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玉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慢阻肺急性发作应用营养支持及免疫调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10例慢阻肺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营养支持及免疫调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营养水平和免疫状况等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免疫调节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的营养支持和血气分析结果明显提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老年慢阻肺急性发作应用营养支持和免疫调节治疗效果确切,有利于恢复肺功能,促进通气,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蔡竹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分析保温护理对手术室患者术中应激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手术室术中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设为保温组;同期选取手术室患者46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保温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保温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中的心率、肾上腺激素 AD 以及去甲肾上腺素 NE 水平。结果:保温护理组的应激指标心率、AD 以及 NE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温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控制或降低手术室术中患者应激,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杨治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蜂蜜水对小儿干燥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小儿干燥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复方薄荷油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蜂蜜水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9.4%,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能接受患儿29例,占85.3%,对照组能接受患儿15例,占42.9%,差异显著(P <0.05)。结论:采取蜂蜜水对小儿干燥性鼻炎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优于采取复方薄荷油进行治疗,且患儿能接受程度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素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供应室管理经验总结,探讨供应室管理有效方法,预防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本文通过对供应室人员的合理分配,供应室的布局建设,回收医疗用品质量管理及无菌物品的储存、发放等,预防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结果:规范化管理操作,使消毒、灭菌合格率提高。提高了医疗护理安全,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结论:供应室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临床护理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翠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临床病例导入方法的体会。方法:该研究选取2011级和2012级护理专业的学生128人,其中一个班有62人为对照组,另一个班有66人为观察组。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学生接受病例导入式的教学方法,然后对比两组在调查问卷和课程考核中的差异,并通过软件 SPSS11.5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对观察组实施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后,学生的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考试成绩都比对照组显著要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临床病例导入式的教学方法会对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及热情起到很好的激发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对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作者:陈书耀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协同模式在肺癌晚期疼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8例经我科收治的肺癌晚期疼痛的患者,并按照其入院的先后顺序将他们平均的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均4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案,试验组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加以使用协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疼痛缓解程度及生活质量的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疼痛的缓解率(95.45%)、生理领域(14.69±3.34)分、环境领域(13.78±3.42)分、社会领域(13.66±1.47)分、心理领域(15.16±0.49)分等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的疼痛的缓解率(68.18%)、生理领域(12.18±3.06)分、环境领域(12.09±3.25)分、社会领域(11.56±1.29)分、心理领域(11.03±0.81)分等的评分。结论:对肺癌晚期的疼痛患者来说,采用协同模式后,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效果,疼痛缓解作用显著,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也明显上升,患者较为满意。
作者:吴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应用于 ICU 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的一些新问题,以及对于该病症的医治疗效。采用多种方法与之相比较,选着医疗效果好的方法。方法:首先在本院进行调查前的准备,做好一切准备措施。之后对以前在本院进行医治的患者做走访调查,进一步确定并且核对信息,要做到尽可能核对详细的信息,有助于日后的研究。在近几年在本院医治的病人多选出几例,进行综合的评价并且要做到细致入微,切不可马马虎虎,要全心全意的对病人负责,做好调查研究的一切任务。对进行肾脏替代医治的病人与其他医治法的病人进行相比较,以及一些体征特征数值的比较,总结出哪种方法是对病人有效的一种医治方法。全过程要求医生全心全力,认真负责,态度良好,不怕吃苦不怕繁琐,要有耐心。选取60名 ICU 危重症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名,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加护理,对照组30名,采用普通的治疗方法。结果: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也经过一系列的走访对比,以及病人的一些相关信息,在本院医生的全体努力下,我们发现经过连续性肾脏替代医治的病人在医治后,身体各项体征明显恢复,身体处于健康状态,身心健康以及病人的状态都十分的好,与一般的医治方法相比较,此方法明显优于其他的方法,这对于医学领域的创新有很大的突破作用。对以后的发展很有促进作用,也有很大的参考作用。结论:在各种医治方法中,连续性肾脏替代医治法是操作十分简单的一种方法,并且在各种方法中,此方法医治的临床医治效果很好,在以后的发展中,此方法是未来医学领域发展的重要方面,各个领域的医学专家们要格外重视,并且要有极大的发展,在医学领域具有重大的价值,值得医学专家们重视并且努力发展此方法[1]。
作者:路欣;许岩岩;白雪;刘珊;孙长安;杨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0例老年 COPD 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呼吸功能、运动、营养、心理等康复护理,并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进行肺功能测定。结果: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后,患者干预前、后6min 步行试验及肺功能监测指标比较结果显示,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P <0.01)。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具有理想的效果与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额尔敦其木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促智药物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 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宁波市康宁医院就诊并接受促智药物治疗的早期 AD 患者60人,分别于药物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接受两次事件相关电位 P300检测,并比较前后 P300潜伏期的差异。结果:在接受促智药物治疗后观察到 P300潜伏期缩短41例,占68.3%,未见明显改变12例,占20.0%,潜伏期延长7例,占11.7%。通过配对 t 检验分析显示,早期 AD 患者在接受促智药物治疗后 P300潜伏期的改变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 AD 患者接受促智药物治疗后 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该指标有助于对 AD 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
