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辉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在治疗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年收治的50例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子宫动脉栓塞与 MTX 灌注联合 B 超监护清宫术的治疗,观察组则进行经宫腔镜下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上,观察组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只有8%,对照组则为20%,差异也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的临床治疗上,经宫腔镜下子宫瘢痕病灶切除手术不仅缩短了病人的手术和住院时间,而且减轻了手术痛苦,并预防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曾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TIA 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脑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未伴急性梗死或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1]。其临床特征为:①突然起病②具有脑或视网膜的局灶缺血症状③持续时间短暂,大多数在1小时内缓解④恢复完全,不留任何后遗症⑤反复发作。TIA 是脑梗塞的先兆,严重者可出现猝死。所以 TIA 被公认为是严重的、需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件,也是二级预防的佳时间。在我国,多数患者及家属对此病认识不足,加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短及恢复完全的临床特点,常被忽视,延误诊治,导致脑卒中的发生。因此,进行 TIA 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现将TIA 的健康教育报告如下。
作者:薛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138例脾胃气虚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四君子汤治疗,疗程为3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有效率为68.1%,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2个月,观察组复1例,对照组复发5例。结论: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症效果良好,复发率低,安全可靠,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乔建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我院上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300例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0例上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中,使用抗生素的共293例,占比97.7%,共使用抗生素22种,单独使用与抗生素联合抗病毒针剂使用情况显著多于两联抗生素使用(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的使用稍欠妥,对于患儿感染使用的情况应当加强管理,并安全、合理、有效的选择用药品种。
作者:史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的一次切除率及并发症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44例胃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采用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高频电凝切除法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切除率优于对照组(91.25%/81.2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33%/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一次切除率优于高频电凝切除法,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晓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多种西药联用造成不良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门诊多种西药联用致不良反应的206张,对造成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同时提出加强对策。结果:206张多种西药联用致不良反应处方中,不良反应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失眠、皮疹、嗜睡、胃部不适等;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包括:药品剂量过大、药品重复性使用、药品之间存在相互反应等。结论:多种西药联用容易造成不良反应,临床需提高重视,充分了解药物间的作用机制与理化性质,采取有效手段优化,尽量降低不良反应。
作者:李晓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敏感度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取的4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45例斜视性弱视患者和35例正常儿童进行灵敏度对比分析。结果: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和斜视性弱视组在各个空间频率敏感性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在各个空间频率敏感性均低斜视性弱视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弱视患儿弱视眼较非弱视眼灵敏度均下降,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灵敏度较斜视性弱视患儿低。
作者:都艳红;张士宏;王艳新;张丹;夏春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6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美托洛尔治疗,联合组加用稳心颗粒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联合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3.3%,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6.7%,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可明显提高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国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是骨科住院患者中的一种常见骨损伤。石膏术对于骨折患者而言是一种经济、方便、痛苦小、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但是采取石膏固定法进行骨折治疗的同时,如果预防措施不当或不足,会伴发诸多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
作者:张治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兰光治疗与兰光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01-2015.01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利用计算机将其以1:1比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8例患儿应用兰光治疗;研究组38例患儿应用兰光毯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而研究组患儿降低程度更加显著,差异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兰光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更佳,并且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更适用于临床治疗、推广。
作者:李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现状分析,探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对策,达到人们抗菌药物安全使用的目的。方法: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的规定,对目前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医师的违规操作、患者自身不合理及滥用抗菌药物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等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医师及患者规范用药的操作,及严格遵守国家用药规定,是确保患者合理用药、高效用药、安全用药的前提。
