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维利
目的:采用射频消融治疗42例中晚期肿瘤的患者,以进一步研究射频消融治疗肿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4周空腹肘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CD3+CD4+T 淋巴细胞,T T/CD8+T,和的比例分布)。结果:42例患者的 CD4+细胞水平治疗后,CD4+T +/CD8+CD3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 =0)。治疗/CD8+CD4+T 细胞2周后,CD4+CD3+,略高于治疗前水平,但无统计学差异(P >0.05);CD4+/4周 CD3+CD8+T 细胞治疗后,CD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高于她说,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肿瘤消融治疗的患者可以刺激提高裁军的免疫能力,抑制免疫系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侯敬海;孙中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构建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质量评价指标,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促进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提高护理效果。方法:我院从2011年12月开始实施血液透析护理环节质量评价指标管理,分析对比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等指标,以此来证明质量评价指标的有效性。结果:实施血液透析质量评价指标之后,护理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即护理缺陷发生率有所降低,杜绝护理缺陷和护理文书的真实完整性都比之前有所优化。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应用质量评价指标有利于提高透析的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使血液透析护理过程更加安全,得以进一步发展。
作者:方胜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综合研究女性患有异位妊娠的病理因素,对病患的身体机能分析、生理特征分析、年龄和孕产次数分析,对于异位妊娠的治疗的机理和临床表现以及防控形式综合分析。方法:整理收集自2012年3月到2014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873例临床表现为宫外孕特征以现在的治疗经验回溯性研究,根据当时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手段进行定论探讨。结果:分析发现873位病例综合妊娠3.11次,患者中有过流产经历649例,平均流产次数1.98次,早期患有宫外孕的患者有84例,有512位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有361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患者采用的是药物性干预,利用单剂量疗法的患者有301例,采用多剂量疗法的有211例。结论:患者早期有过自主停止妊娠和非自主性停止妊娠的,有过生育经验的是诱发宫外孕的主要原因。而保守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患者机体组织不受到破坏,更加容易被患者所接受,是现在较多患者的首选。
作者:宋金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解析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使用的18500件手术器械随机分为对照组(n =9250件)和观察组(n =9250件),对照组由手术室自行处理,观察组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对两组清洗合格率、器械清点准确率、器械遗失率、湿包发生率、质量追溯有效率、生物监测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清洗合格率、器械清点准确率、质量追溯有效率、生物监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湿包发生率、器械遗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可显著提高手术器械管理质量,确保手术器械安全使用,降低感染率,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张桂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妊高症产妇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产后出血率、子痫发病率以及胎儿体质量和 Apgar 评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妊高症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和子痫发病率,提高胎儿的体质量和 Apgar 评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赵莉芳;卫丽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 MORA 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面部皮炎疗效疗效观察。方法:将84例的面部皮炎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对照组)和Ⅱ组(MORA组)。Ⅰ组患者给予常规处理,Ⅱ组患者在Ⅰ组患者基础上,加用 MORA 生物共振治疗仪。观察二组患者的疗效,并将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Ⅱ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Ⅰ组,病程缩短,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 MORA 生物共振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无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治疗方法推广使用。
作者:刘琬椿;郑仁艳;吕梅;冯利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老年及老年前期大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00例老年及老年前期大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后,观察切除的病理标本,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分析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结果:200例患者病变治愈185例,治愈率为92.5%,有15例患者病变后病理显示有浸润癌需要外科开腹手术治疗。185例患者有18例术中出血,内镜下成功止血,术后有6例出血,其中4例经内镜下成功止血,另外2例进行输血和内科保守治疗停止出血。185例患者均未出现穿孔、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经病理检验185例患者中有90例腺瘤性息肉,55例为炎性息肉,38例为增生性息肉,2例为腺瘤癌变。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患者腺瘤性息肉明显多于老年前期患者,对比差异明显(P <0.05)。随访期未有复发。结论:黏膜切除术临床治疗大肠息肉安全可靠,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军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2014年1月31日20:49,泸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岚安乡卫生院的电话报告:1月31日下午在岚安乡柏树村村民王某家中37人吃完团年饭后,27名就餐村民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已有14名患者送往泸定县人民医院,泸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人员于21时赶赴现场。随后又有9名同样症状的患者陆续送往泸定县人民医院。经调查,共有23名可疑于王某家中进食不洁食物并有相同临床症状的患者,2月1日未有新发病例,2月7日所有病例经治疗均已出院,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范道勇;谢小林;王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男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的组织发生、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睾丸和附睾腺瘤样瘤病例10例,选用AE1/AE3,Vimentin,EMA,CEA,CK5/6,Calretinin,WT -1,SMA,CK7作为第一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0例睾丸和附睾腺瘤样瘤的 AE1/AE3、CK7及 Vimentin 均呈强阳性,8例呈 WT -1及 Calretinin 阳性,5例呈 CK5/6阳性,2例呈 EMA 阳性,CEA 及SMA 均无表达。结论:男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为间皮起源,睾丸、附睾及其附近为常见部位;免疫组化结果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其生物学行为良性。
