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控制对策

周金林

关键词:新生儿, 头皮静脉注射, 静脉留置针
摘要:根据新生儿在静脉注射方面的特殊性产生了头皮静脉留置针这一方法应用到了医学治疗中来,医学科技的发展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更加被重视,因此各项科学治疗方法也不断被应用。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作为新兴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的避免幼儿反复穿刺、减轻血管受损、提高了给药效率、能及时对病重幼儿实施抢救等优点被逐渐广泛的应用在平常治疗中;但是随着逐渐深入到治疗过程中可以发现这一手段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头皮静脉的选择问题、套管脱出和堵塞以及并发症的产生等。因此以在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出相对应的控制对策,从而解决问题。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患者大便失禁护理研究进展

    大便失禁是瘫痪、昏迷和急危重症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常见压力性溃疡、骶尾部皮炎和会阴部皮炎等并发症,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重视护理用具和护理方法等,并不断加大对重症患者大便失禁护理研究,为临床护理做出贡献。

    作者:高朋;马礼俊;金玉霞;刘立云;李丽君;张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脑出血并发症中预见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人类的健康以及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脑卒中可以发生较多的并发症,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以及患者的痛苦,也使得治疗的效果有所降低。预见性护理可以使得护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性,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更强,护理工作更加系统、规范,使患者得到更加优质的治疗及护理,增强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在脑出血常见的并发症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了综述。

    作者:杨永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28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的特点、原因,探讨如何能有效的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方法:汇总2013年1-12月某二级医院非惩罚性自愿上报的128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时间特点、直接责任人的工作年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前3位的分别是查对不严、知识欠缺、操作不规范;发生不良事件的直接责任人主要是工龄在6年以下的低年资护士。

    作者:周芳;马金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家蚕表达重组人乳铁蛋白及其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研究

    目的:研究家蚕表达重组人乳铁蛋白及其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1月间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家蚕表达重组人乳铁蛋白及其口服方式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9.09%,对照组患者为21.8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家蚕表达重组人乳铁蛋白及其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仅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恩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护理中人文关怀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人文关怀在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3至2014年接收的98例耳鼻喉内镜检查患者来进行探讨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评分结果均要比对照组优秀(P <0.05),两组的不良情绪发生率为观察组较低一些(P <0.05)。结论: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时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护理,能够避免不良情绪,让患者对护理更加满意,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李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在目标教学中如何搞好生理教学

    目标教学模式在生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真正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的理论知识讲解模式,使生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能够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实现理实一体化,对于学生生理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本篇文章主要从当前生理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及在目标教学中如何搞好生理教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更好的改革和创新生理教学模式,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生理知识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作者:朱昱;杨晓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1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尿道电汽化切除术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并且无并发症出现,手术治疗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下降,大尿流率显著上升,术前、术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尿道电汽化切除术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是一种简单微创的有效方法。

    作者:熊涛;郑斌;谢正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侵袭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侵袭牙周炎患者给予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分析给予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侵袭牙周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实施牙周基础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齿松动度等检测指标给予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菌斑指数等检测治疗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对侵袭牙周炎患者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对炎症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临床效果较高,在临床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陶立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集空腹静脉血样,并进行检测。比较血样溶血前和溶血后的各项临床生化指标。结果:血样溶血前和溶血后的尿素氨、肌酐及血清葡萄糖的含量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血样溶血后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及尿酸含量均明显高于血样溶血前的含量,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溶血现象的出现给临床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应尽可能地在检验过程中避免溶血现象的出现。

    作者:应豪;陈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布洛芬在儿科感染性发热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布洛芬治疗儿科感染性发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60例感染性发热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采用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对乙酰氨基酚加以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不良反应加以分析,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布洛芬可有效治疗儿科感染性发热,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明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78例内科疾病临终心电图

    目的:对78例内科疾病患者的临终心电图进行观察。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本院内科进行治疗的78例患者,对其临终心电图进行观察、监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临终心电图检测情况分析中,30(38.46)例属于窦性心律患者,15(19.23)例窦缓,20(26.67)例窦速,2例窦房阻滞,所占的比例是2.56%,6例房室传导阻滞,占7.69%,5(6.41)例房。结论:通过对78例内科患者的临终心电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后发现,导致患者心脏停搏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临床中通过辨认、分析临终心电图的相关情况后,可以更好的对患者的病因进行了解,进而给临终患者实施抢救时提供相应的帮助。

