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血清 PCT 检测对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

贾树宝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并发感染, 血清 PCT,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 PCT 检测对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58例急性胰腺炎作为观察组,根据感染情况的不同将其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同时选取62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正常组,并比较各组患者各个时期时血清PCT 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第1、7和14天时其 PCT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而且感染组患者其 PCT 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 <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第7天时其 PCT 水平明显高于第1天,而第14天时 PCT 水平明显低于第1和7天。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其血清中的 PCT含量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均高于正常体检患者,且 PCT 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这表明 PCT 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的一个敏感性检查指标。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心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及相关因素的讨论

    目的:探究心内科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该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的共300例。将患者分为正常耐糖量组、糖调节受损组及糖尿病组。通过相应的对比和研究工作我们在这300例患者中发现,正常耐糖量的患者的共有60例,糖调节受损的患者的共有30例,新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共20例。通过相应的对比和研究工作我们发现正常耐糖量和糖尿病患者的指数水平比正常的耐糖量组高,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相应的对比和研究工作发现,心内科的患者的糖代谢异常较高,非冠心病患者的在进行检测和治疗的过程中糖代谢较为异常,因此应当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进行糖耐量的检查工作。

    作者:刘玉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30例临床护理

    目的:对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在2015年1~12月间收治的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抽取30例,3~7月份15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定为对照组;总结护理经验,8~12月15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接受优质护理,定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 <0.05);实验组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P <0.05)。结论:总结常规护理经验,为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提供优质的临床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中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糖足康合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体会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以感觉和自主神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周围神经病变,由于其病程长,侵犯神经的广泛性,病情的难愈性,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虽然西医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长期应用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甚至会增加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加之患者依从性差,不利于长期治疗;本研究中药糖足康合剂,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有着非常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超;黄静;黄月勤;冯晓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患者100例,入组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了优质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患者。优质组患者治疗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心血管内科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干预实施后,优质组患者的以上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 <0.05)。优质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4.0%,P <0.05)。结论:心血管内科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热西旦·托胡提;明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护理人员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总结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层级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所得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依据。方法:从该院工作中的护理人员抽取100名,按照临床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层级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每组40名。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实施不同护理管理方案前后所得效果,例如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工作状态、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等等。结果:经过对比,层级管理组护理人员护理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操作技术等均优于常规管理组(P <0.05);对比患者对于两组护理人员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层级管理组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P <0.05)。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之中开展层级管理,对于护理人员总体素质以及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改善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张洪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甲氨蝶呤单剂量肌内注射治疗在异位妊娠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观察采用甲氨蝶呤单剂量肌内注射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7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甲氨蝶呤单剂量肌内注射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血β-HCG 下降至正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临床总有效率等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甲氨蝶呤单剂量肌内注射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护理干预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分析对实施阴道顺产的孕妇进行护理干预后,阴道顺产孕妇阴道出血减少情况。方法:收集该院产科进行阴道顺产的孕妇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孕妇实施预防性出血护理和普通护理。孕妇分娩结束后对比不同护理方法病人的阴道出血量。结果:研究组病人的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孕妇阴道出血量。结论:对阴道顺产的孕妇实施预防出血性护理,可以大幅度降低阴道出血量。

    作者:赵广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析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178例慢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阻滞次数共为987次。所有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治疗效果评价,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178例慢性疼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57%(优53.37%,良38.20%);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未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影响,而阻滞次数超过5次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阻滞次数为5次以下的患者(P <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阻滞次数在5次以上时,临床治疗效果则越好,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作者:黄必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盆腔脓肿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后穹隆切开引流术治疗的临床对比

    目的:观察并对比盆腔脓肿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后穹隆切开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8例盆腔脓肿患者为此次研究的目标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2组,将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的44例患者设定为观察A组,将采取后穹窿切口引流术进行治疗的44例患者设定为观察B组。结果: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观察A组较之观察B组所达效果更为理想(P<0.05)。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B组更具优异性(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脓肿的临床疗效理想,康复速度较快,后穹窿切开引流术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且费用低廉,故临床具体选择治疗方法时应依据患者的切实情况考虑。

    作者:张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原因,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该院普外科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需行甲状腺手术患者94例选为研究对象,分析恶心呕吐具体原因,并制定护理干预方案。结果:52.2%因应用麻醉药物及术后镇痛泵,17.4%术前未充分补液,8.7%术前未充分训练颈仰卧位,17.4%合并胃病等疾病,4.3%遭受手术刺激。结论:甲状腺手术后受到各因素影响易出现恶心呕吐现象,为此需积极护理,以促进康复。

