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供应室管理对临床护理的影响探究

李翠红

关键词:供应室, 管理, 护理, 影响
摘要:目的:通过对供应室管理经验总结,探讨供应室管理有效方法,预防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本文通过对供应室人员的合理分配,供应室的布局建设,回收医疗用品质量管理及无菌物品的储存、发放等,预防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结果:规范化管理操作,使消毒、灭菌合格率提高。提高了医疗护理安全,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结论:供应室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临床护理的重要措施。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在老年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疝气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疝气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均行疝囊高位结扎+无张力斜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88.46%/7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老年疝气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护理中人文关怀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人文关怀在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3至2014年接收的98例耳鼻喉内镜检查患者来进行探讨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评分结果均要比对照组优秀(P <0.05),两组的不良情绪发生率为观察组较低一些(P <0.05)。结论: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时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护理,能够避免不良情绪,让患者对护理更加满意,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李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在防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防治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的效果。方法:搜集本院血液净化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诊治维持性血液透析出现高血压的46例患者,采用不同方法分为甲、乙组,对比循证护理和基础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1)两组比较,甲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0%显著优于乙组85.7%,P <0.05;2)两组高血压发生率对比,甲组的发生率8.0%(2/25)显著低于乙组23.8%(5/21),P <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防治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高血压的出现,临床护理价值高。

    作者:许秋俊;张瑞华;李晶;贾四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心理与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的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80例,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护理前有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心理,临床中给予患者全方位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周先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阿卡波糖配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配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入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格列齐特片、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卡波糖、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变化情况、胰岛素抵抗指数(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IS)。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 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血糖指标均明显下降,IR 明显降低,IS 明显升高。治疗后观察组 IR 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阿卡波糖配合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想方案,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任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有关肛肠术后患者肛周护理临床探索

    目的:探讨肛肠疾病患者手术切除后的肛周护理方法,从而促进创面早日愈合。方法:对收治的260例肛肠疾病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60例患者中1例肛瘘患者愈合缓慢,2例混合痔患者术后痔核脱落期并发大出血,其余257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肛肠疾病患者术后肛周仔细护理,密切观察切口情况,有效预防便秘,创面良好换药是术后顺利康复的关键。

    作者:王新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外伤性脾破裂的手术治疗的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术后并发症的控制措施。方法:以我院普外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并在术后采取针对并发症的相应控制措施,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本组3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行脾修补术19例、部分脾切除术9例、全脾切除术4例,术后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2)术后发生低体温2例,凝血功能紊乱2例,膈下感染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均经相应治疗后痊愈。结论:针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损伤程度选择不同的保脾手术方式,临床效果确切,术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韩树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究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70例,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探究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咳嗽发生次数、住院天数及护理满意度等,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刘淑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析胰岛素B细胞的病理生理与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

    对胰岛素 B 细胞病理生理以及胰岛素抵抗基进行研究,便于糖尿病发病价值以及致病机理的了解和认识。本次研究笔者就胰岛素 B 细胞的病理生理以及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和分析。

    作者:罗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0例老年 COPD 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呼吸功能、运动、营养、心理等康复护理,并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进行肺功能测定。结果: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后,患者干预前、后6min 步行试验及肺功能监测指标比较结果显示,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P <0.01)。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具有理想的效果与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额尔敦其木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外科学教学中临床思维早期培养刍议

    本文旨在介绍通过在外科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感知力、各感官配合能力、临床动手能力及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来促进医学生早期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为尽早适应临床工作,减少临床医疗事故、失误的发生奠定基础。

    作者:陈惠刚;朱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动脉硬化供血不全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动脉硬化供血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在2014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指标等改善值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动脉硬化供血不全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继续推广使用。

    作者:李贵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药品管理中临床路径管理的价值

    目的:对医院医院药品管理中临床路径管理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药房管理中的各个当面入手对临床路径管理加以实施,并分析比较实施前后药品管理变化与效果。结果:与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前相比,不仅药房管理规章制度方面更加完备,药房工作人员积极性得到普遍提高,随之提高的还有患者对药房工作人员满意度。结论:临床路径管理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对医院药房管理水平及工作人员服务质量提升均具有重要作用,可促进医院药品利用率的提升及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降低,其显著的管理效果值得医院管理推广使用。

    作者:蹇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医院精神的特征和作用

    医院精神是医院在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长期形成的,并为医务人员和广大群众所认同的一种健康、向上的群体认识。它是通过全体医务人员的言行举止、精神风貌等表现出来的具有医院独特个性的共同价值观与行为规范的集中表现,能够将医院内部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之下,形成一股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医院精神作为医院的灵魂,是医院长期文化建设的结晶,它一旦通过富有哲理性的文字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就会成为医院公开树立的一面旗帜。从而对内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对外起到很大的宣传作用。

    作者:管森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行无痛人工流产的80例孕妇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用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异丙酚治疗)与观察组(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异丙酚用量、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效果:观察组中显效1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中显效10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68±0.62)min,术中出血量为(6.34±1.53)ml,异丙酚用量为(151.52±13.38)mg,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与异丙酚用量,有效扩张宫颈,提高人工流产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程华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外科护理中潜在护理风险的处置措施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中潜在护理风险的处置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96例外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给予对照组潜在护理风险进行常规处置管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潜在护理风险的规范化管理,对两组患者护理的情况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268,P <0.05);护理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355,P <0.05)。结论:针对外科护理中潜在风险制定规范的防治措施,有利于降低外科护理的风险,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何红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护士在工作中如何避免医疗纠纷

    医护纠纷、医护矛盾在现实生活中偶有发生,加之网络舆论的放大,有时候这些"纠纷"甚至会加倍放大,上升为"热点事件",严重影响着医院的正常管理和和谐的医患关系,为了更好为广大患者服务,广大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注意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各项医疗制度,熟悉各种医疗器械的基本操作,不断提高护理的专业化水平。

    作者:刘登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2014年11月接诊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其中,对于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了优质化护理,对照组患者仅进行传统的常规化护理,通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等,进行对比实验,以做出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在情绪、食欲、治愈信心以及康复时间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恢复时间短,有效提高了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了手术治愈率。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

    作者:王亚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群组管理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群组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底纳入本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自愿报名的方式完成此次研究,报名区民为120人,把120位居民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另一组为观察组采取群组管理模式,经过6个月的管理,对比两组居民生活方式变化情况,对比两组居民血压、体重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经过群组管理,居民生活方式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压、体重等指标降低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开展群组管理的应用模式明显优于常规管理模式,使社区居民生活方式行为得到明显改善,社区居民血压、体重等数值明显降低,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健康,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谢亚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协同模式在肺癌晚期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与探讨协同模式在肺癌晚期疼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8例经我科收治的肺癌晚期疼痛的患者,并按照其入院的先后顺序将他们平均的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均4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案,试验组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加以使用协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疼痛缓解程度及生活质量的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疼痛的缓解率(95.45%)、生理领域(14.69±3.34)分、环境领域(13.78±3.42)分、社会领域(13.66±1.47)分、心理领域(15.16±0.49)分等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的疼痛的缓解率(68.18%)、生理领域(12.18±3.06)分、环境领域(12.09±3.25)分、社会领域(11.56±1.29)分、心理领域(11.03±0.81)分等的评分。结论:对肺癌晚期的疼痛患者来说,采用协同模式后,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效果,疼痛缓解作用显著,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也明显上升,患者较为满意。

    作者:吴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