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D 预设性动脉采血器与传统注射器抽取动脉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陈倩

关键词:BD 预设性动脉采血器, 传统注射器, 动脉采血
摘要:目的:探讨 BD 预设性动脉采血器与传统注射器抽取动脉血的临床效果比较,提高临床穿刺成功率。方法:对2014年11月1日-12月31日期间213例患者随机采用 BD 预设性动脉采血器与传统注射器抽取动脉血气进行观察,对穿刺失败、误抽静脉血、混入气泡、皮下血肿的血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BD 预设性动脉采血器组(A 组)穿刺失败、误抽静脉血、混入气泡、皮下血肿的现象明显低于普通注射器组(B 组)结论:采用BD 预设性动脉采血器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而且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的效果

    目的:分析在老年性萎缩并发脑出血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于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接收的90例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划分为两组,即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病例数为45例,施予全面且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例数为45例,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死亡情况、恢复情况及心理状态。结果:干预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和恢复情况均比对照组好,差异显著(P <0.05)。结论:针对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自身情况,予以系统且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其康复。

    作者:齐丽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和研究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阑尾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0年05月~2010年05月之间,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120例阑尾炎患者。将他们依照抽签法平均的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60例),分别采用传统阑尾炎切除术和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疤痕遗留率(3.33%)、切口感染率(0)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6.67%,13.33%),组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异性(P <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成功率的差别不大,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阑尾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创伤,缩短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它是一种科学、有效、安全、理想的临床手术方法。

    作者:陈豪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非典型心肌梗死的识别与护理

    目的:非典型心肌梗死;识别;护理。方法:现将我院内科收治的18例非典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一介绍,提高对非典型心肌梗死的认识,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提高非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早期诊断困难,容易引起误诊或漏诊,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危及生命,据有关资料报道15%~75%的老年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无痛性心肌梗死。结论:非典型心肌梗死多见于老年病患者,发病后常无明确的胸痛表现,发展迅速,自始至终均未出现冠心病的特征性胸痛,不易引起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注意。

    作者:秦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临床效果评估

    目的: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患者4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为(6.12±1.02)d,连续治疗时间为(14.25±1.16)d,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的慢性咳嗽,可以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伍安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药品管理中临床路径管理的价值

    目的:对医院医院药品管理中临床路径管理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药房管理中的各个当面入手对临床路径管理加以实施,并分析比较实施前后药品管理变化与效果。结果:与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前相比,不仅药房管理规章制度方面更加完备,药房工作人员积极性得到普遍提高,随之提高的还有患者对药房工作人员满意度。结论:临床路径管理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对医院药房管理水平及工作人员服务质量提升均具有重要作用,可促进医院药品利用率的提升及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降低,其显著的管理效果值得医院管理推广使用。

    作者:蹇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下血肿患者微创引流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硬膜下血肿患者微创引流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硬膜下血肿患者54例,随机将他们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强化对观察组患者的术前健康教育和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比较手术满意度等方面的参数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并发症方面的护理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化对患者的术前教育和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可以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何双红;王秀英;刘晓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机械通气中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研究进展

    使用及机械通气来进行临床上抢救治疗呼吸衰竭患者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各类手术的术后护理越来越重视,经过多年研究,患者在进行手术后,如果使用机械通气护理,可以减少许多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在各种护理操作中,如何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仍需加强相关研究。

    作者:李月霞;翟学伟;尚应萌;张雪梅;李静;王美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正性暗示"对降低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应激反应的效果

    目的:探讨"正性暗示"对降低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间进行心理"正性暗示",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应激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正性暗示"能有效降低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应激反应,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作者:胡丹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30例老年疝气手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重点探索老年疝气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01月初至2014年12月末在我院接受疝气手术治疗的30例老年患者,观察这些老年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男性患者的有效率达到93.75%,女性患者的有效率达到92.86%。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疗效较好,没有明显差异(P >0.05)。男性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2.15±10.52)分钟,住院时间为(5.86±1.18)天,女性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1.98±10.85)分钟,住院时间为(5.84±1.24)天,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较短,没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疝气手术不管是应用于老年女性患者还是老年男性患者均获得良好的疗效,并且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促进了患者的快速康复。

