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D 预设性动脉采血器与传统注射器抽取动脉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陈倩

关键词:BD 预设性动脉采血器, 传统注射器, 动脉采血
摘要:目的:探讨 BD 预设性动脉采血器与传统注射器抽取动脉血的临床效果比较,提高临床穿刺成功率。方法:对2014年11月1日-12月31日期间213例患者随机采用 BD 预设性动脉采血器与传统注射器抽取动脉血气进行观察,对穿刺失败、误抽静脉血、混入气泡、皮下血肿的血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BD 预设性动脉采血器组(A 组)穿刺失败、误抽静脉血、混入气泡、皮下血肿的现象明显低于普通注射器组(B 组)结论:采用BD 预设性动脉采血器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而且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

    现如今我国的肺癌患者在大幅增加,然而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患者在面对化疗时,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及心理问题:焦虑、恐慌、愤怒,更为严重的自杀行为已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果。因此,对患者全程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晚期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和洞察整个化疗会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根据此问题从患者入院,化疗前、中、后期及饮食等方面给与心理护理及相关指导,从而使患者消除对肿瘤的恐惧心理,稳定病人情绪,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腰池持续引流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术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脑出血破入脑室术后患者行腰池持续引流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5例脑室出血术后患者行腰池持续引流,术后加强护理,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本组65例,随访6~12个月,恢复良好21例(32.30%);中残26例(40.00%);重残10例(15.38%);植物生存5例(7.69%);死亡3例(4.6%)。结论:脑室出血术后患者行腰池引流,加强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早期应用此法治疗,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陈荣玉;吴斌斌;李艺婷;陈英;许燕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在老年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疝气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疝气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均行疝囊高位结扎+无张力斜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88.46%/7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老年疝气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对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院近四年间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为硝咪唑类、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林可霉素类。使用率在前3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呋辛51例(占42.5%)、甲硝唑38例(占31.7%)、克林霉素30例(占25%);采取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1次/d,一般是手术中给药一次,术后连续5~7d;产科52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平均天数为4.5d,妇科68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平均天数为5.5d;妇科68例使用抗菌药43例,15例未使用;产科52例均使用抗菌药(P <0.05);95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术前30min 给药85例,应为合理;术前1~3天用药10例表明存在潜在感染,用药应算基本合理;术后用药76例2天内停药,基本合理;13例3天停药,算为基本合理;另外5例4~7天停药,不合理;后1例存在术后切口感染;95例使用抗菌药后不良反应较轻微、相对较安全。结论:我院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总体来说基本合理,但也存在用药选择给药时机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的现象,需要加强相应合理用药的管理。

    作者:蓝春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自拟益气活血养营汤对急性蛋白质营养不良防治疗效的研究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养营汤对急性蛋白质营养不良患者血浆白蛋白和 C -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急性蛋白质营养不良患者100例入院时、治疗(包括术后)时、治疗一周时血浆白蛋白、C -反应蛋白指标统计,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一周后,观察益气活血养营汤对血浆白蛋白和 C -反应蛋白的影响。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白蛋白,C -反应蛋白治疗组一周后与治疗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 >0.05)。

    作者:禄田保;任杰;李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西药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研究

    目的:分析讨论西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对临床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治疗的156例西药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临床中,常见的西药给药途径主要包含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与口服给药等,其中静脉滴注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临床症状表现部位主要包含:附件与皮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结论:在临床应用西药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对西药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对于患者临床合理用药具备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可以有效的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得到降低。

    作者:车生英;张成安;杨彦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论手足口病防治措施初步探讨

    近几年,手足口病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它是由于感染肠道病毒以后造成的"皮肤黏膜损害",具有传染性。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是臀部、脚底以及手掌出现小水疱和丘疹等,同时有部分患者也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以及心肌炎等并发症,婴幼儿是手足口病主要的发病人群,我们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足口病防治措施,尽大努力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手足口病的特征和现状,然后对手足口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陈利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10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ouch variant asthma,CVA)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避免误诊、误治。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01例 CVA 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CVA 的临床表现不典型,长期慢性咳嗽为其主要的症状,尤其是夜间刺激性干咳。94.1%的患儿咳嗽为唯一症状,易被误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季节以冬季为主占53.5%,有过敏病史者37.6%,单纯夜间发作的占41.9%。结论:对长期反复慢性咳嗽应警惕 CVA。

