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入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探讨

蔡奎

关键词:微创入路, 内固定, 肩胛骨骨折
摘要:目的:观察微创入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46例应用微创入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均得到临床随访,46例肩胛骨骨折术后均疗效良好。结论:微创手术入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具有较传统术式创伤小、恢复快,能取得满意临床疗效,正确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置入及合理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解析轮班工作引起生物钟紊乱对护士健康的影响

    护理工作是一项繁琐又细致的工作,由于工作强度较大,要求护士进行轮班工作。工作时间的改变,会引起生物钟的紊乱。轮班工作会造成护士的职业压力,在压力及高强度工作状态下,会造成护士昼夜节律混乱、内分泌失调、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本文对生物钟紊乱对护士健康的影响以及缓解措施等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

    作者:王雪琴;应文琴;施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研究

    目的:对于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肝胆手术胆漏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抽取60例在我院就诊的接受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病例,其包括30例手术后出现胆漏的患者(观察组);30倒患者在术后没有出现胆漏现象(对照组)。对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对于发生胆漏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结果:研究表明,肝胆外科手术后引发胆漏的原因包括手术引流不彻底、T 管放置不合理等手术临床因素,同时患者的身体组织、手术环境以及护理的配合等,都是影响胆漏发生的因素。结论:为了减少肝胆外科手术后的胆漏发生率,需要加强手术管理,针对患者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手术,加强术中引流管理,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

    作者:宋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浅析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对慢性胰腺炎临床病因进行研究,提供积极的治疗。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96例慢性胰腺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他们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根据研究发现,慢性酒精中毒、胆源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和胰腺外伤是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主要病因,且酒精中毒和胆源性疾病是主要的原因。临床中患者会出现腹部反复性的疼痛,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对患者使用的治疗方法也是多使用内镜介入治疗,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这几类。结论:慢性胰腺炎患者多数都是因饮酒过度引起的慢性酒精中毒所致,根据患者的影像诊断来确诊,采取非手术方式是现在应用较多的方式。

    作者:张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关于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结核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观察在呼吸内科重症结核病患者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36例。对所有呼吸内科重症结核病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等。结果:在护理后,所有呼吸内科重症结核病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等观察指标的情况,显著优于护理前。故此,对比护理前后,重症结核病患者的观察指标情况有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 <0.05)。结论:针对呼吸内科重症结核病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对治疗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从而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杨子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现状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剧烈的神经痛及局部淋巴结肿痛,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针灸治疗带状疱疹手段多样,可明显缓解疼痛、促进疱疹干涸吸收、缩短病程、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等,且经济安全。本文将近年来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吴壮;贾维中;王思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浅析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文章选取我院骨科150例进行预见性护理的患者为实验组,以150例常规护理的骨科患者为对照组,然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见,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骨科护理可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丁满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合川片区2011-2014年 HIV 初筛阳性确认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合川片区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确认实验阳性结果的准确性,以便提高检测质量。方法: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操作。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筛查 HIV 抗体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确认结果的一致性。结果:2011-2014年共采集1918人份疑似艾滋病血清标本,经采用两种 ELISA 筛查试剂阳性或一阴一阳的标本经 WB 确认,阳性1803人份,阳性率为94.0%(1803/1918),不确定为61人份.占被检测标本的3.18%(61/1918),阴性69人份,占被检测标本的3.6%(69/1918)。结论:艾滋病初筛实验结果不完全代表检测样本真实性,必须以确认检测实验报告为准。

    作者:刘莉莉;唐孝富;刘柏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小儿脑梗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目的:对小儿脑梗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2008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脑梗死患儿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患儿的常见临床表现为,有17例肢体瘫痪,有9例中枢性面瘫,有6例惊厥,有3例意识障碍,有2例语言障碍,有2例头痛,有1例感觉障碍。对患儿的病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16例、外伤6例、烟雾病4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HIV 感染2例、原因不明7例。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有30例患儿的梗死灶位于基底的节区,有4例多脑叶梗死,有2例半球梗死,有1例顶叶梗死、有1例额叶梗死、有1例叶梗死、有1例丘脑梗死。结论:儿童脑梗死的病因多为感染、外伤、心脏疾病、血管畸形等,常表现出肢体瘫痪的神经功能方面的障碍,神经影像学表明基底节区的梗死比较常见。

    作者:龚家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年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针对老年群体采取的健康教育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本文将对近年来老年人健康教育的多样式发展状况、老年人健康教育需求与健康教育市场的提供等问题进行探讨,试图通过构建老年人健康教育多层次管理体系,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规律,满足老年人健康教育需求的合理有效的途径。

    作者:白岩;那宇鹏;杨一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唐草片结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唐草片结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到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然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阿昔洛韦进行治疗。另一组作为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唐草片进行治疗。经过治疗以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疾病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9/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42/5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唐草片结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钟义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正畸托槽脱落原因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口腔固定矫治技术中影响托槽脱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固定矫治技术的口腔正畸患者58例,男24例,女34例,粘贴托槽860个,记录托槽脱落情况,并对此进行研究。在粘贴托槽后第1个月脱落率高,而后开始下降,从第5个月起进入相对稳定状态。上颌与下颌之间,切牙没有差异,上颌尖牙小于下颌尖牙,上颌前磨牙大于下颌前磨牙。但总体上上颌与下颌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左侧与右侧没有显著性差异。前牙明显小于前磨牙。上颌牙中,第二前磨牙脱落率高,第一前磨牙次之,切牙再次之,尖牙低;下颌牙中,第二前磨牙脱落率高,其余牙相近;所有牙齿中,第二前磨牙高,尖牙低。托槽的脱落率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必须了解和重视这些因素,从而减少托槽的脱落,提高矫治质量。

