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兰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疾病反复发作的因素及家庭护理指导方法。方法:本文通过对呼吸系统疾病反复发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家庭护理方案。结果:呼吸系统疾病反复发作存在一定的外部影响因素,可以通过患者自我调节来加以避免,家庭护理指导能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呼吸系统疾病的反复发作,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为患者减少不必要的负担。结论:在平时生活中远离呼吸系统疾病反复发作的因素,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减少疾病反复发作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婷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儿脾醒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小儿消化不良患儿80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随机方式将全部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硫酸锌口服液进行治疗,给予治疗组患儿口服儿脾醒颗粒,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7.5,组间比价差异显著(P <0.05)。结论:采用儿脾醒颗粒对小儿消化不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食欲,提高治疗有效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姚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对比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急性胃穿孔患者78例,按进入医院诊疗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使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运用单纯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时,采用单纯修补术治疗与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各有优势,各有所长,在临床治疗时应该具体根据患者的病理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
作者:孙伯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验证核磁共振在扫描颞颌关节各种疾病中具有较高价值。方法:临床上将患病者置于特殊的核磁共振仪中,利用仪器的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患者颞颌关节内氢原子核,并引起这些原子核共振,同时会吸收能量处于激发状态。当停止射频脉冲以后。由于氢原子能量较高时不稳定,需要通过释放能量达到基态。所以氢原子核会在释放能量过程中会发射一定频率的电信号。同时仪器内的接受器会接收信号,然后经过电子计算机程序处理后得到模拟图像。结果:通过对多例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同时进行 X 光等多设备检查。核磁共振加权图像可清楚显示颞颌关节的解剖结构,而且准确率较高。结论:核磁共振在颞颌关节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郭春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采用的药物种类和用药方法。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来该院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选出32例,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记录患者药物使用种类、频率、药物联用方式、用药途径。结果:本次研究中患者使用克林霉素的几率大,占31.25%(10/32);其次是炎琥宁,占比25.00%(8/32);第三是赖氨匹林,占比15.63%(5/32)。联用方式当中单用比例大,为87.50%(28/32);二联用法占比9.38%(3/32);三联占比3.12%(1/32);用药途径中单纯注射治疗占比大,为78.13%(25/32);单纯口服治疗占比12.50%(4/32);静脉注射联合口服占比9.37%(3/32)。结论: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需先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治疗,提高治疗的规范性。
作者:王泽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施行护理干预对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效果。方法:将8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采取标准治疗的同时施行相应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遵医嘱用药的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压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对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作者:刘天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参训官兵日光性皮炎的发生率,总结经验教训,增强基层军医海训中的卫生防病能力。方法:选择参加海训的官兵,统计官兵游泳情况,分为会游泳组和不会游泳组。结果:在同等训练强度下,日光性皮炎的发生率与参训官兵是否会游泳相关,不会游泳组日光性皮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会游泳组。结论:在海训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参训官兵的日照时间;已发生日光性皮炎的,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和外涂“湿润烧伤膏”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陈建设;李庆亮;许军委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季节性腹泻患儿的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6例季节性腹泻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8%显著优于对照组(73.68%,P <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71.05%,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季节性腹泻患儿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程红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手术室干预在降低术中压疮发生率的临床作用。方法:入选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该院手术患者120例,随机的将12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患者在术中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针对术中压疮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压疮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结论:在手术室进行护理干预对降低术中压疮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严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等记录分析恶性胃肠神经外胚层肿瘤病理学的主要特点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2月医院收治的1例恶性胃肠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通过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等方法对该病例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且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恶性胃肠神经外胚层肿瘤病理特点情况进行总结。结果:手术胃部分切除样本一个,大弯部位15.3 cm,小弯部位8 cm,肿块大小7.1 cm ×6.2 cm ×5.1 cm,肿块切面颜色呈灰白色,质地较硬;肿瘤位置在黏膜肌层、下层,肿瘤细胞片状、巢状分布,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细胞质透亮、充盈,细胞核空泡形,染色后细胞核周围颜色深;肿瘤细胞 S -100、vimentin(+),CD -57、bcl -2局部(+),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 CD -68(+),melan -A、HMB -45、DOG -1、CD -21/23/30/34/35/56全部(-);检测发现信号异常细胞占总数70%,说明 EWSRI 基因出现断裂。结论:恶性胃肠神经外胚层肿瘤具有较为独特的形态学、免疫学、分子学特征,在临床中应注意和其他恶性肿瘤进行区分。