作者:冷卫卫;刘世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老年肿瘤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从2012年8月到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肿瘤晚期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医院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而对治疗组则采取护理干预。入院当天和入院后一个月,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 -36)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入院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肿瘤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郝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临床诊断中,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接诊的 IDA 患者54例与健康人群54例,抽取肘静脉血,运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标本进行血细胞分析,主要指标: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浓度(CHCMr)、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CVr)、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CHr)、IDA 组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分布宽度(HDWr)、网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r),对比测定结果。结果:IDA 组CHCMr、MCVr、CHr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IDA 组 HDWr、RDWr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 IDA 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通过测定网织红细胞参数,可有效掌握患者血液变化情况,帮助临床做出正确判断。
作者:李青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四缝穴乃经外奇穴,位于第2至5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该穴在历代文献中也有相关记载,并对其定位、刺法及主治进行了阐述。现今,该穴在临床中的应用多继承了历代对该穴效用的阐释,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儿科相关疾病的诊治,如小儿厌食、小儿疳积、小儿腹泻等,并多有相关临床研究报道,更加明确了其效用,使其在相关临床领域得到推广。
作者:刘利;冯启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 A、B 两组(各40例),A 组行腹腔镜手术,B 组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结果:A 组患者的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腹胀护理时间均显著短于 B 组,术后呕吐次数明显少于 B 组,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其对护理工作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临床上应做好围术期相关护理措施,以确保手术疗效。
作者:幸文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容量全肺灌洗手术尘肺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34例尘肺患者进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手术,并在手术的各个环节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结果:34例患者接受大容量全肺灌洗手术并且经过合理的护理之后,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大容量全肺灌洗手术在治疗尘肺患者过程中,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合理的护理措施也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
作者:吴秋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正性暗示"对降低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间进行心理"正性暗示",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应激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正性暗示"能有效降低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应激反应,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作者:胡丹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使用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理衰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3年12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93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2例,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治疗的方法,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83.3%,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疗法能够有效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值得临床推荐和使用。
作者:杨国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医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关键的一部分,这一关键部分的处理严重的影响到了临床的诊疗过程。正确且和谐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医生和病人双方面的稳定,有助于达到双赢的局面。而错误且不和谐的医患关系,会使医生和病人都受到伤害,而这个伤害来自于各个方面,并且在错误的关系中,可能会导致错误的思维,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悲剧的产生。相信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希望悲剧的发生吧。
作者:张敏;邹佳丽;王羽寻;朱慧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家蚕表达重组人乳铁蛋白及其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1月间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家蚕表达重组人乳铁蛋白及其口服方式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9.09%,对照组患者为21.8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家蚕表达重组人乳铁蛋白及其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仅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恩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本文主要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性以及其免疫学特点进行研究,以提高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准。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8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免疫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以及免疫学特性。结果:经过对所有患者的资料的分析和研究,男青年多发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年女性多发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其重叠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肝炎。另外在临床表现上,以上几种疾病的黄疸发生率分别为80%、78%、67%、85%,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分别为80%、56%、60%、44%。但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并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常伴发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诊断上应该综合临床、生化、自身抗体以及病理组织学等指标[1]。
作者:杜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慢支肺气肿合并肺炎的 X 线诊断特点,以期提高 X 线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本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支肺气肿患者中选取40例,均合并有肺炎,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 X 线诊断特点。结果:32例患者 X 线胸片特点为网状、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内含有密度减低区,呈囊状。经痰液培养后发现相关致病菌25株,其中,以革兰氏阴性菌(G -)为主,共19株,革兰氏阳性菌(G +)6株。因此,治疗时主要采用抑制 G -菌的相关抗生素,占比为67%。本组患者中仅3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2.5%。结论:深入研究慢支肺气肿合并肺炎患者的 X 线胸片特点对提高该病临床诊断率有积极的意义,也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有效依据。
作者:黄晓蓉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