作者:杜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腹部 B 超制定的术前评估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难度预测意义。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启东中医院普外科准备行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50例,按术前评估分为低风险组28例和高风险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转开腹手术率和手术难易程度评分。结果:低风险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5.2±12.2)min 短于高风险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07.9±31.6),P <0.05;高风险手术转开腹率为28.5%明显高于低风险组7.1%,P <0.05;低风险组手术难易程度主观评分1.68±0.45;高风险组手术难易程度主观评分3.01。结论:根据腔镜手术风险因素制定的术前评估可以预测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难易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云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癌症作为一种常见的顽固疾病,具有高死亡率、高毒副作用的特征,医疗中常用化疗的方式来延缓和救治患者。而很多癌症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极易产生一些焦虑、抑郁、恐惧、狂躁、抗拒治疗等不良心理,影响到了化疗效果的发挥。鉴于此,本文基于人文关怀护理的角度出发,从抑郁及焦躁心理消减、抗拒心理排除、不良反应减轻、鼓励患者融入新的生活、用药指导五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期为提升癌症患者的化疗效果提供可行性参考。
作者:高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65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其接受整体护理,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早期在我院接诊的64例心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接受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两组心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观察组、对照组心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84%、78.12%,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振;生范合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口腔固定矫治技术中影响托槽脱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固定矫治技术的口腔正畸患者58例,男24例,女34例,粘贴托槽860个,记录托槽脱落情况,并对此进行研究。在粘贴托槽后第1个月脱落率高,而后开始下降,从第5个月起进入相对稳定状态。上颌与下颌之间,切牙没有差异,上颌尖牙小于下颌尖牙,上颌前磨牙大于下颌前磨牙。但总体上上颌与下颌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左侧与右侧没有显著性差异。前牙明显小于前磨牙。上颌牙中,第二前磨牙脱落率高,第一前磨牙次之,切牙再次之,尖牙低;下颌牙中,第二前磨牙脱落率高,其余牙相近;所有牙齿中,第二前磨牙高,尖牙低。托槽的脱落率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必须了解和重视这些因素,从而减少托槽的脱落,提高矫治质量。
作者:张春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这几年在小儿手术领域中,静脉留置针技术运用越来越广泛,它已经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头皮钢针模式。静脉留置针的优点是套管可以随着血管的变化而任意弯曲,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可以允许肢体活动,针头不会轻易脱出血管,减少反复注射给儿童带来的痛苦。便于随时供药,提高对患者的医疗救治效率;还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静脉留置针的优点已被患者和护理人员认可和接受。对2014年1月-12月90例住院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操作过程及护理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规范的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方法和封管技术,明确观察及护理的事项。
作者:刘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具体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科学用药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耐药性回顾分析和调查研究。结果:经过调查研究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95株,其中痰和咽拭子标本的检出率为62株,所占比例为65.26%,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是比较大的,而且还呈现出多药耐药的特征,其中耐药率大的是头孢菌类,另外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含酶抑制剂等是没有耐药性的,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光谱内酰胺酶的终检出率达到了85%。结论:经过专业检测,可以了解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发展特征,可以对抗菌药物的正确选择和感染率的降低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应用价值比较大。
作者:赵占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200例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采用改良的剖宫产手术,即新式腹壁横切口术进行,而对照组采用传统剖宫产方式。对两组产妇的手术指标以及腹盆腔粘连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产妇腹盆腔的粘连率为39.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00%,并且实验组产妇在手术期间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以及进腹到娩出胎儿所用时间都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明显临床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的各项剖宫产指标需要完全掌握和了解,同时采用改良的剖宫产手术即新式腹壁横切口术进行,对保障产妇以及胎儿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义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于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肝胆手术胆漏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抽取60例在我院就诊的接受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病例,其包括30例手术后出现胆漏的患者(观察组);30倒患者在术后没有出现胆漏现象(对照组)。对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对于发生胆漏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结果:研究表明,肝胆外科手术后引发胆漏的原因包括手术引流不彻底、T 管放置不合理等手术临床因素,同时患者的身体组织、手术环境以及护理的配合等,都是影响胆漏发生的因素。结论:为了减少肝胆外科手术后的胆漏发生率,需要加强手术管理,针对患者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手术,加强术中引流管理,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
作者:宋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重点探索轮状病毒腹泻患儿接受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将轮状病毒腹泻患儿随机分成例数相同的两组,喜炎平注射液应用于治疗36例观察组,利巴韦林注射液应用于治疗36例对照组,对比两种注射液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的康复效果稍差,优良率仅仅达到83.33%。观察组的康复效果较好,优良率高达97.22%。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康复效果有明显差异(P <0.05)。对照组的退热时间、脱水纠正时间、止泻时间明显比观察组长。观察组的康复速度明显比对照组快。两组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康复时间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轮状病毒腹泻患儿接受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有效性非常高,患儿的康复速度较快,值得推荐。
作者:袁红芬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