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
目的:研究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后的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于该院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的98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9例。对照组给予患者一般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则进行术后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及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情况。结果: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依从概率为93.88%,较对照组的71.43%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27.22±3.54)分、(28.19±3.8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患者进行有效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对于患者心理状况也有改善作用,能够缓解患者心理负担。
作者:褚东军;张晓林;辛娜娜;赵京;赵伟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该院98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阿奇霉素。结果: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例数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辅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小儿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官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从该院门诊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选取9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7例,对照组患者48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手段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调查,分析患者的发病特点。结果:9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男性患者数量明显少于女性患者数量,在总发病患者中,20~40岁的患者所占比例高达72.5%,平均病程为(20.15±59.47)月;慢性荨麻疹中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所占比例为51.41%,有皮肤划痕症的患者占40.36%;温度变化、饮酒习惯以及日常饮食和服药等是主要诱因,过敏性疾病在一级亲属中发生率为30.27%。结论: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大都是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及皮肤划痕症为核心,其主要诱发因素在于环境温度变化与日常饮食情况,此外,遗传因素也是造成慢性荨麻疹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谢春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生存率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80例患者的病例,探讨手术方式,比较初次和再次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80例所有纳入样本的8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12年,期间3例患者死亡。首次和二次手术的患者5年及10年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只要术式选择恰当,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对于初次和再次手术的患者无明显差异,预后均良好。
作者:王连鹏;戴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时间段内接受腹股沟疝手术的患者90例,根据患者对腹股沟疝手术的选择意愿,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后的住院时间短,手术的并发症和复发率低,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等优势,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丁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lower amount of high-risk drug outside permeability caused by partial necrosis set of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Methods:using the method of root analysis and action to correct infusion exosmosis 1 case of high-risk drug caused local necrosis case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find the proximal reason and root cause factors,combined with actual situation formulation out flow chart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extravasa-tion,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to guide subsequent processing method,its application in nursing patients with infusion. Results:in the process of the whole clini-cal intervention,patients with no discomfort,recovering well,smoothly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after intervention,to heal. Conclusions:normalize infusion extrava-sation prevention and extravasation post-processing guidance,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nurses high -risk drug exosmosis education,strengthening the safety management in infusion,can prevent tissue necrosis happened to some extent.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中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患者,按住院尾号奇偶数,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例。两组均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对照组应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对比两组T0~T7 SBP、DBP、HR和SpO2、Ramsay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与T0时间段比较,其他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出现降低,且整体波动稳定;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明显。两组Ramsay比较,观察组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波动较大。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中,实行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能够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镇痛、镇静效果较佳。
作者:夏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和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生存质量评分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陆金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丹参川芎嗪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并且探讨其对卒中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调脂、预防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且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中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0 d后NIHSS评分和ADL评分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0d后对照组患者血清中IL-1β水平都无明显下降,而治疗组患者血清中IL-1β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治疗老年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这可能与其减少IL-1β的表达有关。
