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霞
目的:探讨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床边血浆置换(PE )治疗多发性皮肌炎/肌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例多发性皮肌炎/肌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小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行血浆置换,给予相关的观察及护理。结果:7例患者,除1例后期并发气胸自动出院后在短期内死亡,6例患者病情好转,复查CT见肺部病变明显吸收。结论:对于多发性皮肌炎/肌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在严密的病情观察,全面细致的护理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血浆置换治疗的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其病情。
作者:黄淑琼;郭松圆;辜惠兰;郭小燕;陈金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检验科血检不合格标本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提升血检标本的合格性。方法:选取该院检验科收集的血液标本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的血液标本都是由医护人员进行采集检验,在这个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随后判断血液标本是否合格,对于出现不合格的样本进行记录并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措施。结果:对所有的血液样本进行检验分析,发现在不合格血液标本中,引起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有溶血、采血量不足、血液凝固、血液受到污染以及其他因素。结论:对临床检验中出现血检不合格标本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血检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临床血液检查以及患者病情的诊断和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莫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分析抗生素临床合理用药实施药学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生素管理,观察组给予抗生素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7%)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6.7%),差异显著(P<0.05)。结论:抗生素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实施药学干预措施的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蒲英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个体化饮食护理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在治疗措施相同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行个体化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为(3.6±0.5)d,对照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为(5.6±0.7)d,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7.8%。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个体化饮食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可推广应用。
作者:朱俊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病机以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恶性肿瘤临患者60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随机方式将两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化疗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入药物地榆升白片对患者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全部恶性肿瘤患者所患疾病主要为大肠癌、胃癌、鼻咽癌以及肺癌。结果:经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小板以及血象的干甚情况,治疗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化疗后的恶性肿瘤患者药物地榆升白片进行治疗,对患者骨髓抑制有着明显改善作用,同时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田婕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急性传染病对于人类的健康有较大的威胁,在临床的工作中对传染病的控制与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提升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能力,对于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有重要意义。本文章将以笔者的临床经验并总结临床的相关资料对突发传染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展开综述。
作者:廖建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拟输血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方法:选择1000例拟输血患者,检测患者输血前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同时统计HIV阳性患者中交叉感染患者例数。结果:1000例拟输血患者中,检出阳性标本137例,感染率为13.7%,2011年到2015年感染率分别11.9%、13.2%、13.3%、14.3%、15.2%,有逐年升高的趋势。HIV阳性患者中发生交叉感染情况为:2012年1例HIV阳性患者同时合并HBsAg阳性,2014年2例HIV阳性患者中其中1例合并TP阳性,2015年2例HIV阳性患者中有1例合并HBsAg阳性,HIV阳性患者交叉感染总发生率为42.9%。结论: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对于减少院内感染和医疗纠纷、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有重要意义。
作者:喻学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脂质水平和斑块消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结果:两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脂质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斑块消退效果更佳,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可优化其血清脂质水平,加速斑块消退。
作者:蒋金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检验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及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输血治疗患者17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检验患者不规则抗体在输血前,并分析检验患者的阳性率、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患者抗体筛查结果。结果: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170例输血患者中,出现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4例(2.35%),其中男1例,女3例。结论:不规则抗体检验在输血中具有较好临床意义,其能确保临床输血安全,从而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
作者:刘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癌性腹膜炎(CP)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22例癌性腹膜炎患者的CT资料。17例采用增强扫描,5例仅采用平扫,均采取全腹部扫描。结果:19例扫描显示腹腔积液;15例扫描显示壁层腹膜增厚;15例显示网膜及肠系膜改变;8例显示腹腔脏器表面增厚。结论: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较重,影像学表现多变,诊断比较困难,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对恶性肿瘤病人及时、准确地作出腹膜转移的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的评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发生于外耳的血管瘤临床少见,若侵及耳廓软骨,会造成外耳畸形。由于瘤体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手术治疗时术中止血困难、涉及创面修复等问题,外耳血管瘤的治疗仍是一个棘手的临床难题。本文报告1例外耳道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并就其诊治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刘秋丰;孙海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硬膜外填充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住院部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5例行L2-3腰椎间隙硬膜外填充治疗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除一名女性患者治疗后效果较差改手术治疗。其余84例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优良率98.8%。结论:硬膜外填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达到了去除疼痛的目的,是基层医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邢学文;赵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行醒脑静与纳洛酮的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自该院2015年2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收治的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中选取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行纳洛酮治疗方法,对实验组患者行醒脑静与纳洛酮的联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酒后清醒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行醒脑静与纳洛酮的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几率,有效的缩短了酒后清醒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胡贵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77例老年CHF患者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分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和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90.0%)高于对照组(78.4%),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CHF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身心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梁秀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下段输尿管癌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5例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下段输尿管癌的患者,其中男16例,女9例,中位年龄67.2岁。无痛性血尿患者12例,腰痛患者6例;B超偶然发现肾积水患者7例。结果:25例患者均行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其中行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的患者10例;输尿管末端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患者15例。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细胞癌,病理分级:G18例;G211例;G2~G33例;G33例。分期:T110例;T211例;T34例。22例患者获得随访(88%),5年生存率为45.5%(10/22),术后血肾功能指标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术后2年内膀胱癌发生率36.4%(8/22);术后1年~6年出现6例同侧上尿路癌复发患者,复发率是27.2%。术后2年内4例患者死于内科疾病。结论:原发输尿管癌属于临床中不常见的尿路上皮肿瘤,没有良好的预后效果。将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应用在低分级、低分期的输尿管癌中具有良好预后,但是存在复发风险,需要术后进行密切随访。
作者:王勇;王云炎;孟峻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进而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CBT治疗抑郁症程序的简单回顾,阐述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可行性和重要性。
作者:张启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痔疮术后患者使用中药熏洗的效果。方法:收集痔疮术后患者共30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150例)和观察组(1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坐浴,观察组则接受中药熏洗,将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便血、肛门坠胀等症状评分分别为(1.0±0.4)分、(1.0±0.4)分、(0.8±0.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3)分、(1.8±0.5)分、(1.5±0.3)分(t=12.183,t=15.371,t=13.102,P均=0.000)。结论:对痔疮术后患者使用中药熏洗,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振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缺损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和3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诸晓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对静脉输液港植入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接受静脉输液港植入术4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一般组20例与干预组20例,一般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患者接受临床早期优质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满意度。结果:一般组患者满意度为75%,干预组为90%,干预组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对因疾病接受静脉输液港植入术治疗患者而言,为其提供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大部分患者对于临床服务感到满意。
作者:王斐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普勒彩超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X线影像学检查,观察组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对照组共有17检出,检出率为60.71%;观察组共有25例,检出率为89.29%。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测在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中具有检出率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优势,可为诊断的准确率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何羡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