    作者:魏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临床病例导入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

    目的:研究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临床病例导入方法的体会。方法:该研究选取2011级和2012级护理专业的学生128人,其中一个班有62人为对照组,另一个班有66人为观察组。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学生接受病例导入式的教学方法,然后对比两组在调查问卷和课程考核中的差异,并通过软件 SPSS11.5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对观察组实施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后,学生的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考试成绩都比对照组显著要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临床病例导入式的教学方法会对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及热情起到很好的激发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对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作者:陈书耀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非典型心肌梗死的识别与护理

    目的:非典型心肌梗死;识别;护理。方法:现将我院内科收治的18例非典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一介绍,提高对非典型心肌梗死的认识,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提高非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早期诊断困难,容易引起误诊或漏诊,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危及生命,据有关资料报道15%~75%的老年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无痛性心肌梗死。结论:非典型心肌梗死多见于老年病患者,发病后常无明确的胸痛表现,发展迅速,自始至终均未出现冠心病的特征性胸痛,不易引起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注意。

    作者:秦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文化建设在血站持续和谐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策略研究

    文化建设是血站日常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血站的生存和长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文化建设,可满足血站的文化需求,丰富职工的日常生活,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血站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壮大血站职工队伍,营造友好、和谐的工作氛围,促进血站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着重分析血站持续和谐发展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同时提供相应的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作者:李洪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协同模式在肺癌晚期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与探讨协同模式在肺癌晚期疼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8例经我科收治的肺癌晚期疼痛的患者,并按照其入院的先后顺序将他们平均的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均4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案,试验组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加以使用协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疼痛缓解程度及生活质量的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疼痛的缓解率(95.45%)、生理领域(14.69±3.34)分、环境领域(13.78±3.42)分、社会领域(13.66±1.47)分、心理领域(15.16±0.49)分等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的疼痛的缓解率(68.18%)、生理领域(12.18±3.06)分、环境领域(12.09±3.25)分、社会领域(11.56±1.29)分、心理领域(11.03±0.81)分等的评分。结论:对肺癌晚期的疼痛患者来说,采用协同模式后,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效果,疼痛缓解作用显著,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也明显上升,患者较为满意。

    作者:吴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供应室管理对临床护理的影响探究

    目的:通过对供应室管理经验总结,探讨供应室管理有效方法,预防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本文通过对供应室人员的合理分配,供应室的布局建设,回收医疗用品质量管理及无菌物品的储存、发放等,预防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结果:规范化管理操作,使消毒、灭菌合格率提高。提高了医疗护理安全,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结论:供应室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临床护理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翠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足月妊娠合并巨大卵巢囊肿临产后的护理

    目的:介绍足月妊娠合并巨大卵巢囊肿的临产后护理。方法:通过我院就诊的3例足月妊娠合并巨大卵巢囊肿,通过分析临床表现,分娩过程中,产后宣教及护理,对其进行总结。结果:这些妊娠合并巨大卵巢囊肿顺利分娩。结论:足月妊娠合并巨大卵巢囊肿复杂多变护理是否得当,观察仔细,可以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平产分娩率。

    作者:龙玲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布地奈德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探究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0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连续用药4个月后,研究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动脉血气指标 PaO2和 PaCO2较对照组亦有较好改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SGRQ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值波动在4%以上具有临床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较单纯使用布地奈德能大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善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经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重症 COPD 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经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重症 COPD 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重症 COPD 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0分钟以及治疗后4h 肺功能情况(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在治疗过程中同时观察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10minFEV1.0%变化不明显,治疗4h 后 FEV1.0%从原来的0.43±0.15升为0.60±0.2,与治疗前和治疗10min 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对重症 COPD 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经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状,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延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行无痛人工流产的80例孕妇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用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异丙酚治疗)与观察组(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异丙酚用量、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效果:观察组中显效1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中显效10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68±0.62)min,术中出血量为(6.34±1.53)ml,异丙酚用量为(151.52±13.38)mg,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与异丙酚用量,有效扩张宫颈,提高人工流产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程华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