    作者:王敏;陈柏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纤维桩+金属烤瓷冠与单纯金属烤瓷冠对后牙修复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纤维桩+金属烤瓷冠与单纯金属烤瓷冠对后牙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共95颗后牙体缺损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金属烤瓷治疗,观察组给予纤维桩+金属烤瓷,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37例,治疗失败3例,成功率为92.5%,对照组治疗成功31例,治疗失败9例,成功率为77.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成功率上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纤维桩+金属烤瓷冠修复后牙缺损优于单纯金属烤瓷冠,可显著提高治疗的成功率,以降低烤瓷冠失败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龙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监测及临床干预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监测内容以及相应的临床干预措施,为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临床护理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我院医师进行手术过程监测和干预,监测医师的剖宫产手术情况,在2013年12月以及2014年6月分别进行感染监测和感染干预。结果:在半年内,共为300例患者实施了剖宫产手术,2013年12月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达到了9.09%,2014年1月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达到了1.00%,两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且在手术当中,医生手术规范与否、分离技术水平如何等因素是决定切口感染率大小的主要因素,对医师手术行为进行有效干预之后,切口感染率大大降低,后期主要通过让患者头孢呋辛等药物进行抗菌治疗。结论:影响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的因素是比较多的,只有避免这些因素出现,给予医生有效的手术干预,才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监测和干预是十分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倩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妇科盆炎清栓联合金刚藤胶囊治疗盆腔炎临床疗效初评

    目的:评价妇科盆炎清栓联合金刚藤胶囊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7月入住我院妇科进行治疗的120例盆腔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经期前进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妇科盆炎清栓和金刚藤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盆腔炎患者使用盆炎清栓联合金刚藤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有效的治疗盆腔炎,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萍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预防心梗后期低血压中的应用

    目的:进一步对舒适护理在预防心梗后期低血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心梗后期低血压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进行干预,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好转,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78%,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结果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梗后期低血压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促进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提高,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姚卫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3381例健康体检妇女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健康体检妇女阴道病原菌感染情况,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阴道分泌物涂片判断清洁度,查找线索细胞、霉菌和滴虫。结果:3381例阴道分泌物标本中,阴道清洁度Ⅰ~Ⅱ度的比例为92.5%,Ⅲ~Ⅳ度的比例为7.5%;检出病原菌254例,占送检总数的7.5%,其中细菌感染率为5.88%,霉菌感染率为1.24%,滴虫感染率为0.38%。结论:本地区妇女阴道病原菌主要以细菌和霉菌为主,应做好预防及诊治工作。

    作者:唐金薇;韩文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新生儿科院内感染的认识和防治分析

    目的:分析了新生儿科院内感染的特点,控制与管理。方法:总结并分析医院儿内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对策。结果: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意识不断提高,抗感染,危险因素,预防监控措施,严格无菌操作,消毒隔离措施和合理用药的实施,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新生儿率的关键。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监管非常重要,寻找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留取感染证据等应对措施。

    作者:李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理气泄浊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理气泄浊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常规予以糖尿病饮食控制与运动疗法,对照组加用二甲双胍,观察组加用理气泄浊汤和二甲双胍,同时调畅情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P <0.05);两组治疗后 FBG、2hPG、HbAlc、TG及 TC 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无用药相关不良反应。结论:理气泄浊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糖及血脂水平,提高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聂斌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十二指肠瘀滞症X线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通过对十二指肠瘀滞症的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探讨 X 线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为十二指肠瘀滞症的病例进行 X 线和临床表现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病例中,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均可见造影剂不同程度的十二指肠梗阻的表现和十二指肠升段笔杆样压迹。采用俯卧位及右侧卧位,造影剂很快通过。结论:X 线钡餐造影是十二指肠瘀滞症简单、可靠的诊断手段,可减少对本病的误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贵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分析匹多莫德结合抗传染药物医治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观察。方法:依照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本院病例100名,病例年龄段为8至16岁儿童,不限性别,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分别进行不同的治疗手段,经过一年后分析两组实验儿童的治疗效果、停药后感染次数及感染持续时间等因素,整理后制作对比图表资料。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患儿的感染持续时间相对比对照组患儿对照组较短,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在停药后的传染次数相对对照组患儿变得较少,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在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相对对照组患儿更好,观察组患儿医治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03%。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使用匹多莫德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病情有明显的起色,治疗过程无不良反应,患儿反复感染次数明显减少,病情持续时间更短。因此,匹多莫德的良好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廖桂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议催乳师与护理学专业就业的相关性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种新兴行业出现在人们面前--催乳师,可以说他们是哺乳期妇女和新生宝宝的福音,通过催乳师的手法,不仅可以改善产妇产后无乳、乳少等问题,还可以有效缓解产妇产后乳房胀痛以及乳汁淤积等问题。然而现在的催乳师市场尚处于发展时期,诸多制度还不够完善,其中大的不足便是专业人才的匮乏,这势必导致了整个催乳师市场的混乱。同时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和国民对医疗水平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护理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着一定难度。本文综合两者的共同问题,提出了对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催乳技能培养的优点,并且阐述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作者:修文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察。方法:按照随机分号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分为两组,对双号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对单号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效果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6.00%,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心电图变化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6.0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来讲,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心电图的总有效率,而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石陆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药灌肠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灌肠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使用,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96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中药灌肠治疗。分析96例中药灌肠治疗的效果以及价值性。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96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12%,三项总和超过6分的患者有76例,平均的住院日明显缩短25.00%,好转率提升10%以上。结论:使用中药灌肠通下法治疗急危重症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提高三项总和分数,缩短平均住重症医学科住院日,提升患者好转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林丽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