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在预防心梗后期低血压中的应用

姚卫杰

关键词:舒适护理, 心梗后期低血压, 应用
摘要:目的:进一步对舒适护理在预防心梗后期低血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心梗后期低血压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进行干预,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好转,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78%,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结果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梗后期低血压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促进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提高,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国内Ⅰ型糖尿病患儿心理干预措施的研究

    简述心理护理和Ⅰ型糖尿病的定义。分析Ⅰ型糖尿病儿童心理测量工具及心理问题,总括心理干预及护理。

    作者:陶文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在防治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减轻接种 DPT 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9月768例接种百白破疫苗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接种期间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观察两组 DPT 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程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3%(P <0.05),而不良反应程度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循证护理明显降低儿童接种 DPT 不良反应发生率,而对不良反应程度无明显影响。

    作者:郑新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90例雷公藤多苷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免疫球蛋白 LGA 肾病的可行性观察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贝那普利应用于免疫球蛋白 LGA 肾病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免疫球蛋白 LGA 肾病患者18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9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雷公藤多苷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44%,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尿蛋白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贝那普利应用于免疫球蛋白 LGA 肾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尿蛋白水平,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作者:李元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临床应用血脂检测的意义。方法:将我院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目标,设为观察组,另外将同时期的8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脂含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血脂检测含量值中 TC、TG、LDL -C 等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 HDL -C 值差异 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糖尿病患者实施血脂检测,可提高诊断依据,对糖尿病的治疗预防以及病程的了解有显著意义。

    作者:李东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诊头颅 CT 在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脑卒中采用急诊头颅 CT 诊断价值。方法:本次选取脑卒中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采用急诊头颅 CT 进行诊断,回顾临床资料。结果:本次选取的脑卒中患者,均行急诊头颅 CT 检查,对诊断不明确者,取 MRI 应用,以明确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大片右顶枕叶脑梗6例,左翱大脑内出血8例,多发性脑梗12例,右顶叶脑出血10例,左侧枕顶叶脑梗死8例,左幕底节外区脑溢血14例,右基底节壳核区脑溢血10例。头颅 CT 检查脑卒中,脑出血54例,脑梗塞26例,脑出血检查灵敏率、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脑梗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卒中采用急诊头颅 CT 检查,可提高缺血性和出血性确诊率,对保障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作者:胥冬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糖尿病下肢动脉不全闭塞33例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不全闭塞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及中药足浴(活血通脉汤)。治疗3周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疼痛评分、踝臂指数(ankle -brachium index,ABI)及双下肢血管超声;半年后随访双下肢血管超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降低及 ABI 升高(P <0.05),双下肢血管超声无明显变化;半年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双下肢血管闭塞。结论:综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不全闭塞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38例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有效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窒息新生儿38例,轻度窒息28例,重度窒息10例,采用系统护理措施,改善呼吸抑制。结果:38例轻、重度窒息患儿,5、10min 复苏成功率均达到100%。结论:采用科学系统的复苏措施,药物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儿存活率,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董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尿毒症病人行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病人行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血液透析诱导期老年尿毒症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血液透析诱导期时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研究组低血压、心律失常、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率为5.00%、5.00%、2.50%,均低于对照组的17.50%、17.50%、15.00%(P <0.05);护理总满意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 <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老年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诱导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王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方法:我们收治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剖宫产的1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1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分别50例患者。三组分别给予背带式缝合术、方块式缝合术、宫腔填塞止血术,比较观察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宫腔粘连、产褥感染、子宫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出现概率。结果:背带式缝合术的手术时间短于另外两组,术中与术后出血量少于另外两组,而方块式缝合术的手术时间短于宫腔填塞止血术,术中、术后出血量少于宫腔填塞术;术后,宫腔填塞止血组产妇再次出血8例、产褥感染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方块式缝合组产妇再次出血者8例、产褥感染4例及子宫缺血坏死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背带式缝合组产妇再次出血2例及产褥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止血效果良好,且不会引发大量并发症,因此,可被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出血治疗。

