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病例导入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

陈书耀

关键词:教学法, 内科护理学, 病例导入, 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临床病例导入方法的体会。方法:该研究选取2011级和2012级护理专业的学生128人,其中一个班有62人为对照组,另一个班有66人为观察组。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学生接受病例导入式的教学方法,然后对比两组在调查问卷和课程考核中的差异,并通过软件 SPSS11.5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对观察组实施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后,学生的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考试成绩都比对照组显著要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临床病例导入式的教学方法会对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及热情起到很好的激发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对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促智药物治疗对早期 AD 患者事件相关电位 P300的影响

    目的:探讨促智药物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 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宁波市康宁医院就诊并接受促智药物治疗的早期 AD 患者60人,分别于药物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接受两次事件相关电位 P300检测,并比较前后 P300潜伏期的差异。结果:在接受促智药物治疗后观察到 P300潜伏期缩短41例,占68.3%,未见明显改变12例,占20.0%,潜伏期延长7例,占11.7%。通过配对 t 检验分析显示,早期 AD 患者在接受促智药物治疗后 P300潜伏期的改变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 AD 患者接受促智药物治疗后 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该指标有助于对 AD 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

    作者:冷卫卫;刘世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患者应急性高血糖控制及护理研究进展

    护理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应急性高血糖控制在医院治疗工作中有着很大的应用,是医院工作管理的一个新视角。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应急性高血糖控制在医院的工作方面也是重点,在医院的护理工作当中,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应急性高血糖控制及护理十分重要。通过加强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应急性高血糖控制及护理在医院治疗工作中的应用,不难看出,得到了极其优异的成绩,对医院的医务人员整体水平有极大地提高作用,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善了对待患者的态度,为广大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医疗环境,增进了医院各个层次的竞争态度,彻底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面貌。值得广大医院的推广,为新医改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作者:秦萌萌;李菲菲;陈翠华;孙朝霞;张雪;王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脑出血并发症中预见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人类的健康以及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脑卒中可以发生较多的并发症,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以及患者的痛苦,也使得治疗的效果有所降低。预见性护理可以使得护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性,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更强,护理工作更加系统、规范,使患者得到更加优质的治疗及护理,增强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在脑出血常见的并发症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了综述。

    作者:杨永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细化入院指引,提高病人满意度的探索

    本文通过对细化办理入院指引工作进行研究,提出患者入院流程中的存在问题,探索影响病人满意度的因素,制定有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入院服务流程,为有效提高住院病人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提供参考。

    作者:殷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缺氧与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

    肥胖患者脂肪细胞肥大导致缺氧,缺氧诱导因子1α(HIF -1α)高度表达。缺氧使得糖稳态失衡,HIF -1α调控细胞外基质蛋白高度表达导致脂肪组织纤维化、炎性反应,引起脂肪组织功能紊乱,终导致胰岛素抵抗。

    作者:杨朝强;李赟晨;黄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产科护理风险分析及安全管理

    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关系到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健康,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如果发生错误或者疏漏,危害的不仅仅是产妇,更影响到家庭、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产科的护理人员应提高对自身工作的要求,加强护理工作风险防范,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赵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校教工高血压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高校教工高血压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1000例高校教工,对其进行常规健康检查和健康问卷调查。结果:男性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和 BMI 指数增高而上升。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为性别、年龄、BMI、家族疾病史、血糖、睡眠状况。结论:针对高校教工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应做好健康宣教。

    作者:邱小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的药物经济学浅析

    药品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对人们的生命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药业发展迅速的今天,药品的价格也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药物的出厂价和销售价格相差悬殊,瞠目结舌的医疗腐败和医患矛盾的加剧,这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和探究。药品价格虚高追其本质实际上是体制问题,市场有着一定的不可控制性,市场主导型的药品流通体制,双向垄断的医院经营体制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错综复杂的药价。对药品价格虚高这一现象在经济学领域进行探究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刻不容缓。

    作者:张海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脑栓塞临床分期的护理进展

    脑栓塞是中老年人群体中的一个主要疾病,困扰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脑栓塞临床分期包括急性发作期、进展期、恢复期,应对不同时期的病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本文旨在综述脑栓塞三个不同临床分期的护理工作,为促进脑栓塞患者的病情恢复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甘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9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给予法莫替丁和奥硝唑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不良反应和半年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症状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半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用药治疗慢性胃炎能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吴宠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10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ouch variant asthma,CVA)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避免误诊、误治。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01例 CVA 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CVA 的临床表现不典型,长期慢性咳嗽为其主要的症状,尤其是夜间刺激性干咳。94.1%的患儿咳嗽为唯一症状,易被误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季节以冬季为主占53.5%,有过敏病史者37.6%,单纯夜间发作的占41.9%。结论:对长期反复慢性咳嗽应警惕 CVA。

