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华
目的:评价妇科盆炎清栓联合金刚藤胶囊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7月入住我院妇科进行治疗的120例盆腔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经期前进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妇科盆炎清栓和金刚藤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盆腔炎患者使用盆炎清栓联合金刚藤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有效的治疗盆腔炎,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萍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 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甲钴胺,联合组联合应用丹参酮-ⅡA 和甲钴胺,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联合组治疗后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81.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81%,P <0.05。结论:丹参酮-ⅡA 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有效改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俊静;李海妍;温庆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不全闭塞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及中药足浴(活血通脉汤)。治疗3周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疼痛评分、踝臂指数(ankle -brachium index,ABI)及双下肢血管超声;半年后随访双下肢血管超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降低及 ABI 升高(P <0.05),双下肢血管超声无明显变化;半年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双下肢血管闭塞。结论:综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不全闭塞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针刺治疗方法,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80%,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崔哲刚;宋利双;郭春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 COPD 患者进行出院后延续护理的体会。方法:选择在我科住院的老年 COPD 患者23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116例和对照组114例。对照组实施住院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出院后延续护理。评价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等指标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实施出院后延续护理,增加了患者的自我效能,促进患者向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葛卫红;湛文;冯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临床诊断中,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接诊的 IDA 患者54例与健康人群54例,抽取肘静脉血,运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标本进行血细胞分析,主要指标: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浓度(CHCMr)、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CVr)、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CHr)、IDA 组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分布宽度(HDWr)、网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r),对比测定结果。结果:IDA 组CHCMr、MCVr、CHr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IDA 组 HDWr、RDWr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 IDA 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通过测定网织红细胞参数,可有效掌握患者血液变化情况,帮助临床做出正确判断。
作者:李青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传染科是医务卫生工作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由于疾病的传染性不仅在病患之间产生,也会对传染科的医护人员造成很大的影响,医护人员不仅要承担着医治护理病人的工作责任,同时还承受着来自于职业危害与精神紧张的强大压力,对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文章对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作简要分析,提出对策,以期为改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贡献力量。
作者:吴春梅;闫桂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9例,观察患者护理前后对糖尿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在用药、饮食、心理调节、运动生活护理等知晓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糖尿病控制、血压控制达标率方面,从干预前的30.3%提高到60.6%,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妹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影响尿常规检验的主要因素,探讨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收集的600例患者的尿常规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对尿常规检验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尿常规检验的主要因素有采集时间不合理、样本污染及采集量不正确等。600例患者的尿常规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率为1.3%。结论:尿常规检验作为临床上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分析的重要手段,可以及时、有效的放映患者机体疾病情况,医护工作者们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操作,提高尿常规检验的合格率和有效率,是尿常规检验可以发挥更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蔡荣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平面 CT 重建对体内异物诊断的价值。结果:本组113例体内异物全部取出,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多平面 CT 重建在体内异物的诊断中安全有效,对于怀疑体内异物的患者均可进行多平面 CT 重建检查。
作者:金文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70例,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探究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咳嗽发生次数、住院天数及护理满意度等,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刘淑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给予连续血液净化技术治疗,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治疗后,70例患者 Scr、BUN 水平均显著下降(P <0.05);Barthel 指数均显著上升(P <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配合护理干预疗效更佳。
作者:段良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根据新生儿在静脉注射方面的特殊性产生了头皮静脉留置针这一方法应用到了医学治疗中来,医学科技的发展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更加被重视,因此各项科学治疗方法也不断被应用。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作为新兴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的避免幼儿反复穿刺、减轻血管受损、提高了给药效率、能及时对病重幼儿实施抢救等优点被逐渐广泛的应用在平常治疗中;但是随着逐渐深入到治疗过程中可以发现这一手段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头皮静脉的选择问题、套管脱出和堵塞以及并发症的产生等。因此以在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出相对应的控制对策,从而解决问题。
作者:周金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阴道炎患者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我院妇科收治的70例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7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4.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1.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道炎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增加健康教育的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玉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分析匹多莫德结合抗传染药物医治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观察。方法:依照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本院病例100名,病例年龄段为8至16岁儿童,不限性别,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分别进行不同的治疗手段,经过一年后分析两组实验儿童的治疗效果、停药后感染次数及感染持续时间等因素,整理后制作对比图表资料。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患儿的感染持续时间相对比对照组患儿对照组较短,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在停药后的传染次数相对对照组患儿变得较少,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在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相对对照组患儿更好,观察组患儿医治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03%。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使用匹多莫德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病情有明显的起色,治疗过程无不良反应,患儿反复感染次数明显减少,病情持续时间更短。因此,匹多莫德的良好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廖桂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普外科1135例住院患者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方法:将我院普外科1135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标本采集,对于分离出的628株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分析细菌分布构成及药敏实验情况。结果:分离菌株中前三位的细菌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分别为38.69%、12.42%及10.19%。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阿奇霉素均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敏感。结论:对普外科的细菌菌株分布进行动态监测,可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提高临床用药的针对性,对于预防普外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晓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回顾总结2013年9月丁青县甘岩乡窘热寺发生的肉毒杆菌食物中毒疫情,加深专业人员对肉毒杆菌食物中毒的认识,提高防控能力。方法: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果:通过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判断为肉毒杆菌食物中毒,终实验室检测发现 A、B、E 型肉毒毒素。结论:该疫情为一起肉毒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李钦艳;多布杰;刘光敏;李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人性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130例胆结石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 SAS 评分结果。结果:在手术前,护理组患者的 SAS 评分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分别是(42.40±5.13)分和(95.49±1.87)分,其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结石手术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方式,能够使得护理工作更加有效率,同时可以充分地调动护理人员对于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丹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十二指肠瘀滞症的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探讨 X 线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为十二指肠瘀滞症的病例进行 X 线和临床表现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病例中,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均可见造影剂不同程度的十二指肠梗阻的表现和十二指肠升段笔杆样压迹。采用俯卧位及右侧卧位,造影剂很快通过。结论:X 线钡餐造影是十二指肠瘀滞症简单、可靠的诊断手段,可减少对本病的误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贵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本文就基层医院的超声科的一些限制因素导致误诊和漏诊的医疗事故发生进行分析,将工作人员的技能和经验和仪器影响进行剖析,从事故中分析解决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基层医院超声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作者:徐力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