作者:沈国菊;肖华静;徐红雁;张奕杰;王代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灯盏花素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采取48毫克灯盏花素和480毫升生理盐水静滴的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18毫升复方丹参液和静滴480毫升生理盐水的治疗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观察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4.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比复方丹参注射液要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凤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 X 线数字化仰卧水平投照侧位片在新生儿肺气漏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8例新生儿肺气漏的投照体位及影像表现,重点分析水平侧位片在诊断中的应用,以及数字化摄影系统的后处理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气胸28例,纵隔气肿14例,气胸合并纵隔气肿6例;正位片显示肺气漏27例,侧位片显示48例,经统计学处理发现是否加照水平侧位对确定诊断有统计学意义(P <0.005)。结论:X 线数字化仰卧水平投照侧位片能肯定肺气漏的诊断,并能明确气漏的部位、范围、程度,数字化系统的后处理功能,使得肺气漏更容易被发现,在指导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小儿脑梗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2008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脑梗死患儿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患儿的常见临床表现为,有17例肢体瘫痪,有9例中枢性面瘫,有6例惊厥,有3例意识障碍,有2例语言障碍,有2例头痛,有1例感觉障碍。对患儿的病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16例、外伤6例、烟雾病4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HIV 感染2例、原因不明7例。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有30例患儿的梗死灶位于基底的节区,有4例多脑叶梗死,有2例半球梗死,有1例顶叶梗死、有1例额叶梗死、有1例叶梗死、有1例丘脑梗死。结论:儿童脑梗死的病因多为感染、外伤、心脏疾病、血管畸形等,常表现出肢体瘫痪的神经功能方面的障碍,神经影像学表明基底节区的梗死比较常见。
作者:龚家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患者在恢复期行以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具体措施,并总结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择取2014年6-12月这半年间本院所收治的患有急性心肌梗塞并已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共60例,全部行以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并实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显效率为63.33%,有效率为31.67%,无效率为5.00%。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5.0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恢复期接受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促进身体健康的恢复,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刘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合理饮食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人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合理饮食整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两组的 FBG、HbAlc 以及 TC 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6.7%vs73.3%),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合理饮食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其血糖升高的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辛继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 CT 对腹部创伤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2014年8月收治的腹部创伤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实验组行 CT 检查,对照组行 B 超检查,两组检查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者为40例,一致率为95.2%;对照组结果与手术一致者为36例,一致率为85.7%,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CT 检查对腹部创伤的诊断更具准确性,能够更为清楚地反应腹部创面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产前检查的次数及健康教育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186例在该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产前检查手册进行相应的回顾性调查。按产前检查次数<5次、≥5次分为两组。结果:产前检查次数<5次组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过期妊娠、早产、前置胎盘伴出血、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产前检查次数≥5次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产前检查次数<5次组新生儿窒息、早产、围产儿死亡、低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高于产前检查次数≥5次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 <0.01)。结论:加强产前保健及产前健康教育,提高产前检查次数和质量,及时发现并治疗高危妊娠,可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黎祥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联合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应用于眼外伤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40例眼外伤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眼压。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眼压为(22.41±1.82)毫米汞柱,均低于对照组的45.00%和(35.58±2.86)毫米汞柱,且差异较大,P <0.05。结论:联合毛果芸香碱滴眼液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几率,降低眼压,值得推广。
作者:刘佳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在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收治的104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式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3.08%)(P <0.05)。结论:对于急性心绞痛患者而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谢丽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腹部 B 超制定的术前评估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难度预测意义。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启东中医院普外科准备行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50例,按术前评估分为低风险组28例和高风险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转开腹手术率和手术难易程度评分。结果:低风险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5.2±12.2)min 短于高风险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07.9±31.6),P <0.05;高风险手术转开腹率为28.5%明显高于低风险组7.1%,P <0.05;低风险组手术难易程度主观评分1.68±0.45;高风险组手术难易程度主观评分3.01。结论:根据腔镜手术风险因素制定的术前评估可以预测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难易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云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人,试验组4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综合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后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护理后的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总有效率(60.00%);试验组的住院时间(6.2±1.9)d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9.5±3.1)d。结论:综合性护理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田丽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