    作者:王敏;陈柏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初步探讨

    目的:研究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偏头疼患者60例,给予中医内科的方法治疗期偏头痛,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2-3疗程的用药,6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成功治愈,23例患者疗效显著,29例患者有一定疗效,病情取得控制,3例患者其病情无明显变化。用中医内科的办法治疗偏头痛总有效率为95.0%。结论:从此次的探讨可以看出,用中医内科的方法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且中医用药温和相对于西药治疗更稳,副作用小,对患者身体机能的损伤更小,患者接受度高,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乔建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显露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手术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或不显露喉返神经(RL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患者192例,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A 组术中显露 RLN,B 组术中不显露 RLN,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A 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较 B 组显著减少(P <0.05);A 组的 RLN 损伤率为0.94%,显著低于 B 组的5.66%(P <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 RLN 能够提高术野清晰度,保护RLN,减少手术创伤,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席树强;李茂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性胃溃疡穿孔采取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胃大部切除术在急性胃溃疡穿孔中的治疗效果和特点。方法:从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接收并治疗的胃溃疡穿孔手术患者中随机性抽取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究,均采用胃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和特征。结果:所有病例通过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后,抽取的50例患者手术较为成功,其中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分别为9.3±1.25d 和2.23±0.56h,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其中56%的患者经治疗后恢复至 I 级,39%恢复至 II 级别,5%恢复至 III 级。结论:应用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溃疡穿孔,可以有效的降低复发率、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治愈穿孔和溃疡问题效果较好。

    作者:陈苏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在偏瘫患者并发褥疮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偏瘫患者膀胱造瘘术后并发褥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自2014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偏瘫患者行膀胱造瘘术后并发褥疮14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护理干预效果。结果:通过有效护理,14例患者,其中治愈8例,占57.14%,有效5例,占35.71%,无效1例,占7.14%,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明显提高偏瘫患者膀胱造瘘术后并发褥疮的治愈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曹东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给药错误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作为患者和护理人员共同的目标之一,用药的合理安全性是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给药错误通常指由于医务人员、患者或者药品消费者导致的潜在导致不合理给药以及已经对患者造成伤害的可预防性事件[1]。在这些事件当中,护士参与的相关给药阶段给药错误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通过笔者统计数据表明,给药错误在临床护理问题事件中占有超过50%的比重。[2-3]因此,临床护理管理当中减少给药错误的发生,确保给药的准确性是两个常抓不懈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太原市某三级乙等医院2012-2014年上报到护理部的115例给药错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禾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应用于 ICU 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

    目的:探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应用于 ICU 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的一些新问题,以及对于该病症的医治疗效。采用多种方法与之相比较,选着医疗效果好的方法。方法:首先在本院进行调查前的准备,做好一切准备措施。之后对以前在本院进行医治的患者做走访调查,进一步确定并且核对信息,要做到尽可能核对详细的信息,有助于日后的研究。在近几年在本院医治的病人多选出几例,进行综合的评价并且要做到细致入微,切不可马马虎虎,要全心全意的对病人负责,做好调查研究的一切任务。对进行肾脏替代医治的病人与其他医治法的病人进行相比较,以及一些体征特征数值的比较,总结出哪种方法是对病人有效的一种医治方法。全过程要求医生全心全力,认真负责,态度良好,不怕吃苦不怕繁琐,要有耐心。选取60名 ICU 危重症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名,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加护理,对照组30名,采用普通的治疗方法。结果: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也经过一系列的走访对比,以及病人的一些相关信息,在本院医生的全体努力下,我们发现经过连续性肾脏替代医治的病人在医治后,身体各项体征明显恢复,身体处于健康状态,身心健康以及病人的状态都十分的好,与一般的医治方法相比较,此方法明显优于其他的方法,这对于医学领域的创新有很大的突破作用。对以后的发展很有促进作用,也有很大的参考作用。结论:在各种医治方法中,连续性肾脏替代医治法是操作十分简单的一种方法,并且在各种方法中,此方法医治的临床医治效果很好,在以后的发展中,此方法是未来医学领域发展的重要方面,各个领域的医学专家们要格外重视,并且要有极大的发展,在医学领域具有重大的价值,值得医学专家们重视并且努力发展此方法[1]。

    作者:路欣;许岩岩;白雪;刘珊;孙长安;杨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整体护理干预在肿瘤疼痛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肿瘤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1]。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放疗科收治的肿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2],观察组34例在住院期间进行整体的疼痛评估、用药的护理干预和观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因肿瘤引起的疼痛患者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34例患者中除一例转院,一例中途出院 s 失察外,其余疼痛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结论:在肿瘤合并疼痛的患者治疗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整体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不适感,减少疼痛的相关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季志全;王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BD 预设性动脉采血器与传统注射器抽取动脉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 BD 预设性动脉采血器与传统注射器抽取动脉血的临床效果比较,提高临床穿刺成功率。方法:对2014年11月1日-12月31日期间213例患者随机采用 BD 预设性动脉采血器与传统注射器抽取动脉血气进行观察,对穿刺失败、误抽静脉血、混入气泡、皮下血肿的血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BD 预设性动脉采血器组(A 组)穿刺失败、误抽静脉血、混入气泡、皮下血肿的现象明显低于普通注射器组(B 组)结论:采用BD 预设性动脉采血器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而且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陈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经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重症 COPD 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经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重症 COPD 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重症 COPD 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0分钟以及治疗后4h 肺功能情况(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在治疗过程中同时观察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10minFEV1.0%变化不明显,治疗4h 后 FEV1.0%从原来的0.43±0.15升为0.60±0.2,与治疗前和治疗10min 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对重症 COPD 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经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状,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延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