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在预防心梗后期低血压中的应用

姚卫杰

关键词:舒适护理, 心梗后期低血压, 应用
摘要:目的:进一步对舒适护理在预防心梗后期低血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心梗后期低血压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进行干预,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好转,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78%,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结果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梗后期低血压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促进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提高,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逆向案例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评估

    目的:分析和评估逆向案例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评估的有效运用。方法:在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过程中使用逆向案例法,然后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结果:逆向案例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注意紧扣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素质,激发学生热情能起到更好的效果。结论:逆向案例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有良好的效果,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祖桂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西结合治疗肺癌靶向治疗的毒副反应研究进展

    靶向治疗已经成为肺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与传统的化疗比,分子靶向治疗有更高的选择性,特定的临床反应率也比较高。但其毒副反应与传统化疗有所不同,目前西医针对于靶向治疗的毒副反应相关治疗未达到满意效果,本文主要对现有的一些主要的肺癌靶向药物的毒副反应及其中西医治疗方法进行论述。

    作者:洪碧玲;孙建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尘肺患者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大容量全肺灌洗手术尘肺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34例尘肺患者进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手术,并在手术的各个环节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结果:34例患者接受大容量全肺灌洗手术并且经过合理的护理之后,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大容量全肺灌洗手术在治疗尘肺患者过程中,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合理的护理措施也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

    作者:吴秋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缺氧与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

    肥胖患者脂肪细胞肥大导致缺氧,缺氧诱导因子1α(HIF -1α)高度表达。缺氧使得糖稳态失衡,HIF -1α调控细胞外基质蛋白高度表达导致脂肪组织纤维化、炎性反应,引起脂肪组织功能紊乱,终导致胰岛素抵抗。

    作者:杨朝强;李赟晨;黄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四缝穴临床应用研概述

    四缝穴乃经外奇穴,位于第2至5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该穴在历代文献中也有相关记载,并对其定位、刺法及主治进行了阐述。现今,该穴在临床中的应用多继承了历代对该穴效用的阐释,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儿科相关疾病的诊治,如小儿厌食、小儿疳积、小儿腹泻等,并多有相关临床研究报道,更加明确了其效用,使其在相关临床领域得到推广。

    作者:刘利;冯启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患者应急性高血糖控制及护理研究进展

    护理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应急性高血糖控制在医院治疗工作中有着很大的应用,是医院工作管理的一个新视角。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应急性高血糖控制在医院的工作方面也是重点,在医院的护理工作当中,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应急性高血糖控制及护理十分重要。通过加强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应急性高血糖控制及护理在医院治疗工作中的应用,不难看出,得到了极其优异的成绩,对医院的医务人员整体水平有极大地提高作用,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善了对待患者的态度,为广大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医疗环境,增进了医院各个层次的竞争态度,彻底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面貌。值得广大医院的推广,为新医改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作者:秦萌萌;李菲菲;陈翠华;孙朝霞;张雪;王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探讨

    传染科是医务卫生工作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由于疾病的传染性不仅在病患之间产生,也会对传染科的医护人员造成很大的影响,医护人员不仅要承担着医治护理病人的工作责任,同时还承受着来自于职业危害与精神紧张的强大压力,对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文章对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作简要分析,提出对策,以期为改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贡献力量。

    作者:吴春梅;闫桂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肱尺关节分离技术对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

    目的:研究肱尺关节分离技术对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上肢骨折原因导致压关节屈伸功能发生障碍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把76例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经过骨外科处理应用物理因子治疗,患者自行完成患者肢的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应用肱尺分离技术后配合患者主动运动锻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6.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0.5%,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肱尺关节分离技术治疗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能促进患者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极佳,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细化入院指引,提高病人满意度的探索

    本文通过对细化办理入院指引工作进行研究,提出患者入院流程中的存在问题,探索影响病人满意度的因素,制定有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入院服务流程,为有效提高住院病人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提供参考。