作者:徐辰寒;汤武装;李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喜络明治疗小儿肾脏疾病的临床疗效[1],并分析气毒副作用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小儿肾脏患者进行具体探究,了解小儿肾脏疾病毒副作用,对接受护理前的94例和接受护理后的94例患儿进行对比,将两组患儿表现出来的护理差错、投诉率进行护理对照分析。结果:及时观察患儿采用喜络明的毒副作用,了解患儿在服药期间出现皮疹、胃肠道反应不适状况、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改变、血白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下降的症状,并对这些不良反应做好相应护理措施,对提高临床疗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接受护理之后其疗效明显提高被投诉率明显减少。结论:使用喜络明治疗小儿肾脏过程中,正确有效的护理十分重要,有利于患儿顺利接受并完成治疗,及时观察患儿在服药期间出现的不良症状,并做好相应的措施,进而提升该药物的护理临床疗效,并以后能够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俊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专科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临床护理经验,观察分析患者的康复以及呼吸道护理效果。结果:参与本次调查患者共有40例,护理过程中发生4例死亡病例,6例仍在康复过程中,其余30例均已全部出院,康复过程中患者出现2例肺部感染病例。结论:通过以上的实验能够看出,护理效果对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正确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治疗的生活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作者:张国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于该院就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选取36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1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1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探究经不同方法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在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稳定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石志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应用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7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予帕罗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治疗6周后使用HAMD量表和HAMA量表测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3.3%。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副反应测评中,观察组行为毒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植物神经、心血管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延长可得到缓解,对照组不良反应随着时间延长未得到缓解。结论: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临床效果良好,副反应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随着时间延长可得到缓解,安全性较高。
作者:吴玉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在呼吸内科诊断中使用呼吸内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呼吸内科接收并治疗的3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呼吸内镜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病变部位并判断病变状况。结果:在380例行纤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当中一次性确诊的患者有313例,一次确诊率达到82.37%。利用呼吸内镜实施检查的患者病症类型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对于肺癌和咳血的检查中。结论:在呼吸内科诊断中利用呼吸内镜进行检查能够有效提高检查的准确率,对于及时明确患者病症并及时的实施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呼吸内镜检查可作为呼吸内科诊断中优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袁壮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长江航务管理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长航疾控中心)服务于长航系统血吸虫病防治、职业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及环境保护等工作多年,建立疾控中心档案并进行科学化管理对完善长航系统医疗卫生基础资料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长航疾控档案的重要性、档案管理内容和特点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合实际工作,阐述了疾控中心档案建立与管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关对策。
作者:胡晶;胡悦君;吴春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急诊科收治脑卒中患者240例,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防范,观察两组护理方法对患者临床结果的不同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参与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付宇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效果。方法:从该院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抽选实施保乳手术4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保乳术后放射治疗40例作为试验组,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复发率为7.5%(3/40),生存率为95.0(38/40),对照组复发率为25.0%(10/40),生存率为80.0(32/40),两组统计有区别(P<0.05)。且实验组满意率为92.5(37/40),不满意率为7.5(3/40);对照组满意率为72.5(29/40),不满意率为27.5(11/40),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给予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射治疗作用突出,可预防病症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限,值得借鉴。
作者:张宝英;赵学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健康体检人群肝胆系统患病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896名人员进行分析,对所有人员进行肝脏检查,分析其肝胆系统患病情况。结果:所有人员中发现肝胆系统疾病896人,占比47.26%,其中,脂肪肝患者364人(19.20%),胆囊结石患者280人(14.77%),肝囊肿患者156人(8.23%),胆囊息肉65人(3.43%),其他31人(1.64%),肝胆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其中,肝囊肿、胆囊结石等趋势明显。结论:健康体检人员肝胆系统患病主要为脂肪肝、肝囊肿以及胆囊结石等,患病趋势逐渐趋于年轻化,因此,必须加以重视,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其保健意识,提倡合理膳食、勿吸烟饮酒,从而减少肝胆系统疾病的发病。
作者:史文婷;毛艺璇;施茗熙;赵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60例宫外孕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各30例宫外孕患者,对照组给予宫外孕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疾病及相关知识宣教及心理护理,并观察2组宫外孕患者的SAS、SDS、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宫外孕患者的SAS、SDS、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宫外孕患者系统的健康指导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其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建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叶酸联合甲钴胺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低剂量叶酸组、中剂量叶酸组和高剂量叶酸组三组,每组3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4 w后检测Hcy水平、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低剂量组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Hcy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中、高剂量组Hcy水平均低于低剂量组(P<0.05)。三组经治疗后其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未发生过敏、恶心等不良反应。结论:叶酸联合甲钴胺可有效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不良反应少,且应用中、高剂量叶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疗效更佳,其中应用中剂量叶酸(5 mg/d )即可达到治疗效果。
作者:林美萍;王新华;张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