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血液净化是现代医学常用的替代治疗手段,主要有以下种类: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血液灌流、免疫吸附、血浆置换、腹膜透析。随着血液净化不断改进,透析技术日趋成熟,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替代疗法之一。血液透析人群逐年增长,肾功能衰竭本身病致死率日益降低,透析工作者以为病人提供先进透析技术为前提,保证透析患者的安全,通过对透析患者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减少透析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透析质量,降低死亡率,我们就讲一下血液净化患者的心理管理及实施,给予其正确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稳定了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树立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患者进行了心理调查,找出其主要心理问题。制定专业合理的饮食方案,并与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使患者能够充分理解合理饮食的意义,所以应少量多餐,进易消化、富含高蛋白、含钙高的饮食,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控制钠盐的摄入,加强饮食管理,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了患者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目的。
作者:张新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普外科1135例住院患者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方法:将我院普外科1135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标本采集,对于分离出的628株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分析细菌分布构成及药敏实验情况。结果:分离菌株中前三位的细菌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分别为38.69%、12.42%及10.19%。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阿奇霉素均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敏感。结论:对普外科的细菌菌株分布进行动态监测,可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提高临床用药的针对性,对于预防普外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晓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应用于产科麻醉的临床效果,评价每种比重布比卡因的麻醉特点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0年2月至2014年8月期间接收进行剖宫产的200例产妇作为临床布比卡因腰麻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采用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方式,完成穿刺后,根据布比卡因注射液比重的不同分为两个研究小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产妇穿刺成功后注入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2ml,对照组产妇穿刺成功后注入0.5ml 布比卡因重比重液2ml。观察对比两组产妇麻醉平面情况以及血压脉搏变化情况。主要对比两组患者注射药物之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不良反应状况以及产妇麻醉效果满意度等。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麻醉效果均比较理想,有效避免了胎儿宫内缺氧的状况。观察组等比重的布比卡因对产妇血压的影响小于重比重布比卡因,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用药之后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产妇使用麻黄碱的频率也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麻醉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接受剖腹产的产妇临床麻醉中,采用等比重的布比卡因注射液可取得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对产妇的血压影响比较小,麻醉后的不良反应较少,能够避免胎儿宫内缺氧,麻醉安全性能极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雷小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ouch variant asthma,CVA)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避免误诊、误治。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01例 CVA 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CVA 的临床表现不典型,长期慢性咳嗽为其主要的症状,尤其是夜间刺激性干咳。94.1%的患儿咳嗽为唯一症状,易被误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季节以冬季为主占53.5%,有过敏病史者37.6%,单纯夜间发作的占41.9%。结论:对长期反复慢性咳嗽应警惕 CVA。
作者:王敏;陈柏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产后大出血原因进行分析,找到科学的治疗处置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的入院产妇为研究样本,随机选择大出血病例470例,统计导致产后大出血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研究分析发现导致产后大出血有诸多原因,其中宫缩无力182例、胎盘出问题81例、胎儿过大75例、性别导致36例、产道撕裂32例、凝血障碍17例、妊娠综合症28例、年龄过高19例。结论:找到导致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必须早诊断早治疗,施以科学的处理措施,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产妇安全,提高生产质量。
作者:赵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0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连续用药4个月后,研究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动脉血气指标 PaO2和 PaCO2较对照组亦有较好改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SGRQ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值波动在4%以上具有临床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较单纯使用布地奈德能大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善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孕产妇围产期保健中的作用,提高孕产妇保健水平,帮助其顺利度过孕产期,实现优生优育。方法:对参加过健康教育的孕产妇50例和未参加健康教育的孕产妇50例妊娠情况及结局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健康教育传授的内容使孕产妇及家属掌握了一定的孕产知识和家庭护理,能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母婴健康,参加过健康教育的孕产妇具有更好的分娩结局。结论:健康教育是实现孕产妇保健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倪秀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胃大部切除术在急性胃溃疡穿孔中的治疗效果和特点。方法:从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接收并治疗的胃溃疡穿孔手术患者中随机性抽取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究,均采用胃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和特征。结果:所有病例通过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后,抽取的50例患者手术较为成功,其中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分别为9.3±1.25d 和2.23±0.56h,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其中56%的患者经治疗后恢复至 I 级,39%恢复至 II 级别,5%恢复至 III 级。结论:应用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溃疡穿孔,可以有效的降低复发率、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治愈穿孔和溃疡问题效果较好。
