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荣
病案统计分类是病案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管理过程中较为复杂的工作之一。国际疾病分类(ICD)是WHO制定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方法。其是根据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解剖位置等特性,将疾病分门别类,使其形成一个有序的组合,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ICD-10即《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其也是当前我国常用的病案编码方式。本文从ICD-10编码的工作模式出发,对ICD-10编码在病案统计分类应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提升医院病案统计分类管理效果。
作者:黄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区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就诊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9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痰细菌培养结果将90例患儿分为革兰氏阳性菌组(G+组)45例和革兰氏阴性菌组(G-组)45例,收集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作比较,在入院时检测两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进行对比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G-菌组患儿外周血PCT水平为(14.29±3.30)ng/ml显著高于G+组[(8.42±1.11)ng/ml,P<0.01]。结论: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因诊断病原菌类型时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邱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癌性腹膜炎(CP)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22例癌性腹膜炎患者的CT资料。17例采用增强扫描,5例仅采用平扫,均采取全腹部扫描。结果:19例扫描显示腹腔积液;15例扫描显示壁层腹膜增厚;15例显示网膜及肠系膜改变;8例显示腹腔脏器表面增厚。结论: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较重,影像学表现多变,诊断比较困难,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对恶性肿瘤病人及时、准确地作出腹膜转移的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的评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血清白蛋白(ALB)对晚期早产儿感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82例合并感染的晚期早产儿(孕34~36周)根据血清ALB水平分为A组(<25 g/L)、B组(25~30 g/L)和C组(>30 g/L),评价生化指标、NCIS及转归。结果:三组PA、PLT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单项危重病例、脏器损伤≥4个和机械通气例数多于B组和C组(P<0.05),转归情况差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血清ALB与与晚期早产儿感染预后关系密切,晚期早产儿血清ALB水平越低,其主要生化指标、NCIS等越趋于恶化,提示预后较差。
作者:马秋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做女人不容易,一不小心就怀上了,可由于各种原因这孩子又不想要,怎么办?传统的办法只有一个选择--堕胎。医学上叫做人流。以前碰到这样的事情时我们医生常做的手术是患者刮宫。但这种手术大的缺点是患者很痛苦。“替患者着想永远是我们医生的责任。”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我院从2007年1月起,开始了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无痛人流的探索。
作者:熊小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妇产科疾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均应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子宫肌瘤患者总有效率88.9%,终止妊娠患者总有效率93.3%,紧急避孕患者总有效率96.2%,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总有效率90.5%,子宫异常出血患者总有效率90.0%。结论:妇产科疾病临床治疗中,米非司酮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作者:刘娟;杨芸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比较长托宁和阿托品用于宫腔镜检查术前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Ⅰ组长托宁组,宫腔镜检查前30 min静脉注射长托宁0.5 mg,Ⅱ组阿托品组,宫腔镜检查前30 min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监测两组患者用药前(T1),用药后5分钟(T2),扩宫时(T3)和手术开始后10 min(T4)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观察患者口干程度,宫颈松弛度和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Ⅱ组用药后5 min的HR和MAP较Ⅰ组明显增高,Ⅰ组的宫颈松弛度优于Ⅱ组,Ⅰ组和Ⅱ组患者的口干程度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托宁对生命体征影响小,更能松弛宫颈,有利于手术操作,作为宫腔镜检查术前用药优于阿托品。
作者:胡佳;李有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治疗癫痫患儿对依从性的效果,为相关医疗工作人员在处理癫痫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方法:收集从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癫痫患儿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将60例癫痫患儿按科学统计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人,对两组患儿采取同样的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儿配合相应的循证护理进行干预,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依从性为95%,对照组依从性为78%,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治疗癫痫患儿中依从性效果比一般手段治疗有效。
作者:安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比较。方法:本次研究病例均来源于2010年1月至2015年01月该院骨伤科收治的6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另实施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短,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小,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66%较对照组33.33%显著低(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较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对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具有更显著临床优势,有较广泛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倪前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危急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技术偶数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院内转运,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进行院内转运,观察对比2组患者意外事故发生率和转运成功率以及接受科室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中意外事件发生率、转运成功率、护理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科室满意率率明显低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危急重症患者进行院内转运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院内转运,能有效的降低医患纠纷,提高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作者:张贞玉;袁明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讨论腹腔镜手术应用在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2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试验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对2组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使用止痛药概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进行观察,试验组患者的各临床指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应用在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中疗效显著,对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患者病程,减轻患者疼痛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贾凤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床边血浆置换(PE )治疗多发性皮肌炎/肌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例多发性皮肌炎/肌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小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行血浆置换,给予相关的观察及护理。结果:7例患者,除1例后期并发气胸自动出院后在短期内死亡,6例患者病情好转,复查CT见肺部病变明显吸收。结论:对于多发性皮肌炎/肌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在严密的病情观察,全面细致的护理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血浆置换治疗的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其病情。
作者:黄淑琼;郭松圆;辜惠兰;郭小燕;陈金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继发性不孕症治疗方法的选择,观察经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门诊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继发性不孕症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原因引发的继发性不孕症的治疗方法,并观察妊娠结局。结果:26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中,总妊娠率50.0%;25例子宫因素导致不孕患者中,总妊娠率60.9%;25例POCS患者中,总妊娠率40.0%;12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总妊娠率30.0%。结论:临床治疗继发性不孕症患者时,应针对病因恰当的选择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作者:杨芸;刘娟;王杜娟;毕红;温开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益肾化瘀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随机数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益肾化瘀汤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复发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停药3个月的月经失调、疼痛等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化瘀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较好,对于促进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具有很高的价值。
作者:罗向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6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不同的终止妊娠的时间分为3组,即A组(n=12,<32 w)、B组(n=24,32~33+6 w)、C组(n=24,≥34 w)。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宫颈成熟条件又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各30例,对围生儿结局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C组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A组与B组比较,B组低于A组(P<0.05);阴道分娩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在妊娠34 w以后终止妊娠可显著围生儿结局,合理选择剖宫产分娩方式可有效防止新生儿窒息或死亡,提高围生儿存活几率。
作者:罗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Leep刀治疗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宫颈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则使用Leep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2.0%,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的时候发现,观察组患者此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宫颈炎,相对于常规治疗方法,Leep刀治疗方法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还可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沙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为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保障血液安全,以加强无偿献血志愿者的宣传组织招募,促进中心血站各项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方法:中心血站根据工作实际提出合理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方法和措施,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推广和应用。结果:本文以安顺市中心血站为例,具体分析了宣传组织招募工作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结论:通过分析宣传组织招募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以健全工作机制,进而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胡迎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联合质子泵抑制剂用药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8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用氯吡格雷组和氯吡格雷联合质子泵抑制剂组,评价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ST变化、心绞痛发作次数和血小板计数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总心血管事件及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静脉溶栓治疗后辅助氯吡格雷联合质子泵抑制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赵彩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早期应用法舒地尔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我院接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中选择80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病人均早期(入院后即使用)应用法舒地尔,对照组40例病人比对照组晚一周应用法舒地尔,比较并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0%。通过比较检验,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应用法舒地尔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席海鹏;刘洪;何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探讨重症胸外伤患者ICU的呼吸道护理效果。方法:重症胸外伤患者共70例作为调查分析对象,并且将所有参与调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35例,调查实验中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并且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护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死亡率为0.00%,对照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7.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实验能够看出,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护理应该采用整体护理方式,因为采用这种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死亡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郭丑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