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钦艳;多布杰;刘光敏;李健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行无痛人工流产的80例孕妇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用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异丙酚治疗)与观察组(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异丙酚用量、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效果:观察组中显效1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中显效10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68±0.62)min,术中出血量为(6.34±1.53)ml,异丙酚用量为(151.52±13.38)mg,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与异丙酚用量,有效扩张宫颈,提高人工流产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程华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校教工高血压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1000例高校教工,对其进行常规健康检查和健康问卷调查。结果:男性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和 BMI 指数增高而上升。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为性别、年龄、BMI、家族疾病史、血糖、睡眠状况。结论:针对高校教工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应做好健康宣教。
作者:邱小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研究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我院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选取100名,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内科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探索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综合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比对照组高(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冠心病患者有效的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临床治疗和后期恢复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值得大力推荐。
作者:曹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察。方法:按照随机分号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分为两组,对双号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对单号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效果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6.00%,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心电图变化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6.0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来讲,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心电图的总有效率,而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石陆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群组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底纳入本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自愿报名的方式完成此次研究,报名区民为120人,把120位居民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另一组为观察组采取群组管理模式,经过6个月的管理,对比两组居民生活方式变化情况,对比两组居民血压、体重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经过群组管理,居民生活方式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压、体重等指标降低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开展群组管理的应用模式明显优于常规管理模式,使社区居民生活方式行为得到明显改善,社区居民血压、体重等数值明显降低,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健康,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谢亚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现如今我国的肺癌患者在大幅增加,然而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患者在面对化疗时,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及心理问题:焦虑、恐慌、愤怒,更为严重的自杀行为已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果。因此,对患者全程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晚期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和洞察整个化疗会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根据此问题从患者入院,化疗前、中、后期及饮食等方面给与心理护理及相关指导,从而使患者消除对肿瘤的恐惧心理,稳定病人情绪,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监测内容以及相应的临床干预措施,为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临床护理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我院医师进行手术过程监测和干预,监测医师的剖宫产手术情况,在2013年12月以及2014年6月分别进行感染监测和感染干预。结果:在半年内,共为300例患者实施了剖宫产手术,2013年12月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达到了9.09%,2014年1月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达到了1.00%,两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且在手术当中,医生手术规范与否、分离技术水平如何等因素是决定切口感染率大小的主要因素,对医师手术行为进行有效干预之后,切口感染率大大降低,后期主要通过让患者头孢呋辛等药物进行抗菌治疗。结论:影响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的因素是比较多的,只有避免这些因素出现,给予医生有效的手术干预,才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监测和干预是十分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倩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强肝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将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6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LT、AST 和 TBIL 肝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的,差异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上强肝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作者:吴昊;张兰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硬膜下血肿患者微创引流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硬膜下血肿患者54例,随机将他们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强化对观察组患者的术前健康教育和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比较手术满意度等方面的参数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并发症方面的护理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化对患者的术前教育和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可以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何双红;王秀英;刘晓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中潜在护理风险的处置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96例外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给予对照组潜在护理风险进行常规处置管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潜在护理风险的规范化管理,对两组患者护理的情况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268,P <0.05);护理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355,P <0.05)。结论:针对外科护理中潜在风险制定规范的防治措施,有利于降低外科护理的风险,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何红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供应室管理经验总结,探讨供应室管理有效方法,预防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本文通过对供应室人员的合理分配,供应室的布局建设,回收医疗用品质量管理及无菌物品的储存、发放等,预防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结果:规范化管理操作,使消毒、灭菌合格率提高。提高了医疗护理安全,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结论:供应室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临床护理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翠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总结我院2013年9~10月确诊的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指标结果,并对相关数椐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烧、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血细胞进行性减少,乳酸脱氢酶(LDH)等酶类升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均见吞噬血细胞现象。结论:反复发烧、肝脾淋巴结肿大、呼吸道感染等临床特征结合相应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从而进行早期治疗。
作者:徐亚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配合下的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肝胆外科进行治疗的胆囊炎、胆石症以及胆囊息肉患者168例,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的腹腔镜配合使用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腹腔镜的配合外科手术的治疗下均顺利完成了手术,同时护理过程中无差错和事故发生。结论:在胆囊炎、胆石症以及胆囊息肉的外科治疗中利用腹腔镜进行胆囊部位的外科手术安全有效,做好术前准备以及器械设备结合精湛的手术也保障手术成功的重点内容。
作者:唐佩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规范化管理策略。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100起外来器械,对接收、清洗、包装、发放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清洗合格率和灭菌合格率均为100%,2013年使用满意度为98%,2014年使用满意度为100%。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预防院内感染,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刘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护理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1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实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围手术期对患者实行护理,为研究组;选择同时期我院收治的62例患者实行一般性护理,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81例患者中,有69例患者全部恢复正常,3例患者的螺丝松动,5例患者有针眼感染的情况出现,3例患者针眼位置渗血,还有1例患者有骨折再移位的情况,使用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组患者获得的临床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骨外固定支架对四肢长管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增加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
作者:齐永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减轻接种 DPT 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9月768例接种百白破疫苗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接种期间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观察两组 DPT 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程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3%(P <0.05),而不良反应程度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循证护理明显降低儿童接种 DPT 不良反应发生率,而对不良反应程度无明显影响。
作者:郑新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采用急诊头颅 CT 诊断价值。方法:本次选取脑卒中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采用急诊头颅 CT 进行诊断,回顾临床资料。结果:本次选取的脑卒中患者,均行急诊头颅 CT 检查,对诊断不明确者,取 MRI 应用,以明确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大片右顶枕叶脑梗6例,左翱大脑内出血8例,多发性脑梗12例,右顶叶脑出血10例,左侧枕顶叶脑梗死8例,左幕底节外区脑溢血14例,右基底节壳核区脑溢血10例。头颅 CT 检查脑卒中,脑出血54例,脑梗塞26例,脑出血检查灵敏率、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脑梗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卒中采用急诊头颅 CT 检查,可提高缺血性和出血性确诊率,对保障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作者:胥冬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不全闭塞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及中药足浴(活血通脉汤)。治疗3周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疼痛评分、踝臂指数(ankle -brachium index,ABI)及双下肢血管超声;半年后随访双下肢血管超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降低及 ABI 升高(P <0.05),双下肢血管超声无明显变化;半年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双下肢血管闭塞。结论:综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不全闭塞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睑板腺炎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临床上以眼睑患处呈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的典型表现,尤其是反复发作的睑板腺炎,治疗较棘手。我科自2005年12月-2009年12月治疗该病112例,应用四君子汤加减,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医护纠纷、医护矛盾在现实生活中偶有发生,加之网络舆论的放大,有时候这些"纠纷"甚至会加倍放大,上升为"热点事件",严重影响着医院的正常管理和和谐的医患关系,为了更好为广大患者服务,广大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注意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各项医疗制度,熟悉各种医疗器械的基本操作,不断提高护理的专业化水平。
作者:刘登贤 刊期: 2015年第06期