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陈琳
目的:研究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与心力衰竭(心衰)的关系。方法:SDHVD 组123例,男95例,女28例,龄78±7(60~104)岁,对照组123例,男94例,女29例。年龄79±8(60~96)岁。两组性别、年龄和基础疾病及严重程度相匹配。采用超声心脏检查,临床观察来分析心衰情况。结果:SDHVD组左心衰91(74%)例、全心衰17(13.8)例、EF值45%、心衰发生率82.1%,与对照组45(36.6%)例、12(9.8%)、EF 值61%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SDHVD患者易发生心衰,且以左心衰多见,可能与瓣膜病变后引起心脏结构和血液动力学异常等有关。
作者:易虹;慈书平;戴煌;朱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9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挫予以治疗,观察组采用潘托拉唑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68.75%)(P <0.05),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0.42%)明显低于对照组(27.08%)(P<0.05)。结论:采用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方利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压引流技术加外固定架治疗小腿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小腿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25例,观察组实施压引流技术加外固定架治疗,对照组实施单一外固定架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5±2.5)d、96%、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1.5±3.5)d、76%、28%,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压引流技术加外固定架治疗小腿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洪卫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卵巢妊娠与输卵管妊娠进行临床分析比较。方法:对2003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所诊治的100例卵巢妊娠病例进行分析,并且与同期进行输卵管妊娠的100例病例加以对比。结果:卵巢妊娠的发病率占异位妊娠发病率人群的2.5%,并且未出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而输卵管妊娠的发病率占86%,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手术治疗是卵巢妊娠治疗的重要手段,而输卵管妊娠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
作者:尹亚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讨论并分析历代采用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相关规律和用穴特点。方法:以文献中关于先秦至清末的针灸内容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对常用的经脉和穴位进行总结,并以此为依据找出潜在的规律。结果:历代采用针灸治疗偏头痛中,胆经出现的频率高;就腧穴出现频率来看,以少阳经脉的丝竹空、风池和率谷出现的次数多。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历代针灸治疗头痛的用穴特点进行分析发现,穴位的选择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特殊穴位则是处方构成的关键。
作者:包丽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肾性水肿患者皮肤感染发生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针对我医院从2013年8月到2014年4月收治60例肾性水肿患者,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且每组都有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临床应用常规护理治疗;试验组中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在两组患者中,试验组患者经舒适护理之后,患者皮肤感染发生率大大降低,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要高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肾性水肿患者进行护理治疗中,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不仅能提升患者满意度,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病效果,降低皮肤感染发生率,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再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男性尿道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治疗20例男性尿道结石病人。结果:全组病例均一次性碎石成功,术后无明显出血、感染及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治疗男性尿道结石是一种安全,高效,容易操作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舒向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抗精神药物所导致药源性精神障碍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药源性精神障碍30例所使用的药物进行研究结合临床经验得出结论。结果:服药1-2个月后是大部分患者药源性精神障碍高发期,药物大部分含氟,持续服药后立即停药致病情况较多。结论: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药源性精神障碍的发生时间、临床特点、用药品种得到初步结论。
作者:陈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全方位护理)和对照组(仅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4±0.6)d明显短于对照组(8.4±3.3)d。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肺炎、泌尿系感染、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3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工作,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周玉芬;刘琼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展开探讨,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归纳并总结患者的护理状况和效果。结果: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血管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很好降低患者致残率。结论: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能力,提高治愈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普外科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发放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科室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本病区9位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采用头脑风暴法及各种QC手法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解决。结果:实施品管圈后,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健康教育部分满意度有了明显增加,由改善前的80分提高到改善后的94分,活动前后圈员沟通能力等无形成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圈员整体素质有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是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芙莉;魏秀花;樊新磊;张小萍;任文慧;高萍;周旭;李亚博;马云云;陈雅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表现以及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体会,为临床医生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进行治疗的40名患者采用阴道超声检查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确诊,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治疗观察,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有90%痊愈,对照组成功率达到75%。结论:对于具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在进行停经就诊时,需要进行常规的阴道超声检查,对于怀疑有切口妊娠的病例,需要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这是对切口妊娠进行诊断的一种主要方法,甲氨蝶吟加清宫术是治疗切口妊娠、避免子宫切除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脑梗死并发高血压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脑梗死并发高血压患者93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1.05±3.37)d与对照组(14.92±4.81)d比较相对较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12±5.08)分少于对照组(17.94±6.55)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并发高血压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李继兰;张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急症子宫切除术应用于妇产科手术治疗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2008年至2013年我院接收的178例急症子宫切除手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结果:全部患者症状如下,胎盘早剥症状的患者3例,53例瘢痕子宫中孕引产,1 8例羊水栓塞,经子宫切除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妇产科患者接受子宫切除手术治疗的原因比较复杂多样,多次生产、多次刮宫等都给临床子宫切除术的应用需求提供了机会,为了减少患者的心里创伤,该手术的选择应该以患者的情况需求来进行。
作者:崔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总结一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护理经验。在超声引导下的肝穿刺引流与抗炎治疗的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加强营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穿刺点及并发症的状况,终患者治愈安全出院。
作者:高克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产妇分娩过程中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2例危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36例,实验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上结合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采用的生产方式、产程以及产后除出血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自然生产率高,产程短,产后出血量少,其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的缩短产妇的产程和减少产后出血量,同时,也能够增加产妇的自然生产率。
作者:万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探讨循证护理在习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急性脑卒中偏瘫治疗的患者108例,将其按照年龄、病情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FMA、Barthel指数以及抑郁评分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FMA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循证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饶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4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预防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关节脱位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根据Harris 髋关节的评分标准,可以评定观察组患者护理优良率为100%,对照组护理优良率为83.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预防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的恢复,预防关节脱位发生,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岳松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利用血液灌流技术抢救药物中毒患者的操作方法和护理对策。方法:对50例药物中毒患者进行分组,25例采用血液灌流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护理,分析观察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47例,病死3例,其中25例使用血液灌流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血液灌流方法对药物中毒患者治疗的效果显著,有效保证血流量,同时加强临床护理,关注生命体征监测,能够有效提高中毒病患生存质量。
作者:李红彬;刘建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简称传单)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加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为其特征。但因其临床表现多样性和不典型性,容易造成误诊、漏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确诊率,本文收集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9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对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孔月全;景芳丽;黄嘉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