    作者:张春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尿分析仪检测尿隐血与显微镜检测红细胞380例结果对比探讨

    目的:对比分析尿分析仪检测尿隐血与显微镜检测红细胞的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380例尿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尿分析仪检测尿隐血与显微镜检测红细胞方法对患者留取尿液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尿分析仪尿隐血检测,380例尿液标本中,尿隐血阳性208例,尿隐血阴性172例,阳性检出率为54.74%;显微镜红细胞检测,380例尿液标本中,无红细胞163例,有红细胞217例,阳性检出率为42.89%,尿分析仪尿隐血检测的阳性检出率要明显高于显微镜红细胞检测的阳性检出率,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尿常规临床检查中,尿分析仪检测与显微镜检测结果之间存在一定异性,为了提高尿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将两种方法联合使用。

    作者:黎玲;陈寿林;崔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儿童扁桃体炎中医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分析

    扁桃体是人体的免疫器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多数儿童由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通过呼吸道,感受风寒之邪,患发急性扁桃体炎。从中医角度进行病理分析,扁桃体炎的病因都是由于风、热、寒、湿等邪气郁结在咽喉部位造成的,运用中医方法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主要以口服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药物为主,同时辅以适当的食疗方法,把一些治疗和预防扁桃体炎的药材和食物配合应用,能有效缓解症状,而且适合儿童服用,又不容易复发。

    作者:刘志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92例中医内服外洗治疗复发性湿疹的可行性观察

    目的:重点探索中医内服联合外洗应用于复发性湿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03月10日至2014年03月10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4例复发性湿疹患者,将复发性湿疹患者随机分成例数相同的两组,中药内服应用于92例对照组,中医内服联合外洗应用于92例观察组,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稍差,有效率仅仅达到76.09%。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高达98.91%。观察组的疗效显然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出现复发情况的总共有10例,复发率高达10.87%。观察组出现复发情况的总共有1例,复发率1.09%。观察组的复发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内服联合外洗应用于复发性湿疹的疗效较好,没有复发的迹象,值得推荐。

    作者:李小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5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与分析妊娠高血压的综合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6例妊娠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综合护理组,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患者疾病程度与新生儿情况。结果:综合护理组较常规护理组相比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 <0.05)。综合护理组较常规护理组相比先兆子痫、子痫与难产率明显降低,顺产率明显增高(P <0.05)。结论:对于妊娠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策可有效控制血压并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

    作者:韩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探究姜对于心脑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

    姜一种作为人们熟知的食物,常被用作菜肴的提味等方面,其实它还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本文中,笔者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和文献,总结了姜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

    作者:薄新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观察护理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观察护理效果。方法:择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发急性心肌梗死而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病的护理进行探讨。护理一个月后,将护理之后患者的身体状况与护理之前相比,得出结论。结果:6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31例患者停止了出血,血压得到稳定,胸痛和腹痛情况消失,心肌酶谱恢复到正常水平,心电图显示正常,总体来说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和稳定,可以出院,治愈率为52%。此外,有15例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终死亡。结论: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需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护理对抑制和扭转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的恶化,效果显著,患者们恢复的速度也更快,康复情况也更好,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具体护理措施非常满意。

    作者:翟凡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65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其接受整体护理,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早期在我院接诊的64例心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接受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两组心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观察组、对照组心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84%、78.12%,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振;生范合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医院药房差错的原因分析以及防范措施的探讨

    目的:对医院药房差错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减少药房的差错事故,提高药品的调剂质量。方法:通过对该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药房所出现的168份差错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造成差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医师因素、药师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结论:药师是造成差错的主要原因,医院针对差错的原因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之后,出错率明显降低,大大的提高了调剂的质量,使患者的用药安全得到了保障。

    作者:杨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CT 肺血管成像分析肺栓塞程度及右心功能的价值

    目的:探析螺旋 CT 肺血管成像分析肺栓塞程度及右心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8例确诊为肺栓塞患者,均进行 CT 肺血管成像检查,依照患者心脏影像的显示,分析患者是否存在右心增大及右心功能情况。此外,选取1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经肺血管成像分析,本组18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血管异常情况。且3例患者肺栓塞的程度较为严重,患者肺动脉管腔完全闭塞;5例患者肺栓塞轻度,血管中央显示动脉异常,且周围有对比剂环绕;10例患者肺栓塞症状轻,肺动脉管腔内充盈缺损不规则、偏向管壁一侧,边缘不整齐、不光滑。对照组15例健康者右心室 RVs(大横截面积)与 RVd(大短轴直径)显著小于肺栓塞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健康人群的 RVd /LVd 及 RVs/LVs 均<1,而肺栓塞患者的以上比值均>1,说明存在右心功能不全。结论:CT 肺血管成像能够准确的分析肺栓塞患者栓塞程度及右心功能,是一种简单、快速、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上应用。

    作者:戴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