    作者:孙芝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布地奈德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探究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0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连续用药4个月后,研究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动脉血气指标 PaO2和 PaCO2较对照组亦有较好改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SGRQ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值波动在4%以上具有临床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较单纯使用布地奈德能大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善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82例混合痔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

    混合痔是直肠上下静脉丛共同曲张的静脉团块。痔内、外静脉丛曲张、扩大,相互沟通吻合,括约肌间沟消失,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多因不良诱因导致发病,其临床症状为间歇性便血、痔核脱出、肛门疼痛、肛周瘙痒,少数患者因治疗不及时反复出血而导致贫血,手术治疗是治疗此类患者的常见方法。

    作者:郭珍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及免疫学特征

    目的:本文主要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性以及其免疫学特点进行研究,以提高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准。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8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免疫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以及免疫学特性。结果:经过对所有患者的资料的分析和研究,男青年多发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年女性多发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其重叠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肝炎。另外在临床表现上,以上几种疾病的黄疸发生率分别为80%、78%、67%、85%,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分别为80%、56%、60%、44%。但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并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常伴发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诊断上应该综合临床、生化、自身抗体以及病理组织学等指标[1]。

    作者:杜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丁青县1起肉毒杆菌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目的:通过回顾总结2013年9月丁青县甘岩乡窘热寺发生的肉毒杆菌食物中毒疫情,加深专业人员对肉毒杆菌食物中毒的认识,提高防控能力。方法: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果:通过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判断为肉毒杆菌食物中毒,终实验室检测发现 A、B、E 型肉毒毒素。结论:该疫情为一起肉毒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李钦艳;多布杰;刘光敏;李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微创穿刺颅内血肿引流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引流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2例基层神经外科接受微创穿刺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治疗情况。结果:本组122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术后拔管时间为(4.32±3.14)d,术后意识清醒时间为(4.85±1.23) d;术后6个月,44例(36.07%)完全恢复日常生活,32例(26.23%)部分恢复或者能够独立生活,18例(14.75%)需要帮助,10例(8.20%)卧床但仍保存意识,8例(6.56%)植物生存,10例(8.20%)死亡。结论:微创穿刺颅内血肿引流术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显著、费用少,值得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中开展。

    作者:布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

    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给予连续血液净化技术治疗,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治疗后,70例患者 Scr、BUN 水平均显著下降(P <0.05);Barthel 指数均显著上升(P <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配合护理干预疗效更佳。

    作者:段良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45例支气管腺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目的:分析支气管腺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诊治的支气管腺瘤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5例支气管腺瘤患者经电子支气管镜介导高频电刀治疗后,显效患者38例;有效患者5例;无效患者2例;45例患者均未出现气道壁穿孔、纵隔气肿及窒息等症状。结论:微创治疗支气管腺瘤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蔡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应用甘舒霖30R、阿卡波糖联合治疗的效果体会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应用甘舒霖30R、阿卡波糖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0例对照组与30例观察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的甘舒霖30R 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甘舒霖30R、阿卡波糖联合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 血糖(2hPG)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2hPG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2型糖尿病应用甘舒霖30R、阿卡波糖联合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治疗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利用价值。

    作者:白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研究

    目的:总结微生物检验中标本没有合格的原因及其质量控制的对策。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进行微生物检验的200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不达标的因素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对200例标本进行检验后,标本不合格率是10.50%;导致其不合格的因素有标本受到污染、标本采集的时间错误、送检不够及时。结论:不断加强临床科室和检验科之间的沟通,对标本进行规范的采集、送检,使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促进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使检验结果更加可靠、真实。

    作者:李慧怀;唐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术的预后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术的预后影响。方法: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对88例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进行颅骨修补术分析,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实验组采用去骨瓣减压术后42-56天后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术,对照组采用去骨瓣减压术后90-180天后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1年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MSE ),Barthel 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去骨瓣减压术后的患者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术具有明显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良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外伤性脾破裂的手术治疗的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术后并发症的控制措施。方法:以我院普外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并在术后采取针对并发症的相应控制措施,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本组3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行脾修补术19例、部分脾切除术9例、全脾切除术4例,术后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2)术后发生低体温2例,凝血功能紊乱2例,膈下感染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均经相应治疗后痊愈。结论:针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损伤程度选择不同的保脾手术方式,临床效果确切,术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韩树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