酶抑制剂以及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统计治疗效果。结果:36例患者治疗5~7 d 后病情均得到显著缓解,治疗10 d后所有患者痊愈,治疗过程中未发现胆红素脑等并发症。结论:血红素加氧酶抑制剂以及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军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急诊内科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诊内科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与对照两个组,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用于急诊内科患者的护理中,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菅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护理工作中除了给与患者药物治疗和关照之外,更重要的是和患者做好沟通,能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减少病痛及不适。通过护士与患者之间信息传递与交流,达到满足患者的需求;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做好宣教,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沟通能够带来其他知识不能带来的力量,是成就护理事业的顺风船,用心灵守护我们的病人,用心灵呵护我们的事业。
作者:亢平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病发后出现心律失常的具体时间和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院患者有AMI 的56例患者,分别对每例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探究,分析心肌梗死病发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时间特性以及护理对策。结果:经研究,56例患者入院后第一天内出现心律失常的例数多,占83.93%;此外,7~18点出现心律失常的例数较多,18点后至次日6点的例数较少。结论:AMI后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具有规律性,护理人员要按各个时间段的病症变化情况实施对症护理,以增强护理成效。
作者:肖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普外临床重症胰腺炎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50例普外临床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和护理措施,治疗组患者在术前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0%;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上需要对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治疗,并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治疗,如此便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兰树伟;王树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派瑞松联用外耳道冲洗疗法在真菌性外耳道炎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来该院接受治疗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74例,按照抛硬币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进行外耳道冲洗治疗,研究组3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派瑞松,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真菌性外耳道炎临床治疗上,派瑞松联用外耳道冲洗疗法的应用,可有效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冯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为了解我区城镇和农村集中供水卫生现状,现将2008~2011年我区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从中发现饮用水卫生安全问题,进而谋求解决对策,提高饮用水卫生安全。关键词: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1供水方式与水井分布情况 我区饮用水供给方式有两类,一类是城区集中式供水,另一类是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其中城区集中式供水水井16眼,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水井29眼,共计水井45眼。
作者:王文柱;张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膝部骨性关节炎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纳入膝部骨性关节炎共52例,给予全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并随机分组。26例入对照组,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其余26例入实验组,围手术期实施全面护理。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满意度更高,两组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全面护理在膝部骨性关节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有很大运用价值,宜推广。
作者:尹承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在对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并对其临床应用的效果与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选择124例在我院诊断为非 ST 段抬高型 ACS 的患者,男90例,女34例,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规进行 PCI 手术,观察组在手术前给予患者替罗非班,并持续时间达到72 h,经过30 d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血小板的情况,术后的出血情况以及 TIMI 血流的恢复情况等进行观察。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在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以及 ACS 血运在重建的发生率方面要高于观察组(P >0.05);在术后 TIM Ⅲ级的比例方面,对照组为81%,明显低于观察组(90%,P <0.05),在血小板的减少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对照组也要高于观察组(P >0.05)。结论:在对非 ST 段抬高型 ACS 患者的急诊 PCI 手术之中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具有着十分理想的安全性与临床应用效果,能够对患者的心肌微循情况进行改善,减少患者心肌坏死情况的出现,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能够起到十分理想的保护效果,并且能够对患者24 h 及30 d 的病死率进行降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作者:刘贤铭;夏碧桦;冉群钗;杨菲;韩克跃;王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在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将其分为对照组接受产科一般护理观察组,观察组接受科学的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接受科学的临床护理的护理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科学的临床护理在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和玉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思路。方法:以我院精神科住院部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护理,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 -100)与精神疾病临床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护理前,两组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生活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领域、QOL -100)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干预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2)护理前,两组的 PANSS 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对照组与干预组的 PANSS 得分分别为(13.64±6.42)分与(8.31±3.61)分,对照组明显高于干预组(P <0.05)。结论: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开展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而且能够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有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恶性肿瘤转移复发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此过程中血小板和肿瘤细胞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肿瘤病人血小板促进肿瘤细胞转移作一综述。希望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新的依据。1血小板促进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 当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进入血液后,可以迅速的激活血小板发生一系列的改变,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和代谢产物,如组织因子(TF)、凝血酶和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等可激活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使肿瘤细胞被纤维蛋白包裹在微血管中,形成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的混合癌栓,以利于肿瘤发生转移[1]。血小板微粒(PMP)是血小板活化过程中释放的一中超微性囊泡。血液中的细胞微粒可以来自多种细胞,但血小板来源的占多数,它占了循环血液中细胞微粒的70%~90%[2]。PMP 不仅能促进癌栓的形成,而且还能诱导血管的再生,参与癌症的转移。研究也发现 PMP升高与肿瘤的侵袭性和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3]。活化的血小板在释放血小板微粒的同时还释放很多生长因子,如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这些生长因子都具有促有丝分裂原性,促进细胞的增生,并诱导血管的生成。TGFβ除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外,还能抑制自然杀伤细胞(NK)对肿瘤的杀伤。活化的血小板会释放 MMPs、5-羟色胺(5-HT)、HT 等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便于循环肿瘤细胞穿过血管基底膜,发生侵袭和转移。
作者:沈宜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讨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癫痫临床表现。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25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癫痫并发和病变部位存在密切关系,累及皮层或邻近皮层者易出现全身性发展,占到56.2%;发作时间半年内发病率是72.5%;本组患者中有1例在治疗半年后复发,其他均未癫痫发作。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并发癫痫的一个主要原因,大多数卒中后半年内发病,有部分患者的首发症状就是癫痫,且以全身性发展为主,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仲晓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