    作者:曾木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2014年11月接诊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其中,对于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了优质化护理,对照组患者仅进行传统的常规化护理,通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等,进行对比实验,以做出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在情绪、食欲、治愈信心以及康复时间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恢复时间短,有效提高了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了手术治愈率。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

    作者:王亚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方法分析

    目的:针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5年2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别对其实施直接测定法和 F 公式计算法进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针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差数、均值、标准差等进行比较。结果:直接测定法和 F 公式计算法测定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相关性系数为 r =0.901,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中,直接测定法和 F 公式计算法测定结果无较大差异,均可以应用于临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中。

    作者:陈春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目的:探讨使用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理衰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3年12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93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2例,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治疗的方法,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83.3%,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疗法能够有效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值得临床推荐和使用。

    作者:杨国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护士在工作中如何避免医疗纠纷

    医护纠纷、医护矛盾在现实生活中偶有发生,加之网络舆论的放大,有时候这些"纠纷"甚至会加倍放大,上升为"热点事件",严重影响着医院的正常管理和和谐的医患关系,为了更好为广大患者服务,广大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注意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各项医疗制度,熟悉各种医疗器械的基本操作,不断提高护理的专业化水平。

    作者:刘登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文化建设在血站持续和谐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策略研究

    文化建设是血站日常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血站的生存和长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文化建设,可满足血站的文化需求,丰富职工的日常生活,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血站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壮大血站职工队伍,营造友好、和谐的工作氛围,促进血站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着重分析血站持续和谐发展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同时提供相应的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作者:李洪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无痛分娩护理中责任助产与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对无痛分娩护理中责任助产与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4例给予无痛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责任助产与整体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 SDS 评分、SAS 评分、分娩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将责任助产与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无痛分娩护理中效果非常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金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亚低温状态下大面积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总结亚低温状态下大面积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以我院神经外科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30例的大面积脑出血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30例的大面积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开展亚低温,观察组给予亚低温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一周、第二周对对比两组患者的意识障碍状况(GCS 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 评分)情况。结果:(1)GCS 评分:治疗后,观察组第一周、第二周 GCS 评分分别为(11.28±4.57)分、(13.45±5.4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NIHSS 评分:治疗后,观察组第一周、第二周 NIHSS 评分分别为(15.53±5.14)分、(11.53±5.7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大面积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意识障碍状况与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与致死率。

    作者:胡建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诊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诊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3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急性62例,慢性58例)、正常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组设为观察组和正常人组设为对照组,应用 UBM对其进行检查并记录各项测量指标。结果:利用 UBM显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相比,角膜小、相对晶体位置偏前、晶体厚、前房浅、眼轴短、睫状突肿胀、睫状体前置等症状。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 UBM下的解剖特点与临床理论一致,UBM在诊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上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都艳红;张士宏;王艳新;张丹;夏春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影响尿常规检验的主要因素,探讨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收集的600例患者的尿常规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对尿常规检验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尿常规检验的主要因素有采集时间不合理、样本污染及采集量不正确等。600例患者的尿常规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率为1.3%。结论:尿常规检验作为临床上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分析的重要手段,可以及时、有效的放映患者机体疾病情况,医护工作者们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操作,提高尿常规检验的合格率和有效率,是尿常规检验可以发挥更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蔡荣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护理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 A、B 两组(各40例),A 组行腹腔镜手术,B 组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结果:A 组患者的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腹胀护理时间均显著短于 B 组,术后呕吐次数明显少于 B 组,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其对护理工作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临床上应做好围术期相关护理措施,以确保手术疗效。

    作者:幸文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小儿腹部手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和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小儿腹部手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收集行小儿腹部手术的患儿共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各组为30例,对照组1中的患儿使用的舒芬太尼剂量为1μg /(kg·d),对照组2中的患儿使用的舒芬太尼剂量为1.4μg /(kg·d),观察组患儿使用的舒芬太尼剂量为1.2μg /(kg·d),将三组患儿的镇痛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对照组1患儿的镇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和观察组,对照组1患儿的镇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和观察组,对照组2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和观察组,P均<0.05。结论:在小儿腹部手术的过程中,使用剂量为1.2μg /(kg·d)的舒芬太尼能够达到较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更加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韦云芳;王自友;罗黎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