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西紫杉醇与顺铂联合用于晚期食道癌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谢荣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 顺铂, 晚期食道癌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多西紫杉醇与顺铂联合用于晚期食道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该院接收的晚期食道癌的患者一共有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顺铂联合氟尿嘧啶进行治疗,治疗组采取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给予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晚期食道癌患者采取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生存时间进一步延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净化对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和分析血液净化对老年急性肾衰竭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于该院就诊的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按照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两组都采用治疗手段后,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的治疗中,血液净化有着显著地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应该在临床应用上大力的推广。

    作者:王秀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病理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与防护探讨

    相比于其它的医学实验室,病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有更高要求,且在病理试验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多种化学品,加大了病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难度。如何做好病理实验室的化学品安全管理和防护已经成为临床研究重点。本次研究首先分析常见化学品毒性和存放要求,随后针对特殊化学品的安全存放问题加以探讨,并总结有效的化学品防护措施,以便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蔡晚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药物治疗和预防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与预防措施进行研究。方法:取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2例,利用常规祛痰、氧疗等方法的4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引入药物治疗方法的46例划入观察组,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5.65%(44/46)高于对照组82.61%(38/46),差异显著(P<0.05)。结论:药物治疗应用于慢性阻塞性疾病的效果极为显著,配合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可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浅析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和分析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对于儿科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住院患儿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感染的患儿67例,病毒感的患儿65例,,对患儿分别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两者联合的方法进行检验,对比三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以及两种感染病原的C反应蛋白平均数值。结果: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两种检测方法相比,C反应蛋白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血常规的阳性检出率;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联合的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两种方法单纯应用的阳性检出率;细菌感染组的C反应蛋白数值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的C反应蛋白值(P<0.05)。结论: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联合检验的方法能够使患儿在临床上的阳性检测率更高,能够有效鉴别不同感染类型的患儿,对临床医师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Orem自护理论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退化反应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帕金森(PD)作为神经内科一种常见疾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生活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何提高患者的日后生活质量一直是神内的研究重点[1],本文旨在研究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使用Orem自护理论在退化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赵莉;谢艾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任务驱动法应用于健康评估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评述

    目的:评述任务驱动法应用于健康评估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以该院2013级护理专业的81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以2014级102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健康评估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比两组学生健康评估期末考试成绩,同时统计对比两组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健康评估期末考试成绩平均(92.88±10.26)分,对照组学生健康评估期末考试成绩平均(81.19±16.20)分,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过程满意程度评分为9.05±1.05分;对照组学生对教学过程满意程度评分为(7.16±1.78)分;实验组学生对教学过程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任务驱动法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实践操作能力,可于健康评估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彭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治疗措施,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护理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比,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所有患者接受护理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有所降低,数据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并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秦小娜;王晓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替普瑞酮诊治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讨论分析替普瑞酮诊治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于该就诊的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78例。所有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按照随机数表分为两组,两组均有39例病人,并且一组为研究组,一组为参考组;两组病人在入院时应当经相关影像学确诊患有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症。其中,参考组39例病人运用西咪替丁药物进行诊治,而研究组39例病人则运用替普瑞酮药物进行诊治。统计分析两组病人进行诊治后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状况,并将以上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39例病人整体临床诊治有效率为94.87%;而参考组39例病人整体临床诊治有效率为71.79%。研究组39例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而参考组39例病人中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5%。两组病人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用西咪替丁药物诊治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而言,替普瑞酮药物的诊治效果更为显著,且病人的不良症状发生情况较小,因此替普瑞酮在诊治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口服避孕药联合来曲唑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采用口服避孕药物及来曲唑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PCOS患者26例,予以避孕药物口服联合来曲唑联合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排卵期及黄体期的E2、LH及P水平均较卵泡期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患者的排卵率为88.46%,宫内妊娠率为57.69%。结论:PCOS采用口服避孕药物及来曲唑联合治疗能够有效调节内分泌功能,促进卵泡发育,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加强医院病案室信息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医院病案室信息化管理,对医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加强医院病案室信息化管理的几点措施,以此提高医院病案室信息化管理水平。

    作者:刘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用于手足口病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手足口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719例,其中随机抽取接受治疗的120例手足口患儿的家长作为对象,通过开展专业讲座形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接受健康教育后,所有家属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与教育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家属对基本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进而提高其手足口病防治意识。

    作者:雷永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品管圈在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品管圈在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该院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治疗的ICU患者100例未实施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作为对照组;将该院于2014年8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实施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所有患者均为气管的非计划性拔管患者。分析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对比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概率及阳性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实施后气管的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当发生率为1.00%、病人烦躁不配合发生率为1.00%,未发生压束带使用不到位及护士宣教不到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优势,P<0.05;研究组患者实施前阳性率82.00%明显高于实施后,P<0.05。结论:采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ICU患者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概率,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宋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中的运用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中的护理效果。方法:该院将收治的8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期间)单双号编号分组,对照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前提下,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体温,心率,宫缩,阴道流液量及性状、出血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优势更为明显(P<0.05)。结论:通过人性化护理后,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护理效果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安全系数高,值得在以后的护理中推广。

    作者:高玉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策略

    通过深入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影响因素,研究院内转运的护理策略,有助于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在开展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做好转运前的相关评估,药品、医疗器械等也要充分准备,此外,要加强相关接入科室的协调工作。医院要不断强化医疗工作者的急救技能训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变能力和责任心,确保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有效开展。

    作者:曹丽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以该院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给予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肺功能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顾培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持续期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疗法对于持续期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持续期支气管哮喘小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小儿推拿手法治疗,疗程均为12周。对比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周、12周后,试验组的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治愈(55.5%)、显效为主(33.3%),其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推拿疗法联合常规雾化吸入疗法可显著改善小儿支气管哮喘持续期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红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在早期食管癌患者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早期食管癌患者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的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行ESD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两组分别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ERF)进行两组之间护理效果的比较。结果:121例早期食管癌行ESD术患者均手术成功。常规护理组HAMA与HAMD、HPLP及WHOQOL-BERF在常规护理前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组HAMA与HAMD、HPLP及WHOQOL-BERF护理干预前后在心理状况、自我实现、人际关系、压力应对、生活质量等方面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行ESD术早期食管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健康行为、生活质量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

    作者:蔡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循证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后1周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早日康复。

    作者:杨修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

    目的:评价在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实行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并且探讨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该院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7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参与本次研究,按照入院就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使用红霉素针治疗的作为参照组,采用阿奇霉素针治疗作为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与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相比较参照组,治疗组肺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等指标改善效果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腹痛、恶心呕吐、局部静脉疼痛反应、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均有明显变化,但是两组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统计学不存在意义。结论:将阿奇霉素应用于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以降低不良反应,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申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对偏头痛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改善偏头痛患者负面情绪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负面情况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境状态量表(简式POM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偏头痛患者的负面情绪,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吴灿谨;张守领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