    作者:任甜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骨折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优质护理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优质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94例骨折患者,数字抽取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骨关节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骨关节康复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徐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心理学视阈下的魅力辅导员学生管理探讨

    辅导员是连接学生与学校的桥梁,也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与领导者,因此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另外,学生也拥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辅导员在进行管理时也不能一刀切,而应当分析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辅导员的魅力,全面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作者:温馨靓;矫非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这就使得人们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不再是以前的治疗疾病,而是朝更高的方向发展-医疗保健、疾病的预防等等,本文就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护理为主旨,主要从社区护理干预的方式方法入手进行数据分析之后分析其优势。

    作者:黄惠琼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西药房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意义探究

    目的:本文探讨药学服务在西药房实践的意义。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12月接收的西药房服务对象200例,并且选择该院2014年1~12月接收的西药房服务对象200例,把西药房工作按照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分组,第一阶段为2013年1~12月,该段时间采取传统药房服务;第二阶段为2014年1~12月,该段时间基于传统药房服务,观察两阶段西药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与第一阶段对比,第二阶段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满意度明显更高,(P <0.05)。结论:西药房开展药学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王建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

    目的:分析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该院住院部在时间段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区间手足口病患儿共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性方法进行分组,分别将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中。对照组确诊后用药利巴韦林,观察组确诊后用药更昔洛韦。以临床有效性以及用药期间安全性为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患儿经不同方法干预后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 <0.05)。观察组用药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1/3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 <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综合价值突出,有效性高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关于GDM孕妇脐血流S/D值与胎儿宫内窘迫及分娩方式的研究

    目的:探讨 GDM孕妇脐血流 S /D 值与胎儿宫内窘迫及分娩方式的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妊娠妇女分娩资料,整理并合并其他产科合并症对脐动脉血流 S /D 值和胎儿宫内窘迫及分娩方式进行比较。结果:妊娠糖尿病和非妊娠糖尿病的不同脐动脉 S /D 值与剖宫率具有显著差异,妊娠期糖尿病脐下动脉血流 S /D 值比非妊娠糖尿病组高。结论:妊娠期间孕妇胎儿脐下血流 S /D 值胎儿窘迫发生率会发生的增高;妊娠期糖尿孕妇胎儿窘迫明显高于非妊娠糖尿病孕妇。

    作者:石霞;王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颞颌关节疾病的核磁共振诊断

    目的:验证核磁共振在扫描颞颌关节各种疾病中具有较高价值。方法:临床上将患病者置于特殊的核磁共振仪中,利用仪器的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患者颞颌关节内氢原子核,并引起这些原子核共振,同时会吸收能量处于激发状态。当停止射频脉冲以后。由于氢原子能量较高时不稳定,需要通过释放能量达到基态。所以氢原子核会在释放能量过程中会发射一定频率的电信号。同时仪器内的接受器会接收信号,然后经过电子计算机程序处理后得到模拟图像。结果:通过对多例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同时进行 X 光等多设备检查。核磁共振加权图像可清楚显示颞颌关节的解剖结构,而且准确率较高。结论:核磁共振在颞颌关节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郭春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腹腔镜在小儿外科的应用及护理新进展

    近年来,随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以及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更新、完善,腹腔镜手术在小儿外科治疗过程中的优势日益突显。小儿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就小儿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史,临床应用,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内容及护理模式等方面内容进行综述。

    作者:蒋中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孕早期胎儿超声筛查诊断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早孕期胎儿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于该院行孕早期超声检查的165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对于终止妊娠后引产出的畸形胎儿进行尸检,比较畸形胎儿产前与产后检查结果。结果:1652例行孕早期超声检查的1685个胎儿中,有45例胎儿畸形,22例为超声软指标异常,终止妊娠前诊断结果和终止妊娠后其检查结果基本相符。结论:早孕期超声诊断可发现大多数胎儿形态异常,使一些胎儿畸形及早诊断,为今后选择治疗的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张小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护患沟通技巧有效提高门诊注射室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护患沟通技巧对门诊注射室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该院门诊120例注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沟通技巧,观察组优化沟通技巧,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投诉率。结果: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投诉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门诊注射室护士提高护患沟通技巧,以良好的沟通方式建立护患关系,可促使注射室工作满意度的提高和投诉率的降低,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作者:陈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