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中职学校中医教学体会

王丽娟

关键词:中职教育, 中医, 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
摘要:中职教育是国家教育领域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大量的实用性人才,中职教育面临的危机也随着教育改革而显现出来,如何改善中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穿刺肝胆管造影引流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肝胆管造影引流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40例行经皮穿刺肝胆造影引流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0例)和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20例),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皮穿刺肝胆造影引流术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仇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障碍及系统化护理干预

    目的:提升患者对慢性前列腺炎心理障碍的认识程度,并对系统化护理干预进行深入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接诊的41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给予常规性的治疗护理,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同一时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1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给予心理、行为、情绪、认知等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护理干预的前后,根据国际列腺炎症状评分指数表,制作相应的问卷调查表,评价在此期间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前期和后期,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QOL)与症状评分指数(CPSI)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健康行为分值与治疗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的治疗护理方法,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障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疗效。

    作者:张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肝脏超声诊断11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技术在肝脏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10例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总结。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肝病患者共110例,超声正确诊断104例,其中脂肪肝患者正确诊断43例,肝囊肿患者正确诊断35例,肝血管瘤患者正确诊断18例,肝脓肿患者正确诊断5例,肝癌患者正确诊断3例。正确诊断率为94.55%。结论:合理运用超声检查,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于肝脏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借鉴与推广。

    作者:袁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大数据时代下区域医疗的思考与探索

    本文阐述了利用大数据优势推动区域医疗发展的必要性,从细致深入做好疾病预防、全面了解治疗进度、努力实现无差别就医三个方面,探讨了大数据时代区域医疗的应用方向,希望对促进大数据时代下区域医疗的快速发展有所裨益。

    作者:韩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硫酸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硫酸镁用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80例参与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氨茶碱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患者硫酸镁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2.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17.5%。结论:硫酸镁对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丁粉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腹部手术患者中开展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于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接受全麻腹部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全麻苏醒期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护理中开展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降低躁动发生率及其程度,促进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浅析中药的不良反应探讨及药学服务对策

    目的:对中药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药学服务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中药治疗、出现不良发育的患者的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不良反应具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50例患者中,60岁以上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较其他年龄段患者高(P<0.05),究其原因,主要受到患者自身因素及药学服务因素的影响。结论:对服用中药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进行服务时,临床上应该优化药学服务,做好药材管理工作,给予患者全方位用药指导,以提高用药安全,使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得到有效降低。

    作者:邱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医院人血白蛋白临床合理用药管理

    目的:旨在探讨本院人血白蛋白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临床应用人血白蛋白患者临床资料,采用Excel 2010软件统计分析所选病例的住院科室、用法用量、用药理由、应用疾病、符合说明书应用指征及UHC人血白蛋白使用标准和血清白蛋白浓度等资料。结果:我院有13个临床科室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患者疾病涵盖15种,其中以癌症患者人血白蛋白用量高,患者人血白蛋白用量主要为20~30 g,用药理由主要为补充低蛋白血,使用后,患者血清白蛋白分布主要为21~28 g/L。结论:医院应用人血白蛋白范围较广及频次较多,易导致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发生,医院增强对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中各环节监管。

    作者:杨圣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一次性与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究一次性根管与常规根管治疗用于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该院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间接收的急性牙髓炎患者中抽取72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分成A组和B组,各36例,A组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B组采用常规根治疗术治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A组近期疗效较B组高,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过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牙髓炎患者采用一次性和常规根管治疗的长远效果相当,但一次性根管治疗的近期疗效更佳。

    作者:邰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腔镜下治疗宫外孕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下治疗宫外孕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宫外孕患者84例。随机分2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期间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中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外孕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予以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产妇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产妇焦虑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且还可降低产妇并发症的发生,可推广应用。

    作者:杜建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式选择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时治疗方式的选择及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中治愈的有25例,好转的有10例,无效的有3例,总有效率为92.11%;试验组患者治愈的有15例,有效的有8例,无效的有15例,总有效率为60.53%。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临床效果好于手术治疗的方法,但对于病情严重,无法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手术方式则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因此临床上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时,正确的选择治疗方式,把握治疗时机十分关键。

    作者:朱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讨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足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足患者疼痛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25例,在治疗的过程中对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和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应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较为明显,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心理护理,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与护理配合度,从而实现理想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嘉熙;李彦辉;刘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分析

    目的:对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3月11日至2014年3月11日期间在该院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实施常规的质量控制,以此作为对照组,于2014年3月11日至2015年3月11日期间在该院实验室输血检验中实施针对性质量控制,以此作为实验组,质量控制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院内感染率及质量控制评分。结果:实验组的质量控制评分为(93.45±10.08)分,对照组的质量控制评分为(79.34±10.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院内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实施质量控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有效减少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院内感染率,提高输血检验质量。

    作者:张秋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可将护理质量提升,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身体状况,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减少患者的住院成本,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促进护理专业科学化发展。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为已确诊的某种疾病的患者而制定的住院护理模式,是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为一体,针对病重患者发展了一套治疗程序。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主要表现在心肌出现缺血的情况,导致心肌坏死,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状态。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可将护理质量提升,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身体状况,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减少患者住院成本,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促进护理专业科学化发展。

    作者:陈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分娩的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和研究组各为50例,常规组给予基础健康宣教,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学校健康教育,对比健康教育结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孕妇健康教育结果,发现研究组的宣教效果更为显著。孕妇通过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加深,研究组孕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6%,常规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0例孕妇接受了学校健康教育,提高了孕妇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孕妇以及家属能够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刘梅芳;史建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氨溴索与地塞米松联用对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患者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氨溴索与地塞米松联用对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重症吸入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及研究组(氨溴索与地塞米松联用治疗)各40例,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5%,与对照组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与地塞米松联用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疗效确切,可作为临床优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柴逸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该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179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对179例患者进行调查,统计不同程度负担患者的比例及SPB得分状况,同时分析SPB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179例患者中无负担患者21例,轻度负担患者52例,中度负担患者79例,重度负担患者27例,SPB得分为(32.57±2.16)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治疗费用支出方式、病程、文化程度及合并症种类是患者自我负担感受加重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大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感受负担受众多因素影响,常见因素包括心功能分级、经济状况及病程等,临床为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可从上述影响因素介入重点干预措施。

    作者:佘丽;高瞻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肿瘤科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的探讨

    近年来,中国癌症患者的发病率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探究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抗肿瘤药物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其在发挥一定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对于患者的正常器官与组织也存在一定的损害作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在为肿瘤科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做好其药学监护工作非常的必要,本文就主要对肿瘤科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予以简单探讨,结合肿瘤科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给药环节和患者用药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体会,总结其具体工作内容及模式,对于实际的肿瘤科患者的用药安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防治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防治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患者2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腹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比较两组患者腹胀缓解率的时候发现观察组患者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患者治疗期间,予以其护理干预模式,给予其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腹胀情况,同时还能够降低腹胀的发生,有利于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秋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于该院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者68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配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对护理配合进行优化。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23.53%(P<0.05)。研究组患者肠道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措施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概率,促使机体快速康复,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张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