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可
目的:重点观察常规治疗法与全科治疗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共9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全科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基本痊愈68.9%、恶化或无效4.4%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5.6%高于对照组(86.7%,P<0.05)。结论:积极采用全科治疗心力衰竭,能更好的改善患者心功能,使其康复,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洪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和探究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并对其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了该院口腔科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局部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全身治疗,然后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明显好于对照组的(90.0%,P<0.05)。结论:在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要对其发病机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然后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从而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改善,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谢雄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和探究在产科护理过程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该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产妇给予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实验组产妇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又给予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然后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技能评分、健康知识掌握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技能评分(18.4±1.1)分、健康知识掌握情况(19.6±1.2分)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1.2±0.8)分均高于对照组(16.4±0.8)分、(15.9±1.0)分、(7.5±0.7)分,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到产科临床护理之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而且还能使产妇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确保母婴的健康。
作者:李玉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下段输尿管癌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5例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下段输尿管癌的患者,其中男16例,女9例,中位年龄67.2岁。无痛性血尿患者12例,腰痛患者6例;B超偶然发现肾积水患者7例。结果:25例患者均行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其中行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的患者10例;输尿管末端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患者15例。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细胞癌,病理分级:G18例;G211例;G2~G33例;G33例。分期:T110例;T211例;T34例。22例患者获得随访(88%),5年生存率为45.5%(10/22),术后血肾功能指标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术后2年内膀胱癌发生率36.4%(8/22);术后1年~6年出现6例同侧上尿路癌复发患者,复发率是27.2%。术后2年内4例患者死于内科疾病。结论:原发输尿管癌属于临床中不常见的尿路上皮肿瘤,没有良好的预后效果。将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应用在低分级、低分期的输尿管癌中具有良好预后,但是存在复发风险,需要术后进行密切随访。
作者:王勇;王云炎;孟峻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左旋卡尼汀对心内直视术患者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该院择期行心内直视术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给予左旋卡尼汀,对照组(60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前1 d,术后第3天测定患者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MAU)、血清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比较两组各60例的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为今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肾功能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手术后两组SCr、BUN、MAU、血及尿β2-MG均较手术前显著较高(P<0.05);手术后实验组SCr(122.05±17.48)μmol/L、BUN(13.69±1.09)mmol/L、MAU(32.10±4.87)mg/L、血β2-MG(1.97±0.30)mg/L 及尿β2-MG(489.91±22.89)μg/L均较对照组(140.31±30.60)μmol/L、(14.19±1.80)mmol/L、(34.73±4.35)mg/L、(2.39±0.25)mg/L、(570.10±28.01)μg/L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可有效减轻择期行CPB患者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因而,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丰;黄伟波;邓喆;覃之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浅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工作和早期的一系列功能康复锻炼,使患者早日恢复其生活上的独立性。方法:患者置换手术后个体所表现出的差异制定一套符合患者的科学护理以及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掌握患者的康复状况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终对其评价。结果:随机抽查在我院髋关节置换术后出院的患者,通过随访和调查,患者康复状况良好,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自信。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在中西医的结合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康复锻炼计划和细心的护理,具有康复快,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姜明林;刘选艳;梁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妇产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效果,总结经验提升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66例进行护理研究,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分娩不良结局发生率(30.30%)明显低于对照组(72.73%,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护理内容全面,患者及家属依从性高,患者睡眠状态好、心态好,有效减少了分娩不良结局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曹卫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脂质水平和斑块消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结果:两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脂质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斑块消退效果更佳,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可优化其血清脂质水平,加速斑块消退。
作者:蒋金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改善偏头痛患者负面情绪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负面情况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境状态量表(简式POM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偏头痛患者的负面情绪,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吴灿谨;张守领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黄芩桔梗汤治疗慢性咽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门诊120例慢性咽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按黄芩桔梗汤治疗,对照组以口服蓝芩口服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芩桔梗汤治疗慢性咽炎急性发作疗效显著。
作者:陈苗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进而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CBT治疗抑郁症程序的简单回顾,阐述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可行性和重要性。
作者:张启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阿托伐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瑞舒伐他汀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取得的效果。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TC、hs-CRP、LVEF、LDL-C、FMD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在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hs-CRP与LDL-C指标降低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LVEF与FMD指标并无显著差异,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阿托伐汀与瑞舒伐他汀均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但相对比瑞舒伐他汀降脂效果更为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成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丹参川芎嗪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并且探讨其对卒中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调脂、预防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且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中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0 d后NIHSS评分和ADL评分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0d后对照组患者血清中IL-1β水平都无明显下降,而治疗组患者血清中IL-1β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治疗老年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这可能与其减少IL-1β的表达有关。
作者:徐辰寒;汤武装;李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60例宫外孕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各30例宫外孕患者,对照组给予宫外孕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疾病及相关知识宣教及心理护理,并观察2组宫外孕患者的SAS、SDS、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宫外孕患者的SAS、SDS、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宫外孕患者系统的健康指导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其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建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随着中医逐步走向世界,建立科学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越来越彰显重要性与迫切性。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已成为中医研究领域的热点及难点。本文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进而查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者:苏婷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脑钠肽在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的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呼吸困难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心源性呼吸困难47例,肺源性呼吸困难51例,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的测定结果。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BNP水平显著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P<0.01);左心功能不全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右心功能不全呼吸困难患者(P<0.05);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血浆BNP水平不断上升;且2级、3级与4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的测定有利于对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具有转化应用到临床上呼吸困难原因诊断鉴别中的价值。
作者:陈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总结了1例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后的护理,包括术前,术后的观察和护理。认为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和精心护理术后永久起搏器患者,可以有效的促进其顺利康复。
作者:王海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2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例数22例及治疗总有效率73.33%(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小儿腹泻具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三种有效的贲门失弛缓介入治疗方法,并分析哪种方法中、远期疗效结果佳。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治疗的60例贲门失弛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采取球囊导管扩张术(30例)、永久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10例)、暂时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20例)的介入治疗方法,分别标记为A、B、C三组。结果:A组进行了56次球囊扩张,平均每例1.9次,56.7%的患者增加直径分级扩张1次,43.3%的患者扩张了3次,疼痛和反流是主要并发症。B组每例安放支架(不带膜)1只,疼痛、反流、出血和肉芽增生是主要并发症。C组每例安放部分支架(带膜)1只,疼痛、反流和出血是主要并发症。A、B、C三组的随访时间均为6~33个月左右,大于6个月的随访中三组患者出现复发吞咽困难状况的概率分别为60%、60%、20%,大于1年的随访中患者出现复发吞咽困难状况的概率分别为90%、50%、20%。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相对而言暂时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上具有更显著地中远期效果,且能够有效降低复发率,但也仍存在不足之处。
作者:谢志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个体化饮食护理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在治疗措施相同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行个体化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为(3.6±0.5)d,对照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为(5.6±0.7)d,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7.8%。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个体化饮食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可推广应用。
作者:朱俊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