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义龙
药品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必备用品。本文是针对药品监管的现状,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为完善药品质量监管尽一个监管人员的义务。
作者:卢腊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哮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疾病之一,因其易于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给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但经过积极合理地预防,结合中医独特疗法可以明显减少哮病的复发。
作者:刘艳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在充分辨析疾病和掌握中药性能特点的基础上,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地使用中药,达到以小的投入,取得大的医疗和社会效益。减少或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毒性、过敏、副作用等不良反应。
作者:杨新龄;李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是骨科住院患者中的一种常见骨损伤。石膏术对于骨折患者而言是一种经济、方便、痛苦小、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但是采取石膏固定法进行骨折治疗的同时,如果预防措施不当或不足,会伴发诸多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
作者:张治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析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至2015年收治疗行中期引产的孕产妇14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70例,观察组采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方案,对照组单纯采用利凡诺,从胎盘排出时间、总产程时间、产妇出血量三个方面比较两组的引产效果。结果:观察组胎盘排出时间为(8.55±5.85)h,总产程(18.50±5.50)h,产妇出血(200.50±75.30)ml。对照组胎盘排出时间为(14.55±6.35)h,总产程(28.50±7.45)h,产妇出血(358.50±75.32)ml,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引产的临床效果优良,可以降低产妇引产中出血及缩短引产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程书书;刘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掌握合川片区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确认实验阳性结果的准确性,以便提高检测质量。方法: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操作。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筛查 HIV 抗体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确认结果的一致性。结果:2011-2014年共采集1918人份疑似艾滋病血清标本,经采用两种 ELISA 筛查试剂阳性或一阴一阳的标本经 WB 确认,阳性1803人份,阳性率为94.0%(1803/1918),不确定为61人份.占被检测标本的3.18%(61/1918),阴性69人份,占被检测标本的3.6%(69/1918)。结论:艾滋病初筛实验结果不完全代表检测样本真实性,必须以确认检测实验报告为准。
作者:刘莉莉;唐孝富;刘柏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采用穴位注射联合中成药的治疗方式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护理方式,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49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实验组,患者共有26例,该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来进行临床护理;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共有23例,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来进行临床护理。2组在经过3个月的护理干预之后,对其2组患者的 HBeAg 阴转率与抗 HBe 阳转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经过3个月的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中的患者 HBeAg 阴转率和抗 HBe 阳转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采用穴位注射联合中成药的治疗方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时,护理人员应对该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准备,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作者:傅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内分泌性高血压史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其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的比例是1/10,患者患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体内内分泌失调,导致血液动力学发生了转变,因而造成了血压的升高。本文即是对内分泌性高血压的临床关注点及治疗评价进行的分析,对不同类型的内分泌性高血压患者高危人群分析、诊断步骤以及治疗方法进行详细的探讨,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曾维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在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收治的104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式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3.08%)(P <0.05)。结论:对于急性心绞痛患者而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谢丽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焦虑症患者采用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例焦虑症患者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1.7%)明显优于对照组(72.2%);且观察组 HAMA 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 TESS 评分、不良反应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焦虑症经丁螺环酮联合帕罗丁汀治疗疗效显著,可作为临床治疗焦虑症的常用药物。
作者:张守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2012年河南省睢县疾病监测点的人群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为今后疾病防治和制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睢县2012年死因监测资料,用 spss19.0分析死亡原因的分布特点及死因构成情况。结果:2012年死因顺位前五位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传染,分别占全死因构成50.9%、20.6%、15.1%、7.7%、1.3%,平均死亡年龄是70岁。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当前造成人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是重中之重。
作者:郇树青;祝海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假体选择方法。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骨折部位以及体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假体进行髋关节置换术,采用 Harris 评分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其中包括13例患者采用加长柄双极头半髋置换;7例为全髋关节置换,其中4例为骨水泥型、3例为生物型;其余患者全部采用常规骨水泥双极头半髋关节。根据 Harris 评分,32例优、49例良、12例中、4例差,优良率为95.9%(93/97)。结论:针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而言,应当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年龄以及身体状态选择合适的假体,并及早行髋关节置换术,这样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行走功能,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作者:易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使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方式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8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实施常规的保肝和综合支持治疗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手术,在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好转,生化指标有一定的改善。结论:在手术之前精心准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手术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术中做好并发症预防护理;术后重点进行穿刺部位护理以及饮食指导是保证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周援月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舒适护理模式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患者的心理的影响,并为老年股骨头置换患者的舒适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股骨头置换手术的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40例患者,对照组应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我们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来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此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然后我们比较2组患者问卷结果的差异,分析2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前2天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在2种护理模式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骨水泥漏、大出血等并发症。相对于对照组而言,在手术后2天,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明显降低,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室舒适护理模式可降低老年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的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
作者:兰素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产妇的腹部超声诊断结果。方法:选取60名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产妇,回顾性分析其血清总胆红素黄疸、病史及腹部超声等临床资料。结果:依照产妇肝超声表现,将其分为3组,其中,肝质地密集组26例,脂肪肝组20例,肝质地未改变组14例。产后20例,产前40例。三组产妇腹部超声表现与黄疸没有相关性,无轻度黄疸,中度、中度黄疸差异性不明显。由于产妇腹部其它脏器受损,产妇胆囊改变具有较高发生率。胆囊改变为常见的是胆囊壁水肿,胆汁充盈或者无胆汁。结论:研究表明,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产妇实施腹部超声诊断有助于临床诊治,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赵艳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为了探讨 ICU 病房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 ICU 病房住院治疗的150例患者相关资料。结果: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与 ICU 病房伤口感染有关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六个,Logistic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了手术时程(OR =4.13)、手术切口(OR =6.98)、ICU(OR =12.35)和预防性抗生素(OR =3.50)是伤口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对影响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护有利于降低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率。
作者:赵仕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把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生长抑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5d 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排气率、排便率、腹痛腹胀改善率等,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生长抑素可以提高患者临床的排气率、排便率,有效改善患者腹胀腹痛症状,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汶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的方法和策略。方法:选取神经外科2013年上半年与2014年上半年患者进行监测,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率及分布情况和感染特点,通过护理干预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定植率。结果:我科室2013年上半年共收治患者387例,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164例,占42%,常见的耐药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占22%;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占13.5%;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后,2014年上半年共收治患者48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154例,占31%,明显低于2013年同期。结论:在护理工作中,根据多重耐药菌的临床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加强各种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和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
作者:任江艳;张艳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有效干预的措施和方法,以便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入选本次研究的156例研究对象均为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对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分成了细节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78例。分别给予患儿细节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并对两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的静脉重注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1)临床静脉重注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组间比较,细节护理组均低于常规护理组,静脉重注率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5.7691,P =0.0163);(2)护患纠纷发生率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X2=3.7392,P =0.0531)。结论:在临床针对儿科门诊患儿实施护理的实践过程中,与传统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相比较,采用细节护理措施和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针对门诊患儿实施护理理想选择之一。
作者:刘可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采用射频消融治疗42例中晚期肿瘤的患者,以进一步研究射频消融治疗肿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4周空腹肘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CD3+CD4+T 淋巴细胞,T T/CD8+T,和的比例分布)。结果:42例患者的 CD4+细胞水平治疗后,CD4+T +/CD8+CD3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 =0)。治疗/CD8+CD4+T 细胞2周后,CD4+CD3+,略高于治疗前水平,但无统计学差异(P >0.05);CD4+/4周 CD3+CD8+T 细胞治疗后,CD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高于她说,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肿瘤消融治疗的患者可以刺激提高裁军的免疫能力,抑制免疫系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侯敬海;孙中启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