作者:陈苏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行无痛人工流产的80例孕妇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用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异丙酚治疗)与观察组(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异丙酚用量、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效果:观察组中显效1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中显效10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68±0.62)min,术中出血量为(6.34±1.53)ml,异丙酚用量为(151.52±13.38)mg,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与异丙酚用量,有效扩张宫颈,提高人工流产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程华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腹膜外平片法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复杂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复杂腹股沟疝治疗的78例老年患者,将其按照年龄、性别等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两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腹膜外平片法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不显著,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杂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腹膜外平片法无张力疝修补术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仲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研究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我院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选取100名,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内科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探索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综合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比对照组高(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冠心病患者有效的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临床治疗和后期恢复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值得大力推荐。
作者:曹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使用及机械通气来进行临床上抢救治疗呼吸衰竭患者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各类手术的术后护理越来越重视,经过多年研究,患者在进行手术后,如果使用机械通气护理,可以减少许多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在各种护理操作中,如何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仍需加强相关研究。
作者:李月霞;翟学伟;尚应萌;张雪梅;李静;王美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肝囊型包虫病 CT 表现,探讨 CT 诊断价值,以便更好应用于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肝囊型包虫病的 CT 及临床手术病理资料,对其 CT 征象进行分类总结。结果:单发单囊9例、含子囊型33例、钙化15例、感染2例、破裂16例。结论:肝囊型包虫病有典型的 CT 特征,能反映不同的病理形态,有利于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张学锋;杨俊涛;庄敏;赵兴华;解建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团队合作舒适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行常规外科护理,观察组实施团队合作舒适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康复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排气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下输液时间、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而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P <0.05)。结论:团队合作舒适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腹腔镜下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孙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诊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3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急性62例,慢性58例)、正常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组设为观察组和正常人组设为对照组,应用 UBM对其进行检查并记录各项测量指标。结果:利用 UBM显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相比,角膜小、相对晶体位置偏前、晶体厚、前房浅、眼轴短、睫状突肿胀、睫状体前置等症状。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 UBM下的解剖特点与临床理论一致,UBM在诊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上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都艳红;张士宏;王艳新;张丹;夏春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养营汤对急性蛋白质营养不良患者血浆白蛋白和 C -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急性蛋白质营养不良患者100例入院时、治疗(包括术后)时、治疗一周时血浆白蛋白、C -反应蛋白指标统计,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一周后,观察益气活血养营汤对血浆白蛋白和 C -反应蛋白的影响。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白蛋白,C -反应蛋白治疗组一周后与治疗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 >0.05)。
作者:禄田保;任杰;李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 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甲钴胺,联合组联合应用丹参酮-ⅡA 和甲钴胺,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联合组治疗后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81.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81%,P <0.05。结论:丹参酮-ⅡA 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有效改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俊静;李海妍;温庆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无痛分娩护理中责任助产与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4例给予无痛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责任助产与整体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 SDS 评分、SAS 评分、分娩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将责任助产与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无痛分娩护理中效果非常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金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病案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校2013级护理专业3班、4班,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病案教学法进行教学。结果:病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实验班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普遍反映病案教学法可增强在校生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以及逻辑思维及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刘向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2014年11月接诊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其中,对于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了优质化护理,对照组患者仅进行传统的常规化护理,通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等,进行对比实验,以做出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在情绪、食欲、治愈信心以及康复时间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恢复时间短,有效提高了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了手术治愈率。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
作者:王亚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