作者:刘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人性化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后的164例门诊输液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前的164例门诊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所有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患者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妍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探讨皮肤美容中点阵激光的应用效果,进一步为激光治疗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美容中心收治的应用点阵激光进行面部美容的患者150例,其中毛孔粗大40例,皱纹36例,色斑39例,嫩肤35例,观察各类患者激光的应用效果。结果:本组150例患者中痊愈65例,显效41例,有效2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0.0%,其中以嫩肤效果为佳,其次为皱纹、毛孔粗大和色斑。结论:点阵激光在皮肤美容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皮肤粗糙、皱纹、毛孔粗大和色斑等常见问题,临床意义突出,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许云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40例经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性措施。结果:140例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神经精神系统毒性、胃肠道反应、二重感染、过敏反应、血液及造血系统毒性和肝肾毒性。其中,62例患者不良反应症状严重,61例患者通过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后得以治愈,因抢救无效1例死亡。结论: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在明确适应症的基础上,积极预防不良反应,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达到安全用药效果,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作者:丁保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58例异位妊娠患者彩色多普勒检查的诊断分析。方法:对58例确立诊断为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术后病理确诊52例,诊断准确率为89.66%。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异位妊娠的首选方法,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沈文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采取有限肘关节外侧切口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96例,均采取有限肘关节外侧切口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患者的疾病治疗优良率为97.92%,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53±0.38)周,疗效明显。结论: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时采取有限肘关节外侧切口交叉克氏针固定,疗效显著。
作者:赵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女性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的检验,可以对女性的外生殖道感染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相关的依据。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5年11月在该院妇科门诊进行诊断的532例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的常规检查。结果:在这532例患者中,清洁度Ⅰ和Ⅱ的有165例,清洁度Ⅲ和Ⅳ的有180例,在不同的清洁度中,病原体的发生率也不相同,表现为清洁度Ⅲ和Ⅳ中病原体的检出率远远高于清洁度Ⅰ和Ⅱ的。结论:清洁度与病原菌的发生率并不是成直接的比例关系。线索细胞和念珠菌这两种菌出现的概率较大,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抑制这些菌的生长,防止疾病的发生。
作者:闫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宿迁市城区社区医务人员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水平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全市推广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城区范围内所有社区医务人员,对其进行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培训,采用培训前后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价其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社区医务人员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前42人合格,合格率为27.6%,培训后101人合格,合格率为67.3%,培训前后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此次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我市城区社区医务人员的骨质疏松症防治水平,可以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以该培训方式推广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
作者:于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不同剂量胰岛素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对87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依照酸中毒程度以及胰岛素治疗剂量不同,分为小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29例。比较三组病人治疗后的酮症纠正时间、血糖下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小剂量组患者血酮转阴时间为(21.5±7.2)h,标准剂量组患者血酮转阴时间为(8.8±4.9)h,大剂量组患者血酮转阴时间为(6.7±2.8)h,小剂量组患者血酮转阴时间大大延长(P <0.05)。随着胰岛素剂量的增加,大剂量组患者血糖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小剂量组(P <0.05)。结论:标准剂量胰岛素不仅能够有效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且对于血糖变化影响较小。
作者:徐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活检病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复阅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结直肠活检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例共84例,内镜活检病理和术后大标本病理作比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大标本60例(71.4%)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腺癌,24例(28.6%)术后大标本诊断仍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误诊率71.4%。结论: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误诊率高,活检组织中异型腺体位于纤维组织中和坏死出现高度提示为癌变,病理诊断需结合内镜所见,当内镜描述为肠壁溃疡,僵硬,狭窄时,高度提示癌变。
作者:黄爱红;张敏;孙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给予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针对性护理对患者健康及生活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护理方式不同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3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降压效果,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 -BREF)对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判定。结果:实验组降压显效率(56.67%)、总有效率(96.67%)、QOL -BREF 评分(52.6±3.9)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给予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能有效调控患者血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冠心病危险因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凤香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