    作者:殷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补肺益肾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双虚症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分析补肺益肾丸对慢性堵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双虚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慢性堵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双虚症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西医组,西医组患者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补肺益肾丸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6.9%)明显高于西医组(65.6%),P<0.05,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在慢性堵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双虚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补肺益肾丸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朱正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78例内科疾病临终心电图

    目的:对78例内科疾病患者的临终心电图进行观察。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本院内科进行治疗的78例患者,对其临终心电图进行观察、监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临终心电图检测情况分析中,30(38.46)例属于窦性心律患者,15(19.23)例窦缓,20(26.67)例窦速,2例窦房阻滞,所占的比例是2.56%,6例房室传导阻滞,占7.69%,5(6.41)例房。结论:通过对78例内科患者的临终心电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后发现,导致患者心脏停搏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临床中通过辨认、分析临终心电图的相关情况后,可以更好的对患者的病因进行了解,进而给临终患者实施抢救时提供相应的帮助。

    作者:魏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自拟益气活血养营汤对急性蛋白质营养不良防治疗效的研究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养营汤对急性蛋白质营养不良患者血浆白蛋白和 C -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急性蛋白质营养不良患者100例入院时、治疗(包括术后)时、治疗一周时血浆白蛋白、C -反应蛋白指标统计,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一周后,观察益气活血养营汤对血浆白蛋白和 C -反应蛋白的影响。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白蛋白,C -反应蛋白治疗组一周后与治疗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 >0.05)。

    作者:禄田保;任杰;李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哈医药专业典型案例-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哈萨克医药专业双师队伍

    自2013年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抢抓示范校建设机遇,采取多种途径,出台多项举措,系统探索[1]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教学队伍的有效措施。

    作者:古丽沙拉乌拉孜别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家蚕表达重组人乳铁蛋白及其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研究

    目的:研究家蚕表达重组人乳铁蛋白及其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1月间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家蚕表达重组人乳铁蛋白及其口服方式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9.09%,对照组患者为21.8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家蚕表达重组人乳铁蛋白及其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仅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恩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行无痛人工流产的80例孕妇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用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异丙酚治疗)与观察组(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异丙酚用量、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效果:观察组中显效1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中显效10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68±0.62)min,术中出血量为(6.34±1.53)ml,异丙酚用量为(151.52±13.38)mg,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与异丙酚用量,有效扩张宫颈,提高人工流产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程华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阴道炎患者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阴道炎患者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我院妇科收治的70例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7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4.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1.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道炎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增加健康教育的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玉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分析

    目的:对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发生因进行研究并对此进行归纳,按照有关结果来研究出合理的护理方式。方法:使用我院患有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56名,对此无规律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一般的护理手段对此而护理,实验组在一般护理方式的中使用更加对患者具有详细化的手段方式。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所需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并且区别具有对比性,即 P <0.05。在住院长度和病死率方面来进行对比,能够看出实验组较于对照组显著要低,P <0.05。结论: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了解了其因素,使用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手段,能够帮助病人恢复,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张玉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乳腺癌筛查中高频B超检查的价值

    目的:探讨乳腺癌筛查中高频 B 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研究地区3100名女性进行以临床乳腺检查、选择性高频 B 超、选择性乳腺钼靶(MG)为模式的乳腺癌筛查。结果:以病理诊断为终标准,共检出3例乳腺癌,检出率为0.0968%,其中,3例高频 B 超阳性,敏感性为100%;2例MG 阳性,1例假阴性,敏感性为66.67%。结论:高频 B 超在乳腺癌筛查中效果较好,敏感性较高,且具有适应范围广、价格低廉、无创、操作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玉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及耐药性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细胞菌临床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自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送检的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细胞菌118株,对这118株铜绿假单细胞菌进行临床研究,了解其感染的特点及其耐药性。结果:我院的重症监护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血液科是感染的主要来源,其中耐药性从强到弱为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阿米卡星。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具有较弱的耐药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我院的重症监护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呼吸科,在临床治疗中,由于阿米卡星具有较弱的耐药性,因此,应该首选阿米卡星进行治疗。

    作者:廉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中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中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舒适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舒适护理方法对老年中风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加快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