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于慧媛;李文龙;齐斌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心血管疾病, 焦虑症,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接收的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疗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SAS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SAS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焦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的临床效果,分析利弊。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共一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处理妊娠合并子宫肌瘤94例,纳入观察组,据年龄(±1)、孕周(±1)、剖宫产术指针一对一选择同期剖宫产术94例,纳入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泌乳初始时间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例次率高于观察组。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不会影响下床时间,但可能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出血量,影响早期泌乳,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史玉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社区老年急性胆囊炎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治,通过分析病症特点和总结治疗体会来提高社区医院老年急性胆囊炎治疗水平。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36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为实验组,另择取同期该院收治的30例中青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入院后均通过腹部探查确诊病情、确定治疗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急性胆囊炎病症体征差异,统计实验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体征对照显示,老年患者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特点不如中青年患者明显,但胆囊坏疽穿孔风险高,实际病症可能较临床表现严重(P <0.05)。36例老年患者中,3例建议转院治疗,33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4.42±4.37)d,经临床护理,全部患者均达到治愈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3/33)。结论:早期准确诊断老年急性胆囊炎对于确定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救治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社区医生需明确掌握老年急性胆囊炎临床特点,为患者的有效诊治奠定基础。

    作者:黄文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利福喷丁与利福平治疗肺结核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究利福喷丁与利福平治疗肺结核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治疗80例肺结核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利福平治疗,观察组使用利福喷丁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5%,观察组发生药品不良反应3例,占比7.5%,对照组发生药品不良反应11例,占比27.5%,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福喷丁治疗肺结核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药物不良反应少,可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汤伟;郑利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应用B-Lynch缝合术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应用 B -Lynch 缝合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该院产科进行剖宫产分娩术中出血产后出血症状的患者共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宫腔填塞法治疗,观察组应用 B -Lynch 缝合术治疗。对比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 阴道流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1/20),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患者应用 B -Lynch 缝合术术式进行治疗,可在短期内控制出血,降低出血量,对减少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也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孙洪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厌氧菌培养鉴定与药敏试验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厌氧菌分布鉴定与药敏试验进行分析,根据临床的抗菌药体的选择进行分析。方法:以6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患者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部位的液体进行化验鉴定,并对药物敏感进行试验,诊断病因的类型以及厌氧菌的使用情况。结果:6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液体全部分离细菌、厌氧菌混合感染为35例,厌氧菌感染为10例,单纯的感染为5例,单纯的需氧菌感染10例。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通常是需要压氧菌混合病原感染,其中厌氧菌的比例含量较高。

    作者:刘海湘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信息化视角下医院档案管理分析

    医院档案是行政、后勤、科研以及资产管理等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像以及音像等历史记录,这种历史记录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档案是医院发展历史的缩影,在医院的改革、发展、科研以及管理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在各行业中兴起并发展,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必须要进行的,更好的为医院的服务工作提供保证。本文就信息化视角下医院档案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吴其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血常规检验诊断炎症性肠病的价值研究

    目的:剖析血常规检验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该院近期接收的炎症性肠病者4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6例,并将其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行血常规检查,分析并比较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血小板体积为(8.07±1.19)fL、血红蛋白水平为(108.42±25.06)g/L、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为(309.86±19.37)g/L,对照组依次为(11.93±0.51)fL、(130.26±15.33)g/L、(332.04±15.41)g/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为(325.94±45.13)×109/L,对照组为(158.62±15.37)×109/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炎症性肠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故临床上可将血常规检查作为炎症性肠病者临床诊断的一种主要手段。

    作者:潘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时间护理在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中应用研究

    目的:讨论时间护理在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方法:该院将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对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高血压患者时间护理进行干预,并观察2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取有效的时间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血压情况,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李晶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在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FugI -Meyer 评分和 Barthel 指数无明显的差异(P >0.05);经过系统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FugI -Meyer 评分和 Barthel 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 FugI -Meyer 评分和 Barthel 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时,应给予患者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欧禹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精神病患者实施临床药物护理干预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实施临床药物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即平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临床药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结果:1)实验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用药依从率为8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依从率(70%,P <0.05);2)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 -BREF)评分中,实验组患者生理领域及心理领域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精神病患者在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实施临床药物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保证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骆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探讨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 MRI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在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收治的72例经临床病理、影像学等相关检查证实为脑出血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 MRI 常规的横断面 T1WI、T2WI、T2FLAIR 平扫以及 SWI 扫描。结果:72例患者共计发现出血灶148处,SWI 以及 T1 WI、T2 WI、T2FLAIR 对脑出血病灶检查率分别为100%、37.16%、47.97%以及63.51%,SWI 序列检出率明显高于 MRI 其他常规序列检查(P <0.05),55例患者经 SWI 检查发现微出血灶。结论:SWI 序列在用于脑出血的临床检查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且可对微小出血病灶进行有效检查,适宜作为脑出血患者佳的临床检查手段。

