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目的:探讨呋喃唑酮、雷贝拉唑及克拉霉素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 Hp 感染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观察组的 Hp 根除率为85.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5.00%,与对照组的16.67%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呋喃唑酮、雷贝拉唑及克拉霉素联合治疗 Hp 相关性胃炎可提高临床疗效,根除 Hp,且药物副作用较少,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硬膜下血肿患者微创引流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硬膜下血肿患者54例,随机将他们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强化对观察组患者的术前健康教育和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比较手术满意度等方面的参数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并发症方面的护理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化对患者的术前教育和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可以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何双红;王秀英;刘晓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予以缬沙坦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共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选取124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并按照其入院的先后顺序将他们平均的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均62例患者。予以试验组的患者缬沙坦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共同治疗的方法,对照组的患者则仅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的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患者临床的总有效率(98.39%)、收缩压(124.98±15.62)mmHg、舒张压(83.25±3.26)mmHg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临床的总有效率(70.97%)、收缩压(133.06±11.47)mmHg、舒张压(96.58±3.40)mmHg。结论:使用缬沙坦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共同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后,提高了临床的总有效率,该种治疗方案安全性高,可靠性强,维持了患者的血压的平衡,建议推广使用。
作者:杜惠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阑尾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0年05月~2010年05月之间,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120例阑尾炎患者。将他们依照抽签法平均的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60例),分别采用传统阑尾炎切除术和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疤痕遗留率(3.33%)、切口感染率(0)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6.67%,13.33%),组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异性(P <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成功率的差别不大,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阑尾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创伤,缩短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它是一种科学、有效、安全、理想的临床手术方法。
作者:陈豪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作为患者和护理人员共同的目标之一,用药的合理安全性是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给药错误通常指由于医务人员、患者或者药品消费者导致的潜在导致不合理给药以及已经对患者造成伤害的可预防性事件[1]。在这些事件当中,护士参与的相关给药阶段给药错误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通过笔者统计数据表明,给药错误在临床护理问题事件中占有超过50%的比重。[2-3]因此,临床护理管理当中减少给药错误的发生,确保给药的准确性是两个常抓不懈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太原市某三级乙等医院2012-2014年上报到护理部的115例给药错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禾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关系到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健康,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如果发生错误或者疏漏,危害的不仅仅是产妇,更影响到家庭、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产科的护理人员应提高对自身工作的要求,加强护理工作风险防范,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赵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服用短效避孕药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9月我服务中心收治的孕早期行人工流产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抗生素及短效避孕药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而对照组仅给予抗生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术后出血情况,月经复潮时间及宫腔粘连、盆腔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及出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月经复潮时间明显低于低于对照组,而宫腔粘连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在盆腔感染、再次妊娠及术后心理障碍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服用短期避孕药可有效减少出血量及出血时间,较快恢复月经周期,减少宫腔粘连、盆腔感染及再次妊娠的发生率,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银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人类的健康以及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脑卒中可以发生较多的并发症,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以及患者的痛苦,也使得治疗的效果有所降低。预见性护理可以使得护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性,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更强,护理工作更加系统、规范,使患者得到更加优质的治疗及护理,增强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在脑出血常见的并发症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了综述。
作者:杨永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术后神经根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45例,行常规护理)和早期护理组(45例,给予早期护理干预),随访1年,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下腰痛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及康复效果。结果:术后2周、3、6、12个月早期护理组患者下腰痛功能评分、康复效果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明显(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神经根粘连,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杨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经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重症 COPD 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重症 COPD 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0分钟以及治疗后4h 肺功能情况(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在治疗过程中同时观察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10minFEV1.0%变化不明显,治疗4h 后 FEV1.0%从原来的0.43±0.15升为0.60±0.2,与治疗前和治疗10min 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对重症 COPD 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经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状,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延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供应室管理经验总结,探讨供应室管理有效方法,预防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本文通过对供应室人员的合理分配,供应室的布局建设,回收医疗用品质量管理及无菌物品的储存、发放等,预防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结果:规范化管理操作,使消毒、灭菌合格率提高。提高了医疗护理安全,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结论:供应室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临床护理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翠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动脉硬化供血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在2014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指标等改善值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动脉硬化供血不全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继续推广使用。
作者:李贵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活动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活动期间手术室护理人员120名为研究对象。此次研究观察时间分为两个阶段。结果:观察结果显示,人性化管理模式期间护士工作积极性明显高于为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时候。针对护士的护理措施,随机调查发现人性化管理期间护士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75、85、90分,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采取人性化管理之前护士的自我效能感评分、病患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70、60、70分,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实行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不仅有助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提高,还能够促进护理人员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护理工作中。
作者:杨晓红;解玉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与心电图检查 T 波动态变化相关性。方法: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检查人员完成直立组、倒置组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各项检查工作,记录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电图检查 T 波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直立组 LVEF 检查结果显著高于倒置组,提示直立组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左室功能显著优于倒置组(P <0.05);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与心电图检查 T 波由倒置转变为直立间隔时间越少,则患者 LVEF 水平越高(P <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后 T波变化情况与左心功能相关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积极给予心电图检查并根据 T 波变化情况判断其预后效果,给予积极的针对性干预措施尽快恢复 T 波直立,有利于保障其左心功能,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范爱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 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甲钴胺,联合组联合应用丹参酮-ⅡA 和甲钴胺,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联合组治疗后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81.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81%,P <0.05。结论:丹参酮-ⅡA 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有效改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俊静;李海妍;温庆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利尿剂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肝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腹水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55例,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胺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尿剂呋塞米联合多巴胺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98.2%,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90.9%。结论:采用利尿剂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肝腹水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作者:张少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2013年1-10月份我院重点科室微生物标本检验及细菌耐药性情况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进行微生物标本检验和细菌药敏试验的分析。结果:ICU 和外科患者的耐药菌株构成比(22.2%和21.1%)明显高于内科和儿科(13.4%和8.9%),组间差异明显(P <0.05),而内科患者与儿科患者的耐药菌株构成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 >0.05)。结论: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规范及安全性的使用管理,以提高医院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检测水平。
作者:李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131 I -OIH 监测肾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的2例肿瘤化疗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这两例化疗后患者血 BUN、SCr、β2-MG 正常,骨显像均有双肾影增浓现象,99 mTc -DTPA 肾动态显像 GFR 基本正常,而131 I -OIH 肾图检查却显示有轻度肾功能损害。结论:肿瘤患者化疗后以肾小管功能受损为主,131 I -OIH 肾图检查较肾功能血清学指标及99mTc -DTPA 肾小球滤过功能敏感。
作者:贾红丽;欧晓红;赵祯;蒋丽莎;商道辉;陆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分析社区干预联合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社区高血压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同症患者42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社区干预,对比观察8周后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5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干预后调查结果,研究组知信行行为改善情况更优,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社区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郭翠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 A、B 两组(各40例),A 组行腹腔镜手术,B 组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结果:A 组患者的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腹胀护理时间均显著短于 B 组,术后呕吐次数明显少于 B 组,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其对护理工作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临床上应做好围术期相关护理措施,以确保手术疗效。
作者:幸文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