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琴
本文旨在介绍通过在外科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感知力、各感官配合能力、临床动手能力及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来促进医学生早期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为尽早适应临床工作,减少临床医疗事故、失误的发生奠定基础。
作者:陈惠刚;朱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胎膜早破的原因及护理方法进行探索。方法:观察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名发生胎膜早破的孕妇的临床表现,并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护理,记录在护理过程中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40名孕妇中,孕期超过37周的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顺利完成了分娩。孕期未超过37周的孕妇经过悉心照料后未发生感染等不良现象,胎儿发育回归正常。结论:在对胎膜早破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对孕妇、胎儿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生意外,需及时予以有效的救治,并在心理和生理上同时提供应有的护理措施。
作者:陈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针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5年2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别对其实施直接测定法和 F 公式计算法进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针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差数、均值、标准差等进行比较。结果:直接测定法和 F 公式计算法测定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相关性系数为 r =0.901,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中,直接测定法和 F 公式计算法测定结果无较大差异,均可以应用于临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中。
作者:陈春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人性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130例胆结石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 SAS 评分结果。结果:在手术前,护理组患者的 SAS 评分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分别是(42.40±5.13)分和(95.49±1.87)分,其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结石手术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方式,能够使得护理工作更加有效率,同时可以充分地调动护理人员对于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丹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慢阻肺急性发作应用营养支持及免疫调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10例慢阻肺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营养支持及免疫调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营养水平和免疫状况等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免疫调节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的营养支持和血气分析结果明显提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老年慢阻肺急性发作应用营养支持和免疫调节治疗效果确切,有利于恢复肺功能,促进通气,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蔡竹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肥胖患者脂肪细胞肥大导致缺氧,缺氧诱导因子1α(HIF -1α)高度表达。缺氧使得糖稳态失衡,HIF -1α调控细胞外基质蛋白高度表达导致脂肪组织纤维化、炎性反应,引起脂肪组织功能紊乱,终导致胰岛素抵抗。
作者:杨朝强;李赟晨;黄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硬膜下血肿患者微创引流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硬膜下血肿患者54例,随机将他们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强化对观察组患者的术前健康教育和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比较手术满意度等方面的参数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并发症方面的护理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化对患者的术前教育和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可以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何双红;王秀英;刘晓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养营汤对急性蛋白质营养不良患者血浆白蛋白和 C -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急性蛋白质营养不良患者100例入院时、治疗(包括术后)时、治疗一周时血浆白蛋白、C -反应蛋白指标统计,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一周后,观察益气活血养营汤对血浆白蛋白和 C -反应蛋白的影响。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白蛋白,C -反应蛋白治疗组一周后与治疗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 >0.05)。
作者:禄田保;任杰;李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集空腹静脉血样,并进行检测。比较血样溶血前和溶血后的各项临床生化指标。结果:血样溶血前和溶血后的尿素氨、肌酐及血清葡萄糖的含量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血样溶血后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及尿酸含量均明显高于血样溶血前的含量,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溶血现象的出现给临床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应尽可能地在检验过程中避免溶血现象的出现。
作者:应豪;陈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了新生儿科院内感染的特点,控制与管理。方法:总结并分析医院儿内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对策。结果: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意识不断提高,抗感染,危险因素,预防监控措施,严格无菌操作,消毒隔离措施和合理用药的实施,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新生儿率的关键。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监管非常重要,寻找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留取感染证据等应对措施。
作者:李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方法:我们收治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剖宫产的1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1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分别50例患者。三组分别给予背带式缝合术、方块式缝合术、宫腔填塞止血术,比较观察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宫腔粘连、产褥感染、子宫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出现概率。结果:背带式缝合术的手术时间短于另外两组,术中与术后出血量少于另外两组,而方块式缝合术的手术时间短于宫腔填塞止血术,术中、术后出血量少于宫腔填塞术;术后,宫腔填塞止血组产妇再次出血8例、产褥感染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方块式缝合组产妇再次出血者8例、产褥感染4例及子宫缺血坏死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背带式缝合组产妇再次出血2例及产褥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止血效果良好,且不会引发大量并发症,因此,可被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出血治疗。
作者:曾木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调查了解流动肺结核病人是否经常利用结核病防治机构,调查其利用情况,并对调查出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比例抽取各个地区的流动结核病人420例,利用自治问卷进行调查,并记录计算结果。结果:在调查的420例流动结核病人中选择利用结核病防治机构的仅占18%,影响结核病人利用结核病防治机构的主要因素有病人的经济收入、家庭状况、对结核病防治的不了解。结论:国家应该加紧对结核病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结核病,并对家庭状况困难的结核病人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医疗上减免费用。
作者:邓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作为患者和护理人员共同的目标之一,用药的合理安全性是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给药错误通常指由于医务人员、患者或者药品消费者导致的潜在导致不合理给药以及已经对患者造成伤害的可预防性事件[1]。在这些事件当中,护士参与的相关给药阶段给药错误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通过笔者统计数据表明,给药错误在临床护理问题事件中占有超过50%的比重。[2-3]因此,临床护理管理当中减少给药错误的发生,确保给药的准确性是两个常抓不懈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太原市某三级乙等医院2012-2014年上报到护理部的115例给药错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禾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应用于支气管肺炎临床治疗中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16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对其实施分组处理,其中84例归为对照组,采用注射用盐酸溴已新开展祛痰治疗,其余84例纳入观察组,选择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实施注射治疗,两组患儿在使用以上药物之前均接受一样抗感染治疗、雾化、补液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终疗效。结果:观察组终取得了100%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1%,两组患儿疗效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支气管肺炎,采用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开展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治疗方法操作简便,能够大大减少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减少患儿痛苦及减少患儿家属住院经济负担,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袁红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腹产手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实行剖腹产手术的产妇2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48小时内开始泌乳的人数占91.7%,显著高于进行常规护理的80.5%,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7天,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人数为103人,占95.4%,对照组产妇纯母乳喂养人数仅为93人,占86.1%。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帮助产妇尽早分泌乳液,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朱端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 BD 预设性动脉采血器与传统注射器抽取动脉血的临床效果比较,提高临床穿刺成功率。方法:对2014年11月1日-12月31日期间213例患者随机采用 BD 预设性动脉采血器与传统注射器抽取动脉血气进行观察,对穿刺失败、误抽静脉血、混入气泡、皮下血肿的血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BD 预设性动脉采血器组(A 组)穿刺失败、误抽静脉血、混入气泡、皮下血肿的现象明显低于普通注射器组(B 组)结论:采用BD 预设性动脉采血器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而且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陈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比研究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或不显露喉返神经(RL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患者192例,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A 组术中显露 RLN,B 组术中不显露 RLN,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A 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较 B 组显著减少(P <0.05);A 组的 RLN 损伤率为0.94%,显著低于 B 组的5.66%(P <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 RLN 能够提高术野清晰度,保护RLN,减少手术创伤,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席树强;李茂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X 射线影像质量控制是放射科质量控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卫生工作主体,首先应该引导全体医务人员理解 X 射线影像质量控制在医疗管理环节中的积极作用,然后采取建立健全影像质量控制小组、注重 X 射线影像中机械设备管理、投照装置与技术及照片等级评价等具体问题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 X 射线影像质量,促使其操作流程科学化与规范化。
作者:郭秀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药治疗,并根据临床症状表现适当加减,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全部患者用药期间忌腌卤食品,忌生冷食物及酒类;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不良情绪影响病情加重或复发。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且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采用中药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推广应用。
作者:程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温针灸与针刺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0例老年性膝骨关节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使用温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 HSS 膝关节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病时,温针灸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治疗,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张广才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