    作者:巴学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探讨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CT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 CT 诊断对肝细胞癌(HCC)并发胆管癌栓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提升影像准确性进行分析。方法:根据该院接收的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4例来进行分析,对患者临床中的 CT 影像情况进行回顾。结果:此次研究的4例患者经 CT 诊断,均发现了肝细胞癌和胆管癌栓。有3例患者 CT 影像典型,1例高密度碘油栓塞影像。患者都有胆管内填充软组织块扩张现象存在。结论:HCC 合并胆管癌栓的 CT 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 对病灶的检出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医院儿科的药物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儿科的药物合理应用情况,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该院儿科136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用药情况以及常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其合理用药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我院儿科普遍具有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136例患儿中共查出25例病例具有用药不合理性,用药不合理率为18.4%,不合理现象包括给药剂量过大、给药途径选取不适宜、予以患者慎用和禁用药物以及药物配伍禁忌等;136例患儿共发生不良反应病1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包括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中药制剂以及电解质等,不良反应类别包括皮疹、瘙痒、恶心和呕吐等。结论:需进一步完善我院儿科药物合理使用制度,同时对儿科临床医生加强药物合理使用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培训,确保儿科使用合理安全。

    作者:付美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分析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通过对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和理疗方法的观察和研究应用,总结出在颈椎病治疗过程中的针灸推拿的重要性和发展。观察利用当归注射液和维生素联合针对颈椎病的实际疗效。方法:通过对该院接受的300颈椎病患者的病情状况和实际针灸推拿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临床效果的对比和观察,得出针灸实际效果作用结论。首先将患者分为两组,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普通针灸法治疗,实验组则要联合穴位注射方法治疗,2d一次针灸推拿治疗,接受四到五个疗程。结果:然后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和记录分析,得出结论。观察研究发现穴位联合注射针灸推拿治疗的方法效果远远高于普通针灸推拿治疗。结论:在对患者进行颈椎病治疗上联合性针灸推拿具有很好的疗效,能够快速彻底的治疗患者的病痛。

    作者:何显峰;张玉亮;高松妍;王丽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探讨优质护理在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进行治疗的甲状腺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甲状腺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优质护理的措施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姬仁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影响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静脉采血及末梢采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血常规检测的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入所顺序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 =60)及对照组(n =60),分别进行静脉采血及末梢采血,对比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及红细胞压积(HC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红蛋白(Hb)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更高,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更低(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静脉采血及末梢采血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静脉采血的检测结果更准确。

    作者:崔如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探讨带血管蒂皮瓣转移修复手外伤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外伤皮缺损使用腹部带血管蒂皮瓣转移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该院的100例外伤皮肤缺损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手指掌侧推进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腹部带血管蒂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四周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8%,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88%,两组有效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手外伤皮缺损患者临床中可以选择腹部带血管蒂皮瓣转移修复治疗,可以满足患者对外观的需求,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也比较高,患者的满意度也比较高,因此我们推介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作者:张治家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冠心病治疗中活血化瘀法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法用于冠心病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4例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方剂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1%,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 FIB 及 CR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心力衰竭发生率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26.47%,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可改善血液粘稠度、控制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

    作者:赵东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根据该院5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这些患者的术后护理方式。结果:经过护理后,全部患者中有12例的生活能够自理,有20例患者肢体功能存在障碍,有9例患者存在认知障碍,有6例患者有语言障碍,有13例患者植物状态,死亡患者共6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术后护理是对患者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的保障,能够帮助患者缩短治疗周期,尽快康复。

    作者:李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 =23)及对照组(n =22),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30%,高于对照组(81.82%,P <0.05)。结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世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